-
推動“無理由退房” 結束房地產行業野蠻生長時代
2022/6/16 17:53:5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以恒大、融創債務危機為代表,房地產全行業危局在蔓延。最近,這份長長的名單又增加了遠洋、碧桂園。以恒大、融創債務危機為代表,房地產全行業危局在蔓延。最近,這份長長的名單又增加了遠洋、碧桂園。暴雷風險幾乎威脅到了房地產20強企業中的一半。
危局來自中國房地產行業近年來進行的一場高周轉的超級“越野馬拉松”賽。房地產頭部企業為了提高股價、降低融資成本、掩飾高負債,以“房價不斷上漲”為賭注,在房地產政策的空隙之間不斷“捕捉”機會,一味追求用最短的時間來極速擴大規模。
通過瘋狂擴張,違規超額獲得大量貸款。這些貸款的償還,完全建立在房價暴漲的基礎上。如果房價下跌或者上漲速度慢,則其商業模式根本不存在。大型房企似乎形成了這樣一種預期,不負責任的瘋狂做大企業,資金鏈斷裂時又有政府和銀行的寬容和支持,個人財富和聲譽也沒有大的損失,讓這種龐氏騙局般的方式得到進一步的激勵。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蒙眼狂奔,留下的是成片的爛尾樓、大量的劣質住房、購房人的欲哭無淚、供應商的債臺高筑,以及懸在中國經濟上空的一顆定時炸彈。
“高周轉”模式,是外部條件和內部問題共同作用的結果。“怪胎”的形成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對于大型房企很難形成有效監管,大型房企的擴張速度遠遠快于監管能力增強的速度。可以說,中國的監管體系還沒有學會監管這類大型房企的方式,銀行和金融體系也沒有應對這類超大型公司的經驗和能力。目前眾多大型房企陷入債務危機的現實已經充分證實了這兩個判斷。二是現有法律法規對財務造假相關主體的處罰力度和方法不夠,無法嚴懲財務造假。當企業規模劇烈膨脹之后,這些大型公司可以有多種方式轉移債務、成本。目前暴雷或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房地產企業,會計報表不真實問題嚴重。有些雖然是上市公司,但憑借復雜的財務操作,做出虛假利潤,長期從銀行和其他機構及個人騙取信用,導致窟窿越來越大。
基于以上兩個原因的長期存在,加上過去20年來房價一路上漲的時代背景,一些大型房企以賭博心態發展業務,利益留給自己,風險留給社會。而這種模式又被業界爭相效仿,反復上演。
行業競爭變了味道,不是拼誰質量好,而是拼誰規模大,誰周轉快,誰賺錢多。地產行業進入到“比差”時代,以犧牲大眾利益、無視品質質量、瘋狂開拓進行競爭。房地產市場劣幣驅除良幣的局面,讓安心做產品、做品牌、平穩發展的企業難有立足之地。
如何讓房企接受慘痛的教訓,引導行業競爭進入“比好”的良性循環?
一方面,來自于政府對房地產行業更嚴格的監管、以及更規范的法律制度約束。政府不再替陷入危機的大房企“捂被子”,讓房企直面監督監管、法律制裁,承擔責任。
另一方面,引導大眾向行業、企業施加正向壓力。讓購房者全程監管。
如何實現?呼吁“無理由退房”政策的出臺及落實。試想,如果房地產全行業都能實現完全意義的無理由退房,購房者必定會成為最盡職盡責的“監管者”。
對購房者來說,一旦他發現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無理由退房”就成為他保護個人利益的殺手锏;對開發商來說,為了保證“不退”,就必須要注重產品品質、必須提高施工質量、必須提供超預期的房子和服務,讓購房者感受到“物超所值”。
購房者的退房權,將成為永遠高懸于開發商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何實現對購房者的承諾?“無理由退房”的最終結果是倒逼企業正向追求、倒逼行業良性競爭。
如果“無理由退房”成為行業明規則,老百姓買你的房子,如果你不承諾“無理由退房”而別人承諾,你就顯得即沒有面子,也沒有底氣。你承諾了,就自然形成倒逼機制。有“無理由退房”規則的存在,那些管理粗放、膽大妄為的房企根本沒有發展起來的機會,購房者的退房潮會讓這些企業要么早早關門,要么改弦更張。
地產專家們總是懷疑在現有房地產開發模式下,“無理由退房”不可行,或者會變異為營銷噱頭。但我們發現一家企業已經整整實踐了20年,用事實證明“無理由退房”的可行性,這家公司就是天津泰達建設集團。其開發的“格調”系列住宅項目,20年來一直堅持、并且摸索總結出了一整套“無理由退房”的方法和流程,并且通過刀刃向內、倒逼自己,在津門購房者中建立了一流口碑。
讓地產行業從根本上放棄野蠻生長狀態,整個行業和主管部門都在不斷在尋找出路。卻沒有發現已經有人把這條路趟了出來。希望有關部門能去這家公司認真的調研一下,看看他們到底是在吹牛還是真實狀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