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皇宮景泰藍,今日京景代代傳
2022/7/21 23:50:58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清末,《京華百二竹枝詞》里曾記錄過一首竹枝詞,詞云:工藝局成侈美觀,各般制造盡追探。就中絕技高天下,壓倒五洲景泰藍。其中所提到的“景泰藍”本是一種獨屬于皇宮大內的精巧手工藝品,在清末工藝局成立之后,少量產品才得以高價流入市場。清末,《京華百二竹枝詞》里曾記錄過一首竹枝詞,詞云:工藝局成侈美觀,各般制造盡追探。就中絕技高天下,壓倒五洲景泰藍。其中所提到的“景泰藍”本是一種獨屬于皇宮大內的精巧手工藝品,在清末工藝局成立之后,少量產品才得以高價流入市場。建國之后,經過重點挖掘和保護,景泰藍的制作工藝得到了傳承,昔日的大內之珍,才有機會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何為景泰藍?
它的學名叫做“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用銅絲在銅制的胎體上掐出花紋,然后填以各色琺瑯,再燒制磨平鍍金而成的工藝品。此技在明朝景泰年間興盛,所以又被稱為“景泰藍”。“景泰藍”這個名字正式在文字里出現,則是在清廷造辦處的檔案上。可以說,景泰藍從誕生到成熟,一直是屬于皇宮內苑的珍貴工藝品。
景泰藍的制作工藝如何?
民間傳說中,關于景泰藍的制作工藝有這樣一首歌謠,說是:寶瓶如花放光彩,全憑巧手把花栽,不得白芨花不開,不經八卦蝶難來,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說的就是景泰藍制作過程中的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這幾道工序。制作景泰藍,首先需要將紫銅片裁剪成不同形狀,制成銅胎,然后以白芨將細細的銅絲粘在銅胎上,處理填以琺瑯釉彩,然后燒結打磨、酸洗去污、鍍金干燥,才能造就一件端莊秀美、華貴大氣的景泰藍裝飾品。這樣制作出的景泰藍裝飾品珠光寶氣,十分華貴,從古至今在收藏中都有著極高的地位,業界稱之為“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
今日之景泰藍
新中國成立之后,景泰藍制作人員對景泰藍的制作技術和造型工藝進行了針對性的保護和提升,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許多造型精美、制作工藝精湛的景泰藍工藝品被選為國禮,受到了各個國家的好評。1998年,莫斯科建市850周年,北京市政府送給莫斯科市的禮物就是一對景泰藍大瓶。
在新時代里,景泰藍工藝不斷朝著工藝品和實用品相結合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擁有這種昔日皇宮內苑的珍品。北京漢藝煌景泰藍工藝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京景品牌koi是一個專注于高端景泰藍產品定做的平臺、它依托于國內眾多工藝美術大師和品牌旗下許多高水平的技師,創造出了眾多值得收藏的精品景泰藍作品。在北京燕莎友誼商城、北京市百貨大樓等商業中心區,京景有自己的專賣店,定制業務更是遍布了全國各地,多款限量版作品被收藏愛好者精心收藏。
京景品牌秉承“非遺傳承、制作精良、以手傳心、雕琢品味”的公司文化,以傳承景泰藍文化,展現我國手工藝品的獨特魅力為宗旨,用精誠之心打造每一件作品,用精湛技藝塑造優良品質,已經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京景必將不懈努力!
【作品名稱】纏枝蓮紋球式香薰
【作品規格】直徑16.2cm
【類別】琺瑯器
【年代】清代康熙
【原屬】宮廷御用
【現狀】現藏中國故宮博物院
【限量】650套
【收藏編號】全國統一編號NO.000001
【設計者】劉永森、丁明鴻
【制作者】王永安
《纏枝蓮紋球式香薰》為《中國歷代景泰藍傳世九珍》之一。為紀念故宮建成600周年,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劉永森與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丁明鴻領銜制作,按照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纏枝蓮紋球式香薰》等比例復制而成。
《纏枝蓮紋球式香薰》由兩個半圓體以子母口相銜接成一球形。球內裝有大小不等的銅圈3個,并以軸相連,小圈內置一銅爐,球體無論怎樣轉動,銅爐口始終向上,以使香料不致泄露。香熏通體為淺藍色琺瑯地,上飾掐絲纏枝蓮紋,掐絲線條纖細均勻,剛勁流暢,花朵碩大飽滿。琺瑯質地干澀無光,系康熙前期琺瑯工藝的特征。
此香薰系仿造明代器型,構思奇巧,設計合理,是康熙前期掐絲琺瑯器的代表作品。
【作品名稱】云龍紋蓋罐
【作品規格】高62cm,直徑52cm,足徑31cm
【類別】琺瑯器
【年代】明-宣德年間制(1426-1435年)
【原屬】宮廷御用
【現狀】現藏大英博物館
【限量】200套
【收藏編號】NO.000001
【設計者】劉永森、丁明鴻
【制作者】王永安
《云龍紋蓋罐》為《中國歷代景泰藍傳世九珍》之一。為紀念故宮建成600周年,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劉永森與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丁明鴻領銜制作,按照現藏大英博物館《云龍紋蓋罐》等比例復制而成。
《云龍紋蓋罐》圓形,通高62厘米。腹下部飾蕉一周,其上作云龍紋,二龍蜿蜒于云朵之間,健壯而又兇猛。蓋上亦飾云龍紋。頸部有鍍金“大寶宣德年制”,“御用監造”雙款,其足底亦陰刻有相同的款文,這種作法在琺瑯器中是絕無僅有的。此罐之大,在明代也是第一。由此可見宣德朝在琺瑯器制造上,確有過人之舉。
【作品名稱】纏枝蓮紋象耳爐
【作品規格】高13.9cm,直徑16cm,足徑13.5cm
【類別】琺瑯器
【年代】元代
【原屬】宮廷御用,清宮舊藏。
【現狀】現藏故宮博物院
【限量】650套
【收藏編號】NO.000001
【設計者】劉永森、丁明鴻
【制作者】王永安
《纏枝蓮紋象耳爐》為《中國歷代景泰藍傳世九珍》之一。為紀念故宮建成600周年,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劉永森與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丁明鴻領銜制作,按照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纏枝蓮紋象耳爐》等比例復制而成。
《纏枝蓮紋象耳爐》爐銅胎,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爐頸部淺藍釉地,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寶藍釉地,飾紅、白、黃三色掐絲琺瑯纏枝蓮花6朵。其下飾蓮瓣紋一周。
《纏枝蓮紋象耳爐》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瑯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絲琺瑯作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