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fi二維碼推廣項目的可行性
2022/7/27 15:14:00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wifi二維碼推廣項目,毋庸置疑已經成為2022年度的創業行業風口,其熱度甚至超過了2018年度的刷臉支付創業項目。wifi二維碼推廣項目,毋庸置疑已經成為2022年度的創業行業風口,其熱度甚至超過了2018年度的刷臉支付創業項目。刷臉支付行業之死是有三大原因造成的,一是在最瘋狂的時候碰上了疫情,戴口罩不能刷臉。二是刷臉支付設備價格昂貴。投資者投入的資金過大。三是被一些微商玩成傳銷模式。隨便買幾個刷臉支付設備加套傳銷玩法再開個傳銷現場會坑蒙創業者們。因此刷臉支付想東山再起幾乎已不可能。前提是支付寶和微信刷臉支付像收款碼一樣免費提供才能恢復市場。在我們了解wifi二維碼推廣項目的可行性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共享WIFI營銷的前世今生。它是怎么樣變成了目前的共享WIFI二維碼營銷的。
傳統共享WIFI營銷的前世今生
共享WIFI營銷推廣項目2013年就誕生了,大家并不陌生。唯獨兩者的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從現金或刷卡消費時代變成了現在的移動支付時代是一樣的。當時傳統的共享WIFI是什么樣的呢?經歷了十年,整個行業為什么火不起來呢。傳統共享WIFI行業是要借助于營運公司生產地物理設備的(如光貓、漏油器、交換機).推廣方需要將商家的漏油器換成自已的漏油器或穿插一層。然后實現了廣告流量的變現。在這種模式下,創業者投資大(一臺帶變現的漏油器成本要數百元、十臺數千、百臺數萬、千臺幾十萬、萬臺數百萬)而商家又拿不到任何好處. 在這種情況下讓你去入行。相信你也不干。因此。這十年如一日。傳統共享WIFI行業一直不溫不火受不到任何關注。
時代變遷,共享wifi二維碼誕生問世
2021年底,溫州專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微火WIFI發布了全國第一張WIFI二維碼,是行業中首個推出掃碼即可一鍵連接WIFI的平臺。打通了顧客的與商家便捷連接網絡橋梁。顛覆了整個共享WIFI行業。如同360當年上市一樣。其它殺毒公司一片哀嚎。傳統共享WIFI運營公司萬萬沒想到,打敗他們的不是對手。顛覆他們的竟然是一家國內頭部知名的聚合支付服務商。其業務更是和他們沒有任何關聯性。就這樣的一家公司顛覆了整個傳統共享WIFI行業。據了解,溫州專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擁有聚合支付“網付”和智慧數字經營“微火”兩大品牌線。主要是幫助商家解決收銀和營銷問題。擁有近百萬線下商戶資源。
記者了解到,共享WIFI二維碼的來由是在該公司日常的業務推廣中總是有商家咨詢消費者進店總是問WIFI密碼。哪怕是寫了WIFI仍然很多消費者看不清讓店員拿手機連接WIFI。很占用人工時間。然后該公司就用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在平臺中添加了掃碼連接WIFI的功能。商家可自行添刪改WIFI名稱和密碼。然后生成一張二維碼。消費者進店只需掃碼即可一鍵連WIFI。在2021年初上線的時期。微火WIFI還沒有加入任何流量變現的價值。結果一上線,火爆了整個線下商家市場。也正因此后面才加入了商業廣告變現價值。其模式實際上和共享充電寶模式一致。即平臺、商家、推廣方三分天下。此致,整個傳統共享WIFI再無翻身之地。
wifi二維碼推廣項目的可行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2022年3、4月。創新WIFI二維碼模式嶄露頭角開始進入創業者們的視線,開始進入爆發期。也正因如此,又有一些不良公司效仿微火WIFI創始的掃碼連二維碼創新模式,玩起了傳銷拉人頭賺會費的模式。層層發展下線賺取會員費。這已嚴重地違背了正常的商業運營模式。脫離了正常商業變現的價值。而是平臺方賺取層層的下級會費模式。所以一旦涉及會員模式的。及早遠離。
那么正常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樣的。我們以微火WIFI為例。它是不需要任何所謂的會費、加盟費、代理費、唯一的成本僅是一張二維碼的打印成本。流量變現由平臺、推廣方、商家共同分配。而傳銷模式呢,則會是一級代理數萬或數千、二級代理數千或數百、三級、N級。發展一級你能掙多少錢。交給上面多少錢。其商業價值已不在流量變現,而是在發展下線賺取會員費。所謂萬物皆可傳銷。傳銷者只是看中了什么行業火就做什么行業的傳銷。如小程序被玩成傳銷。刷臉支付被玩成傳銷。現在共享WIFI二維碼又是被玩成傳銷。
那么問題來了,wifi二維碼推廣項目的可行性高嗎?我們從微火了解到單純的解決掃碼連WIFI痛點并不能完全滿足商家的需求,商家沒有粘性。競爭性也強,如今天你去推廣分商家一角錢,商家用你的了,但是明天另一個推廣員去分商家二角錢,商家就用他的了。單純的WIFI二維碼推廣項目竟爭會進入白熱化。只有全面地幫助商家解決營銷引流的痛點。哪怕你賣商家WIFI二維碼100元一年,不給商家任何分傭,商家都會對你產生依賴性,微火產品經理羅先說道。
因此,創業者們不要盲目跟風。要具備識別傳銷和正常商業模式的判斷能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