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云實踐科技如何助力民生改善
2022/10/11 14:47:11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從 1999 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且進程非常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 26736 萬人,占全國人口的 18.9%。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 14.2%。這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社會。本文轉自【融云全球互聯網通信云】,回復【白皮書】獲今年最不容錯過的社交泛娛樂全球洞察。十一長假剛過,在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的前提下,相信不少在外奮斗的“漂族”選擇將假期用來陪伴家人,也或多或少又一次意識到,父母老了。
我們總是從身邊人的變化來感知這個社會,也會在周圍越來越多人上年紀的現實下,更深切地感受到“老齡化社會”這個詞的真正意味。雖然,它作為一個概念,已經被咀嚼多時。
中國從 1999 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且進程非常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 26736 萬人,占全國人口的 18.9%。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 14.2%。這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社會。
這讓我們的適老化改造需求更加迫切,而其中最為棘手的,是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中國養老服務藍皮書(2012—2021)》顯示,預計到 2025 年我國失能總人口將上升到 7279.22 萬人。
長期護理險就是解決這部分人群需求的針對性方案,以長期處于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保障對象,重點解決失能老人的基本護理需求,目前已覆蓋 49 個城市。
上海這座“長壽城市”,就是首批試點城市之一。上海老齡辦、衛健委、統計局的聯合調查顯示:截至 2021 年底,上海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戶籍人口的 36.3%。
上海從 2018 年開啟長護險全市試點,探索從制度層面解決老年人日常照護這一剛需問題的辦法。
當然,這個問題的解決還需要社會、企業等力量的加入。據悉,上海目前已有上千家機構從事長護險服務。國內領先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萬達信息推出的“家護小助”App,被多家護理服務機構采用為護工管理平臺。
在不斷迭代過程中,萬達信息與融云達成合作,打通“家護小助”用戶端、醫護端、管理端和護工移動端,成為一個擁有下單派單、路線指引、簽到簽退、遠程通信、數據分析管理等多功能的專業護工管理平臺。
目前,雙方還在嘗試將科技手段應用于老年人服務體驗的多方面提升,讓更多人體面地面對衰老這個“每個人生命中終將來臨的落日”。
遠程通信 護理工作“得力助手”
劉奶奶就是上海長護險的典型服務對象。她跟老伴兒都年逾七十,屬長護險覆蓋的“純老家庭”(家庭人口都在 60 周歲以上)。數據顯示,上海去年底“純老家庭”老年人數達 166.38 萬人。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的現代社會,“純老家庭”越來越多,也一定會伴隨著一些新需求的產生。
劉奶奶老兩口行動不便,已經近乎兩年不怎么出門了。每周劉奶奶通過“家護小助”用戶端預約護理,護理員則經由護理端得到派單并上門服務,洗澡、洗頭、理發、剪指甲……每次服務劉奶奶自己支付 10% 的費用。
對劉奶奶這樣的“純老家庭”來說,護理員就是政策之下,服務機構為家里添的一雙幫手。而對“家護小助”系統來說,融云也是一個讓其服務更完善的好幫手。
護理員通過“家護小助”,可以方便地進行訂單管理、簽到簽退及路線規劃。同時,萬達信息還可通過機構 SaaS 服務管理平臺,為采用“家護小助”的服務機構提供數據上報等全閉環系統管理支持。
(家護小助 App 界面)
在集成融云 RTC 實時音視頻服務后,服務機構和護工的工作都得以在遠程通信的賦能下更加規范有效地推進。
對于受傷臥床人士,護工可以借助融云通信服務與醫生遠程對話,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病人進行更加專業的換藥和護理工作。
對于獨居在家的老人,視頻通話功能則可以讓護工在后臺工作人員的遠程督導下展開工作,并且錄像存檔,確保護理工作的合規性。
長護險和相關服務機構的有效探索,大大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質量,有效緩解了家屬的照護負擔。而“家護小助”作為支持護工高效規范開展工作的必備移動工作臺,已經服務了上海、巨鹿、溫州、西安、寧波等地的多家長護險養老及上門護理服務機構,日活 5 萬+,累計服務用戶近 30 萬。
科技普惠 老齡社會“老有所護”
我們的網速越來越快,手機越來越薄,各個廠商在激烈內卷中依靠更先進的技術、更大的數據池、更牛的算法爭奪著年輕人寸土寸金的手機內存和愈發分散的注意力,但目光不及之處,還有一片無人之境。而這部分人的需求,卻恰恰是科技發揮效應最好的用武之地,尤其是當我們身處一個逐漸老齡化的社會中時。
今年 9 月 20 日,國家衛健委老齡司司長王海東表示,預計“十四五”時期,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 3 億。
“占據中國人口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不應被排除在主流敘事之外”已經在近幾年逐漸成為共識。而其中,居家養老且行動力缺失那部分老人的生活更應該被關注和關心。
我國養老模式呈“9073”格局,90% 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 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 入住機構養老。也就是說,到 2025 年,將約有 2.7 億老年人處于居家養老狀態。
讓老人過上有質量的老年生活,需要匯聚政府、社會和市場三方的力量。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興起,不少企業也在加入這個行列,這是商業的溫度,也是商業的遠見。萬達信息將信息技術與養老服務相融合,并在融云通信云服務的助力下,在軟件上發力,為老年人提供觸手可及的智能化服務。
萬達信息打通用戶端、醫護端、管理端和護工移動端,實現“線上申請、線下服務”,形成一個智慧管理和信息交互閉環,方便實時統計匯總和監測分析護理、治療等工作情況。
今年初,上海崇明區為長護險服務對象開展日常測量血壓,并通過“家護小助”App 將服務對象的血壓、脈搏數據上傳至智能監管平臺。而平臺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后,將異常數據推送至區衛生健康部門,再由相關服務中心對老人進行健康指導,實現閉環管理。
目前,我國適老化改造依然處于起步階段,行業空白居多。可以預見的需求暴漲,將會進一步拉大供需之間的鴻溝,供給側的升級正在路上。
看似只關乎生活小事的這份專業照料,卻也是影響老人生活質量的人生大事。這個賽道可能短期內很難期待一個殺手級的爆款應用或者明星產品,但服務好每位用戶的需求,在融云等服務的加持下逐漸形成一個立體化的服務生態,也將撐起“家護小助”的明朗生長骨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2025年上半年回顧:萬達酒店品牌勢能持續釋放,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