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糖=沒有糖?臻牧羊奶為您揭曉大眾飲品的甜味來源
2022/10/26 21:46:37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超市貨架上的食品飲料刮起了“無糖”風,不管是外資巨頭企業還是本土新銳品牌紛紛推出了各種“ 0蔗糖”產品。近年來,超市貨架上的食品飲料刮起了“無糖”風,不管是外資巨頭企業還是本土新銳品牌紛紛推出了各種“ 0蔗糖”產品。該現象也與我國在2019年出臺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有關,該報告提倡成人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于25g,并且鼓勵消費者減少蔗糖攝入量。但“ 0蔗糖”飲料真的就是無糖了嗎?為什么我們還能在這些健康的“無糖”產品中品嘗到甜味?這些替代蔗糖的甜味來源又是否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本期文章,臻牧就帶大家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1、令人愉悅的健康殺手:蔗糖
1998-2013年間,添加糖的全球每日攝取量,從48g 攀升至70g,增長了46%。隨著糖消費量的增加,它帶來的危害也遠超愉悅。攝入過多的糖分會引起蛀牙,導致體重增加,加速皮膚老化,增加糖尿病的風險,甚至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Circulation(《循環》雜志)在發布的研究表明,每日喝兩杯以上含糖飲料可能帶來早死風險,而含糖飲料也導致了全世界每年近20萬人的死亡。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飲食建議,正常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內,也就是兩勺半的白砂糖。然而,一瓶500ml的飲料就含有 50 克左右的糖,只要一瓶飲料就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每日游離糖的攝入標準。
2、“ 0蔗糖”概念背后的糖:代糖
盡管蔗糖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健康殺手,但戒糖卻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據相關研究表明,糖分不僅會影響體內荷爾蒙,使大腦無法發出飽腹的訊號,而且會影響體內激素,使大腦不間斷發出要攝入糖分的訊號,就像煙癮一樣,吃糖的人會越來越愛吃糖,甚至越吃越上癮。
面對如此窘迫的戒糖困局,《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也早就提出了新措施,那就是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代糖。
代糖,屬于食品添加劑的一種類型,盡管具有糖的甜味,但不會像蔗糖一樣給身體造成負擔。目前代糖的品類非常多,既有人工合成的三氯蔗糖、安賽蜜、阿斯巴甜;也有天然存在的,如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部分糖醇等,目前市面上有一部分的“ 0蔗糖”產品就是用相對健康的代糖替換了蔗糖。
此外,“無糖”的要求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也就是說,“無糖”并不等同于完全不含糖,而是指含糖量低于標準。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風險解析》以及FDA 等機構早已證實了甜味添加劑的安全性。但這并不意味著代糖完全不會帶來任何的健康風險,如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結果顯示,代糖只能欺騙味蕾,但無法蒙騙大腦,低熱量的代糖無法完全抵消大腦的饑餓感,因而會引起能量代償行為,刺激人過量進食,從而升高血糖。甚至有研究表明,代糖可抑制腸道菌群中的有益種群,相應地增加致病菌的數量。
因此消費者在食用相對蔗糖來說比較健康的代糖產品時,也無法做到徹底放心,需要對產品背后的配料表多上點心。
3、乳制品的甜味來源:乳糖&膳食纖維&益生元
目前市面上的多款奶粉也都采用了0蔗糖的健康配方,在這些產品背后的配料表中均不含有蔗糖和代糖,但部分消費者仍能品嘗到甜味,其來源是在于奶粉中天然含有的乳糖以及部分配方粉中添加的各種促進消化的益生元,即促進益生菌生長的功能性低聚糖,以及如菊粉,低聚異麥芽糖等成分為主的膳食纖維。
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的雙糖,在人體胃中不被消化吸收,可直達腸道。在腸道內,乳糖容易被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以被吸收。半乳糖是構成腦及神經組織的糖脂質的一種成分,參與大腦的發育進程,促進半乳糖腦苷脂和黏多糖類的生成。乳糖能促進人體腸道內某些乳酸菌的生成,能抑制腐敗菌的生長,有助于腸道的消化蠕動。
由于較小含量的乳糖并不會引起血糖升高等一系列的健康風險,而且部分配方粉中的益生元成分可以促進腸胃更好地吸收乳糖,因此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群也可以放心沖飲這些0蔗糖的奶粉。因此,在配料表明確標注沒有添加蔗糖和代糖的情況下,消費者不必對于奶粉微甜的口感太過擔心。
“ 0蔗糖”≠無糖,去除蔗糖這個健康殺手之外,還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代糖和其他甜味劑成分來源。因此,臻牧也提醒大家在為特定人群選購食品之前,需要多多注意產品背后的配料表,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2025年上半年回顧:萬達酒店品牌勢能持續釋放,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