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籌安全與發展高質量推進供電重點工作落實
2022/12/8 22:57:38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西寧供電段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年中領導干部會議精神,圍繞安全管理、設備質量、效率效益等關鍵,統籌安全與發展,扎實推進重點工作落實,以良好狀態和實干實績退工西寧供電段高質量發展。西寧供電段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年中領導干部會議精神,圍繞安全管理、設備質量、效率效益等關鍵,統籌安全與發展,扎實推進重點工作落實,以良好狀態和實干實績退工西寧供電段高質量發展。一、緊盯安全關鍵,守牢安全紅線底線
深入落實關于“責任和非責任事故都要管、都要去防范”的安全工作新理念,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牢安全基礎和現實安全管控。
1.夯實安全管理基礎。一是深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根據集團公司指導意見,修訂完善段創建考評體系,提高創建標準和質量。突出專業部門抓標準化創建及考核評定,抓問題整改和不達標幫促,每季度由分管領導帶隊檢查,解決生產、管理突出問題。開展作業指導書專項整治活動,科學務實建標立標,最大限度減少無效低效的輔助性作業。二是扎實推進安全大檢查和專項整治行動。拓展檢查的深度與廣度,著力查找和堵塞管理、作業漏洞。以大檢查和專項行動為契機,集中解決安全管理短板弱項。三是構建高效安全管理制度體系。組織安全管理制度修訂完善,解決標準缺失、滯后、不符合現場實際等問題。完善專業管理指導意見,推廣專業檢查周通報、月報告制度,更充分發揮“專業管安全”作用。對照新的事故定責考核辦法,將非責任事故納入相應考核;細化各級履職清單,更加“可量化、可檢查、可考核”,促進安全生產責任落實。
2.完善現場管控手段。一是通過智能化預想預警降低現場作業安全風險。完善段風險隱患庫,將風險源點信息如設備名稱、公里標以及天氣狀況、作業人員資質、技術履歷資料等準確關聯運用到生產管理系統。通過段智能化安全預想會平臺,結合生產計劃、施工維修方案、作業指導書、外部環境、工作票等信息,自動生成可視化預想會內容。工區執行工作票自動匹配風險源點,根據作業范圍提示安全風險及作業過程控制措施,有效減少安全風險事件。二是通過作業流程化嚴格卡控現場作業行為。將作業指導書和各項工作標準、流程深層次植入段生產管理系統,通過作業標準與工作流程的深度融合,進一步降低人的主觀因素、技能水平等對安全的干擾,有效遏制現場習慣性違章等問題。
3.抓牢補強安全關鍵。一是強化鄰營施工監督防護。優化完善周工作對接機制,由屬地車間與施工單位每周對接,逐項梳理分析下周日計劃安全風險、對供電設備影響程度等內容,明確安全監督方法和重點。依托施工監督防護系統,完善計劃簽收流轉、防護人員安排、監督防護過程、軌跡抽查復核驗證各環節管理,實現對鄰營施工現場全過程盯控。二是嚴抓嚴管現場勞動作業安全。綜合運用跟班檢查、生產管理系統檢查、音視頻抽查分析等手段,加大對現場作業檢查抽查力度,對違章違紀行為嚴肅追責問責。嚴格干部履職管理,每月評價管理人員現場跟班帶班、檢查把關、發現解決問題質量,杜絕違章指揮、違章組織作業等行為,形成干部認真履職、職工嚴格執標的良好氛圍。三是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充分發揮智能化調度中心作用,提高現場應急組織、技術支持和安全監控把關水平。完善各種場景應急預案,特別是針對自然災害、設備故障、外部環境影響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進一步改進惡劣天氣下的應急處置工作。
二、把牢設備關口,提升供電運營保障能力
繼續優化設備管控和生產管理模式,夯實設備之基,提升保安全能力。
1.加強設備質量管控。一是深化設備修程修制改革。深化“等級修+狀態修+集中修”模式,提升電化設備維修質量。繼續推行高鐵電力設備集中修,一個天窗點內完成一個供電臂維修,提高工作勞效,降低安全風險。開展專業聯合集中修,將配電所、電力箱變、網開關等設備集中修有效結合,減少天窗申請和停電次數,提高維修質量效率。二是提升設備檢測監測能力。加強6C檢測分析中心建設,完善接觸網鳥巢(異物)圖像智能識別、2C缺陷識別、4C圖像智能分析等系統,提升對設備缺陷檢測分析能力,落實精準整治。三是針對青藏線西格段電氣化設備運行以來,環湖區段因地基變化接觸網支柱傾斜、拉線上拔現象較多的問題,組織開展直埋拉線基礎排查專項整治。針對青藏線西格段德令哈、烏蘭供電線鋼柱位于高填方地段,無防雷措施的問題,上報技改項目對德令哈、烏蘭供電線鋼珠加裝避雷措施。
2.開展安全專項整治。一是開展勞動人身安全專項整治,大力開展勞動安全保護監督檢查和崗位人身安全檢查。利用跟班作業、包保檢查等時機,對職工遵章守紀、標準化作業執行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抓好人身安全防護制度的落實,加強特殊時間、特殊區段、特殊環境關鍵環節安全管控,強化作業過程自控、互控、他控。二是開展施工安全專項整治。對施工前的準備、調度命令的發布、現場防護、停送電、機料具管理、開通放行等關鍵環節、施工登銷記規定等進行專項檢查。三是常態化開展外部環境隱患排查治理。以整治鐵路沿線非法施工、挖砂取土、沿線危樹、彩鋼板房、漂浮物等為重點,對不滿足《鐵路安全管理條例》、《技規》要求的接觸網上跨電力線等危及鐵路運輸安全的行為和危險源建檔建冊。強化高鐵及普鐵外部環境隱患的排查治理力度,積極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外部環境的突出問題。
3.加強勞動定額管理。依據公司下達的勞力計劃,按照“按生產作業流程設置崗位,按工作量核定定員,按定員定額組織生產”的要求,將定員合理分配到車間、工區和崗位,使人員分布更加合理、符合現場生產的實際需要。根據《普速鐵路接觸網運行維修規則》相關要求,優化完善工區設置,對管線較長的車間,增設接觸網、電力、檢修工區,做好檢測車間及樂都供電車間建設工作。
三、持續改革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深入領會“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和“提升隊伍素質”的新要求,繼續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1.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優化管理、技術、技能崗位轉化通道,在機關、車間管理層和班組長崗位,繼續擴大推行公開招聘,將懂管理、有能力的人選拔到合適崗位上來。綜合運用追責問責、履職督查、星級評定等手段,倒逼各層級履職盡責、在崗有為。結合疫情和經營指標調整等因素,優化工效掛鉤和崗位績效考核,崗位分配向生產一線和重點關鍵崗位傾斜,與個人付出、崗位績效、能力素質及團隊業績緊密掛鉤,加大激勵力度,導向多作貢獻。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抓好干部人才專業、經營管理能力培訓提升和各年齡段干部人才的培養使用,做到梯次配備、優勢互補,打造高素質管理團隊。堅持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繼續優化完善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機制,用好選好優秀年輕干部。通過參與新線建設、關鍵崗位鍛煉等方式,加強各類“好苗子”和技術技能骨干人才培養鍛煉。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使各類培訓更加貼近實際、實景、實戰;完善“四定學習”“三新人員”培訓、業務學習練兵等培訓系統和管理模塊,推進教育培訓數字化、信息化轉變,實現資源共享,提升培訓實效。
3.以“數智化”引領高質量發展。一是聚力建設“數智”一流站段,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一是推進數字化運維管理。利用“互聯網+”生產管理平臺,打通設備“檢測、分析、計劃、作業、驗收”五大生產關鍵環節,對供電設備真正落實“建運維”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推進數字化安全管理。完善智能化安全預想、施工安全遙感智能分析、鐵路沿線外部環境隱患智能檢測等系統,提升對作業、施工、外部環境的綜合管控能力。三是推進數字化辦公管理。優化段綜合辦公平臺,完善各工作流程、系統,實現所有工作全面流程化管理。建立健全車間班組現場管理子系統,完善任務督辦、日程管理、職工教育等功能模塊,提升現場辦公效率。
四、優化管理行為,以實際行動應對經營困境
深入領會落實“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新要求,將該做的做到位,努力實現年度經營任務目標。
1.深化全面預算管理。加強財務與業務部門對接,根據輕重緩急排定支出項目,根據經營實際合理安排預算。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做到先預算后支出,無預算不支出。將預算考核要素納入車間部門“對標找差”考評體系,以目標管理倒逼過程管控。加強經營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監控分析和檢查,及時督導糾偏、解決困難。
2.優化供電經營管理。利用段計量遠程抄表與管理平臺,對全段電能實行采集、監測、分析與購售電經營的一體化智能化管理。聚焦電價政策,深化與電網公司、發電企業及售電公司溝通協作,確保年度購售電盈差保持在穩定水平。深化直購電工作,按季開展盈差分析,力爭每季度直購電交易結算率控制在98.85%以內。合理選擇基本電費計費方式,根據日常用電情況分析,找準“容量法”“需量法”盈虧平衡點,力爭全年實現“需量法”節支降耗。
3.統籌節支降耗提效。繼續推進設備修程修制改革,提高工作勞效,降低維修成本。根據疫情變化,堅持柔性化組織勞動和生產,合理安排人員班次、生產任務,優化設備巡視和作業組織,更有效地抓好生產領域節支。加大工程創效力度,加強物資采購、工程成本等重點控制。固化推廣疫情常態化情況下遠程培訓、網絡辦公、視頻會議等好的做法,大力壓減管理及非生產性支出。積極爭取電價、稅收、社保等補貼優惠,將節支降耗做到極致。(西寧供電段 李洪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