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屆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丨榜單揭曉,誰在引領生物科技產業新風向
2022/12/30 20:00:44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2對于生物科技行業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我們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生物科技企業不僅在各自領域持續突破自我創新,更是站上世界的舞臺代表中國。很多細分領域也在產品研發、創新技術、臨床應用等方面持續創新,推高行業天花板,令行業興奮。2022對于生物科技行業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我們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生物科技企業不僅在各自領域持續突破自我創新,更是站上世界的舞臺代表中國。很多細分領域也在產品研發、創新技術、臨床應用等方面持續創新,推高行業天花板,令行業興奮。12月29日,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主辦、廣東醫谷承辦、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協辦。眾多生物科技行業頂級專家、投資大咖、企業家、權威媒體等集聚,共探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未來。
嘉賓致辭
中創集團董事長、中創產業研究院院長舒元在致辭中指出,生物科技50強評選組委會對評選企業的核心產品、服務質量、團隊情況、技術專利、研發規模和公司財務狀況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創新項目在灣區落地、突破、聚變,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培育出生物科技細分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同時,他還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國家戰略和新藍圖,不僅是區域經濟再次騰飛的大趨勢,也是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大發展的機遇與挑戰。50強組委會將全力以赴,借助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打造生物技術及信息技術產業的巨大契機,為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最為完善的服務,打造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創新交流平臺。
中創集團董事長舒元
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洪來在致辭中提到,廣州中醫藥大學一直不停的探索適應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不斷完善機制,促進專業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并表示,國家大力支持生物科技產業振興發展,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走在前面,為這產業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生物科技50強評選活動聚集了非常多高精尖的生物科技企業,他們有先進的創新技術,打造了過硬的產品。再次,也希望我們在人才培養和輸送方面,包括供需信息互通、創新創業教育、企業實踐、共同授課等眾多產教融合的工作開展更多的合作,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企業和企業所在的行業,更好地擇業和就業。
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洪來
生物科技行業最新發展趨勢解讀
生物科技行業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未來會有哪些變革?作為鼎暉VGC高級合伙人,柳丹博士擁有超十五年的健康醫療行業投資經驗,他通過線上連接活動現場,分享了生物科技行業最新發展趨勢,他表示,近年來,醫療行業是投資人重點關注的賽道之一,未來,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交叉發展是未來的主旋律,生命科學大健康行業也將迎來歷史性的投資和發展機遇。
他還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可逆的超老年型社會,醫療服務需求不斷釋放,這樣的基礎下奠定了醫療健康行業的爆發。在過去的20年中,生物科技行業從跟蹤仿制階段到模仿創新階段,未來將會朝著原始創新發展。目前,國內醫療行業環境受政策影響較大,體制逐步與國際接軌,又同時兼顧了中國國情。國內也將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本土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不斷升級,同時朝著創新驅動型增長,也讓市場更具吸引力。
特色產業與特色金融如何共生共建共榮
中信銀行廣州分行行長金喜年在分享中提到,特色產業在國家發展戰略上被提到新的高度,已經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據調查,特色產業大多為新興企業,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必然會帶來巨大的收益。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就是要發揮特色金融對特色產業的創新支持作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后圍繞著中信銀行廣州分行特色金融的服務進行介紹,提供“一站式服務”打破渠道壁壘,持續為企業進行賦能。更是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為科創型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資支持。
中信銀行廣州分行行長金喜年
腫瘤防治技術的發展前沿
在廣州泰和腫瘤醫院院長錢朝南的分享中了解到,中國癌癥患者整體五年生存率僅有40.5%,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差別很大,主要是癌癥譜不同、早診率太低及規范化治療的比例低等三大原因。如果提高早診率,必然也能提高5年生存率,降低全社會的醫療負擔。人口數量巨大,醫療資源缺乏成為我國目前癌癥篩查的的困境。從他的分享中能夠知道,目前已有自取樣技術用于癌篩查能夠很好的解決這樣的困境。隨后他圍繞自取樣技術的研究進展進行分享,他表示目前檢測糞便中的腫瘤細胞DNA用于直腸癌篩查是可行的研究,除此之外還可以檢測食管癌、胃癌、肝癌、肝囊癌甚至是肺癌等。
廣州泰和腫瘤醫院院長錢朝南
圓桌論壇—大灣區如何加速邁向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
大會期間,還舉行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廣東醫谷執行總裁謝嘉生主持大灣區如何加速邁向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圓桌對話,與生物科技投資者、學者和醫院代表、企業代表等討論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多維度地交流與探討,深入分析了生物科技產業在大灣區的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并就生物科技跨界合作與創新發展的未來發展方向表達了各自的觀點。
圓桌論壇
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洪來:我們應該對中醫多一些了解,用現代化的診療設備,高水平的中醫診療手段,醫工結合引用大數據的加持,實現更多中醫創新轉化。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陳國奮教授:期待更多實驗科研人員、工程師等參與到臨床一線中來,更好的推動臨床醫療設備的進步。
花城創投創始合伙人童紅梅:一個優秀的生物科技項目想要獲得更多資本的青睞,需要同時具備企業家精神+科學家精神。
華津醫藥董事長CEO趙子建:原始創新是中國藥企未來的必經之路, 廣譜抗腫瘤藥物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且適用于許多癌癥的早期輔助治療和晚期各線治療,貫穿癌癥治療全過程。
貝灣生物(香港)CEO胡葉凡:不要局限在香港地區,積極走進大灣區,讓更多的種子項目接觸陽光的沐浴,讓更多生物科技企業開花結果。
上海甫康藥業創始人CEO沈孝坤:這里有最好的醫療資源,也有豐富的金融資源,抓住產業發展的機會,共同把技術創新和轉化應用做好。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企業50強創新報告》正式發布
在嘉賓和所有參會代表見證下,廣東醫谷執行總裁謝嘉生重磅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企業50強創新報告》(以下簡稱“50強報告”),據“50強報告”顯示,本屆入圍企業聚集于廣州、深圳、珠海、北京和香港等地區總數共占91%,究其原因,廣州和深圳在科技人才的培養、聚集和儲備上優勢顯著,生物科技企業呈現明顯的集聚分布。空間上的集聚加速產業鏈條的完善,從而進一步形成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集聚,助推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能吸引越來越多的生物科技企業在大灣區落戶發展。本屆50強榜單企業中,核心業務涵蓋醫療器械的企業居多,54%的入圍企業研發人員占比超過一半,其中研發人員占比較高的企業業務領域主要集中于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分別占比為44%和36%,也體現出大灣區生物科技企業對科研創新的重視。
報告發布
隨后,現場舉行了第五屆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儀式,以表彰那些在時代洶涌浪潮中,依舊篤定創新、果敢探索優秀生物科技企業與行業領軍人物。50強榜單邀請權威行業專家、專業投資機構、醫院/協會代表共同評審,綜合企業規模、發展現況、創新性、先進性、市場前景、融資進展等多個角度綜合考量,歷時超五個月,全面打造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
至此,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企業50強評選圓滿結束;顒拥玫秸c業界的熱切關注、媒體的廣泛報道以及全國范圍內的生物科技企業的積極參與。未來,生物科技企業50強評選將繼續挖掘行業新生力量,持續引領行業發展,為生物科技行業發展作出貢獻。
附:榜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