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新時代鄉村青年教師的責任擔當
2023/1/15 22:01:13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青年力量如天之初日,必將有夫偌大之世界,任重道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青年力量如天之初日,必將有夫偌大之世界,任重道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時代的車輪滾滾前行,立足于新時代新征程,鄉村青年教師肩負使命,責任重大,亦大有可為,要堅守育人初心助力建設高質量鄉村教育,勇于擔當作為助益鄉村振興和發展,弘揚鄉土文化讓鄉土文化振翅飛翔,促進鄉村治理,關愛留守兒童,腳踏實地,抖擻精神,勇做時代的弄潮兒,不辜負民族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做鄉村教育的引領者。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教師的初心使命是為國育才,春風化雨、桃李芳菲是對這個職業的生動描述。鄉村青年教師的根本使命在于抱持教育信仰,堅守教育初心,使鄉村孩子有書讀、有學上、上好學,推動實現鄉村教育得到高質量發展。鄉村青年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鄉村青年教師將學科教育與當地的一方水土相結合。有效挖掘鄉土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教育資源如名人逸事、地域風光、習俗典故等,努力彌合鄉土文化與學科課程的縫隙,積極開發鄉土教材和課程,在學科教學中緊密貼近鄉村生活為其提供貼切的教育內容,塑造學生的鄉土文化認同感,幫助鄉村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二是鄉村青年教師應關注鄉村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熱愛鄉村、熟悉鄉村文化、厚植鄉土情懷的學生,引導他們正向發展,為鄉村振興準備本土人才。三是鄉村教師應該錘煉教學技能,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一方面要在加強學習上下功夫,提升知識儲備和理論素養,把知識中的新觀點和新思想,運用到自己的講課之中,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之感。另一方面要立足于鄉土文化,善用鄉土文化資源將其融入教學之中,設計富于鄉土特色的教學方式如組織學生到田間地頭進行研學,便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達到知行合一之效果。四是鄉村青年教師要踴躍參加教學專題培訓。學校組織的線上線下的融合培訓方式,專題培訓包括心理健康、家校共育、學生管理、勞動教育等模塊,有利于更新其教育教學理念,切實提升他們的職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做鄉村振興的推動者。鄉村教師是鄉村社會的知識群體,擔任教書育人、啟發民智、教化鄉民、引領風尚的角色。鄉村青年教師是鄉村社會的靈魂、良知與智庫,是新時代服務于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是新時代賦予鄉村青年教師的重要使命和價值旨歸。鄉村青年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為鄉村振興培育鄉土情懷的科技人才。鄉村青年教師可利用所學知識和信息技術傳播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助力現代化農業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培育心系家鄉的科技人才,讓更多鄉村學生長大后,愿意回歸鄉土,建設鄉村。二是積極參與鄉村生產事務。鄉村青年教師具備先進信息技術和專業化的現代知識,可為鄉村生產提供重要支撐,可將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化傳遞給鄉民們,發揮指導生產經營、協助增產增收的作用,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生產效率、文化素質,為鄉村致富、鄉村振興、鄉村發展揮灑青春汗水。三是開拓思路,銳意創新。鄉村青年教師是富有夢想和銳氣的群體,應開闊思路,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與技術,為村民提供就業指導的同時對鄉民開展電商技能培訓,推動當地特色農業與電商直播、物流相結合,為鄉村經濟發展插上金翅膀。四是大力宣揚時代精神。運用現場講解、手繪墻畫等形式,進村入戶向鄉民宣傳國家政策,讓先進理論在鄉村落地生根,用先進思想武裝鄉民的精神世界,著力提升鄉民的思想覺悟和文明素養,并幫助其樹立正確致富觀,促進文明鄉村建設。
做鄉村文化的弘揚者。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鄉村文化呈現出衰落之勢,鄉村文化需要重塑。傳播鄉村文明、弘揚鄉村文化是新時代鄉村青年教師肩負的文化使命。毋庸置疑,鄉村教師的三尺講臺,不僅關系到無數農家子弟的命運,也關系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傳承。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鄉村青年教師作為鄉村文化的主力,是弘揚傳統文化的火種,要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文化建設上的積極作用。一是應加強價值引領,讓鄉村青年教師成為弘揚鄉村文化的主力軍。鄉村青年教師是鄉村學生、鄉民的教師,更是“一村”之師,是重塑鄉村文化的靈魂所在,其一言一行無不感染著鄉村社會和村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身作則、積極行動,對陋習與不良文化加以抵制,同時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并為村民提供知識文化服務,凈化鄉村社會文化,充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鄉村生活之中。二是鄉村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話語權和文化,引導村民認同、熱愛和弘揚鄉土文化?衫米陨碚莆站W絡技術的優勢,借助抖音、嗶哩嗶哩等自媒體平臺對鄉土文化加以展示和傳播,實現傳播形態的多樣化,使傳播效果更加立體顯著,打造富有鄉愁記憶的鄉土文化特色。三是鄉村青年教師應加強自身錘煉,積極參與鄉村社會公共活動,讓“村民”與“教師”的雙重身份成為聯結鄉村與學校二者情感的紐帶,形成對鄉土文化的認可和依戀,植根于鄉土文化因地制宜進行教學與生活如開展書香校園建設,開展書香家庭活動,帶動農民家長讀書,推動鄉風建設,帶動鄉村文明。四是鄉村青年教師應堅守鄉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責任。要創造性對鄉土文化加以傳承,并結合時代的要求予以現代化重塑,堅定鄉村文化自信,實現代際之間的文化傳遞。
做鄉村治理的引導者。在我國傳統社會,鄉村教師除教書育人、化民成俗外,還肩負著治理鄉村的社會責任。在21世紀的現代,鄉村治理是一個全民共治的過程即農民是主體,政府是主導者,鄉村教師則是鄉村治理的引導者。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鄉村教師重塑新鄉賢的角色,做權威和引導力的“新鄉賢”,推動鄉村治理和村民自治。一是鄉村青年教師要樹立優化鄉村治理的意識?衫弥R優勢向鄉民宣揚與村民自治相關的法治知識,使其具備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權利觀念意識,引導鄉民知法、守法、懂法,形成和諧友好的社會風氣,以道德感召力凝聚鄉民價值共識,在為鄉村治理貢獻力量的同時,增強職業認同感和使命感,實現個體成長與鄉村發展的同頻。二是鄉村青年教師要當好鄉村治理的智囊團。他們應主動參與到鄉村公共事務之中去,為鄉村治理積極建言獻策,發揮參政、議政的作用。鄉村青年教師對鄉村教育和鄉村社會相對了解,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如制定村規民約他們可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這有助于提高鄉村社會的發展質量。三是鄉村青年教師可幫助調解村民的各種糾紛。他們可憑借其豐富人格魅力恰用情感化解各類矛盾,對于矛盾調解始終懷有一份責任和千分耐心,做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講求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平衡鄉村社會秩序。四是鄉村青年教師要引領鄉村村民自治。鄉村青年教師要走進鄉村社會,引領鄉村社會的建設?膳c村委會攜手建立相對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模式,引導村民依法行使更多更切實權利,自覺履行遵守村規民約的義務,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斷推進農村村民自治建設。
做留守兒童的守護者。在農村,大量鄉村青壯年進城務工,涌現出許多留守兒童。他們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情感關懷,易出現性格缺陷、教育、心理健康等問題。以愛為壺,用心化水。愛可以說是教育的基石,鄉村教育應充滿愛的溫度。對此,一是農村青年教師要建立留守兒童的個人檔案。通過建檔,做好學生的個人信息登記,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家庭成員、家庭條件、臨時監護人的情況及聯系電話等,有助于充分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概況,做到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二是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及時處理突發情況。要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細心觀察留守兒童的實際需求,用心呵護他們,多用正面積極的語言肯定贊美他們的良好表現。也可安排班干部或優秀孩童與其結對子,在學習上對其耐心輔導,生活上對其真誠幫助,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同學、班級的溫暖。三是實施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衫眉议L會、家訪、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指導開展家庭教育,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向其提供科學的教養方法;積極利用農村留守兒童其父母回家探親之機,開展趣味親子互動活動,如在中秋節舉行親子運動會,讓回家過節的年輕父母增進親子之情。四是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比如開展益智游戲活動,組織秋季郊游活動,使得留守兒童沐浴在愛的溫暖之下,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促使其陽光快樂地成長。
當前,優秀青年教師在鄉村流失嚴重。一是社會要大力宣傳鄉村教師職業的神圣性。通過宣傳,讓大家看到鄉村青年教師的情懷和勇氣。通過典型事跡和案例的樹立和報道,號召大家學習鄉村教師的崇高品格,激發廣大青年教師在鄉村奮斗的動力與熱情,弘揚鄉村“尊師”的社會傳統。二是政策方面要制定有利于鄉村青年教師發展的一系列方針制度。必須充分考慮到鄉村青年教師在婚戀、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現實困境,在職稱評定上要適當向他們予以一定的傾斜,改善其收入待遇,提升其社會地位,讓鄉村青年教師有一定的物質保障、較高社會地位和充分的職業使命感。三是要開展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充實他們的業余生活,讓廣大青年教師愛上鄉村,愿意留在鄉村。四是鄉村學校要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將青年教師在服務鄉村教育、鄉村振興中的具體表現與評優評先掛鉤,提高其奮發作為的能動性。
鄉村教育事業的的確確是我國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點。鄉村要實現振興,教育就不能落后。百舸爭流千帆競,波濤在后岸在前。新時代的青年教師朝氣蓬勃,能量滿滿,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要以實際行動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投身鄉村教育事業,為“鄉村振興”揮灑熱血,為弘揚鄉土文化奉獻力量,為鄉村治理獻計獻策,為留守兒童奉獻真情愛心,爭做時代先鋒的示范者,在鄉村發展中建功立業,在披荊斬棘中一往無前,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更好實現人生價值。
(作者: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聶麗君博士生,張定鑫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斗爭精神生成機理與弘揚路徑研究》(編號:22BKS065)與江西省青馬工程項目《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研究》(編號:22QM40)研究成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