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康譜港中大(深圳)課題組發布《2022年2型糖尿病患者腸道菌群生態白皮書》
2023/3/31 15:43:19 來源:金評媒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3年3月26日,合康譜在東莞萬江尼羅河國際大酒店的年度研討會上,由合康譜首席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副院長、全球高被引科學家黃憲達教授正式發布2023年3月26日,合康譜在東莞萬江尼羅河國際大酒店的年度研討會上,由合康譜首席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副院長、全球高被引科學家黃憲達教授正式發布《2型糖尿病患者腸道菌群生態白皮書(2022年)》(以下簡稱:白皮書),并邀請了廣東醫科大學營養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紅輝,廣東省女醫師協會副會長、合康譜醫學總監劉芳蘭主任醫師等多位專家分享糖尿病逆轉治療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臨床實踐經驗。△左五: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副院長、校長講座教授、合康譜首席科學家黃憲達教授,右五:廣東省女醫師協會副會長、合康譜醫學總監劉芳蘭主任醫師;右四:廣東醫科大學營養學教授郭紅輝;左四:合康譜合諧醫療董事長黃智敏,右三:合康譜合諧醫療總經理陳英杰,右二:合康譜運營中心總經理朱春霖
近年來,糖尿病發生率高、發展速度迅猛。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高達1.41億人,發病率高達12.8%,每10個人里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已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頭號慢病殺手。
針對我國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的諸多挑戰,合諧醫療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于2021年開始合作開展《糖尿病逆轉與腸道特異菌群的研究》課題,由黃憲達教授領銜,利用高通量基因測序、數字PCR、質譜等先進技術平臺,構建糖尿病患者時序性腸道菌群多組學數據挖掘平臺,找出與糖尿病人群相關的微生物功能基因并通過代謝通路分析,挖掘糖尿病與腸道菌群變異相關的發病機制,為糖尿病提供防治新途徑和奠定科學依據。此次白皮書的發布,是黃憲達科研團隊對近千例的糖尿病患者腸道菌群進行測序、分析、持續隨訪病程后,分別從腸型分布、多樣性與平衡性、相關疾病風險、有益菌和有害菌占比等多個方面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腸道微生態進行解讀。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副院長、校長講座教授、合康譜首席科學家黃憲達教授
2型糖尿病患者的腸型分布
國際權威雜志《自然微生物》刊登了全球29位腸道微生物研究權威專家共同署名的重要論述,將腸道菌群分為三大腸型:厚壁菌腸型、擬桿菌腸型、普氏菌腸型。其中,失衡的厚壁菌腸型由高油脂的飲食習慣造成,表現特征為全身性肥胖,容易上火、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三高等疾病風險增高;失衡的擬桿菌腸型由高蛋白的飲食習慣造成,表現特征為腹型肥胖,易便秘、內源性感染、結腸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疾病風險增高;而普氏菌腸型由高碳水或高纖維飲食習慣造成,在腸型失衡的情況下往往會表現為易腹瀉、腸易激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風險增高。《白皮書》研究顯示,從腸型分析糖尿病患者,厚壁菌腸型的比例明顯更高,其占比超50%;擬桿菌腸型占比超30%,普氏菌腸型占比最低。
△圖片來自《白皮書》
2型糖尿病患者的腸道菌群多樣性和平衡性
菌群多樣性和平衡性是評價腸道微生態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一般認為越高越好,《白皮書》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這兩個指標的得分均比健康人群低。
△圖片來自《白皮書》
2型糖尿病患者腸道微生態帶來的疾病風險分析
腸道菌群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白皮書》統計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與正常人相比,由腸道菌群導致的多種疾病風險顯著更高。其中,結直腸癌、帕金森、抑郁癥最為顯著,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是健康人群的3倍、抑郁癥高風險人群是健康人群的4倍以上,而帕金森高風險最為突出,是健康人群的10倍;其他疾病如腸道應激綜合征、心腦血管疾病、炎癥性腸病、腹瀉和認知退化的風險也比健康人群高。
△圖片來自《白皮書》
2型糖尿病患者保護菌和有害菌的檢出率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重點跟蹤的與代謝功能、胰島功能相關的7種保護菌,以及與血管炎癥、胰島素抵抗相關的6種有害菌中,《白皮書》統計數據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保護菌檢出比例均比健康人群明顯更低;
△圖片來自《白皮書》
而有害菌的平均檢出比例均比健康人群高。
△圖片來自《白皮書》
本次數據結果表明,腸道微生態與2型糖尿病互為因果,腸道菌群在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預防與治療中起到重大作用,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改善人體腸道菌群的紊亂,能有效緩解糖尿病、降低并發癥風險。
持續探索,促進醫學成果向臨床轉化
黃教授表示,課題組將繼續通過多組學研究,建模分析糖尿病患者腸道菌群與病程發展、逆轉效果、用藥效果之間的聯系,持續探索最適用于中國糖尿病人群的特異菌種,為每位病人找到最適合他自己的腸道菌群調節方案!
△廣東醫科大學營養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紅輝
隨后,廣東醫科大學營養學教授郭紅輝老師在《調節腸道菌群在慢性病防控中的應用》中提出:腸道微生物是人類的第二個基因組,對肥胖、糖尿病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逆轉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通過腸道菌群基因分型了解腸道微生態健康,通過科學飲食、針對性補充益生菌、益生元等方法,建立良好的腸道微生態,能有效減重、降低胰島素抵抗、實現糖尿病逆轉。
△廣東省女醫師協會副會長、合康譜醫學總監劉芳蘭主任醫師
逆轉是糖尿病患者最佳選擇
慢性代謝性疾病管理模式雖多樣化,但在我國的應用仍不深入;而高效、完善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管理模式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是至關重要的。
廣東省女醫師協會副會長、合康譜醫學總監劉芳蘭主任醫師表示:合康譜糖尿病逆轉6G計劃通過基因檢測、腸道菌群調節、生活方式強化干預、數字化健管系統及時互動監測,實施糖尿病精準管理。目前已為上萬名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務,部分病人更是成功逆轉停藥;早期患者,經過3個月的強化干預管理,停藥率達95%以上;中期患者,經6個月的強化干預管理,停藥率達80%;晚期患者,成功降低了并發癥的影響。無論從身體健康,還是經濟或者長效性來講,“逆轉”都是患者高性價比且受益終身的選擇。
未來,合康譜將繼續作為糖尿病精準管理領域的領軍者,堅定專精特新的步伐,積極探索腸道菌群與糖尿病逆轉的有效方案,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實現減藥,停藥,遠離并發癥,提升幸福感與生活質量,為實現健康中國 2030 做出貢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