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創新 科技賦能 中國人壽財險推動“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3/4/3 15:13:29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被列為今年八項工作重點之一。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被列為今年八項工作重點之一。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農業保險作為現代農業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保護國家糧食安全、助推農業現代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2020年,我國成為世界上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2022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保險金額達到4.57萬億元。
矚目的成績,離不開以中國人壽財險為代表的一批保險企業在農業保險領域的持續深耕。2022年,中國人壽財險為2206萬戶次農戶提供7694億元風險保障,支付賠款近63億元,使332萬戶次農戶受益。一連串數據背后,是中國人壽財險在砥礪前行,堅守保險的政治性、人民性和專業性,充當著農業生產的“減震器”和“穩定器”。
服務春耕備播 提供“接地氣”的精準保障
大地生春色,萬物起新機。雨水節氣一過,齊魯大地冬小麥進入返青期,忙于春耕和田間管理的農民與田野、綠苗和諧共融,形成一幅幅人勤春來早的田園畫卷。
去冬今春幾次斷崖式降溫和缺雪少雨,濟南地區有的小麥地塊遭受凍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麥苗發黃枯死現象。承保了濟南市小麥完全成本保險的中國人壽財險濟南市中心支公司迅速成立領導小組,啟動應急預案,組織10多個理賠服務小分隊分片包干,責任到人,一方面進行受災麥田的查勘工作,一方面聘請農技專家把脈問診,現場指導農民進行麥田管理。
商河縣段家村的段清棟是當地的種糧大戶,今年通過土地流轉種植小麥600畝。他說:“一年之計在于春,眼瞅著投入那么多種的小麥個別地塊出現死苗現象,開始我心里的確有些慌。當想起在中國人壽財險參加了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后,心里一下子踏實了。現在個別受災的地塊可用賠款購買化肥和種子,爭取做到收入不減。”
目前,中國人壽財險通過科技賦能,利用公司衛星遙感和無人機技術,對承保區域內小麥進行了全面監測,并結合農業專家和公司現場勘驗,基本完成報災區域的首輪查勘工作,制作了災害分布圖,并根據災害程度制定了理賠方案。正在忙著調度查勘情況的中國人壽財險濟南市中心支公司主要負責人介紹說:“對重災地塊,我們已啟動理賠程序,在完善農戶信息的基礎上盡快賠付到位;對于受災較輕的,聯合農技專家進行技術指導,采用‘首次定責,二次定損,收獲前最終核算賠款’的方式,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在上海青浦春耕的曠野上,一排排機械拖車轟鳴作響,各種農用機械大顯身手,成為春耕生產主力軍。孫美鳳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種糧大戶,當她得知中國人壽財險上海分公司積極拓展水稻種植、大棚設施及農機財產險等農險業務,并努力為青浦區農業種植及人員提供“農產品一攬子保障計劃”,全力保障春耕備耕生產工作時,她由衷地說:“農田設施有保險,種植養殖有保險,有中國人壽財險做靠山,今后我們種地更‘保險’!”
在山西,為有效服務保障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中國人壽財險山西省分公司太原中支清徐縣支公司積極推進農業生產設施設備保險、農民短期意外傷害保險等,依托農機局,為農機用戶提供車險+N服務,預計2023年4月前承保300臺農機,同時提供救援及上門服務,為農戶春耕備耕保駕護航。
現代科技的運用,進一步提升了春耕效率。中國人壽財險借助科技手段精準提升服務水平,為春耕生產筑起科技防護網。今年春耕備耕期間,為助力農戶做好防災減損,中國人壽財險廣西分公司,派出多支“飛行大隊”,深入山區、村落、田間、地頭進行勘察,采集到的信息通過“國壽i農飛”無人機智能操作平臺分析研判,提供精準承保、精準理賠,全力為春耕備耕生產工作,提供風險保障,讓廣大農戶吃上春耕生產“定心丸”。
為給農戶進一步科普政策性農業保險知識,中國人壽財險天津市分公司邀請農技中心專家入村入戶,農技人員通過下田、進戶、入社等方式,針對春季擇優品種、熟期搭配、浸種催芽、防寒育秧等環節進行專項培訓。通過面對面的講解指導,對麥田管理采取澆水、施肥、壓地等多種補救措施,減少自然災害對小麥造成的影響,實現農技服務零距離。
山東、山西、上海、安徽、江蘇、廣西、云南……人勤春來早,在全國各地,中國人壽財險工作人員因地制宜地展開春耕備播支持服務工作,為農業生產提供“接地氣”的精準保障,解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為大國糧倉貢獻保險力量。
發力“保險+” 守正創新支農護農
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現代金融的有力支撐。隨著農業產業不斷更迭,也對農業保險提出很多創新要求。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優化“保險+期貨”。這已是“保險+期貨”模式連續第八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2017年,中國人壽財險積極響應政策號召,率先在云南開始試水“保險+期貨”模式,并連續多年深耕細作,為越來越多的農戶提供保障。截至2022年底,中國人壽財險“保險+期貨”已覆蓋全國25個省,為超3.65萬戶次農戶提供了近70億元的風險保障,累計支付賠款約1.88億元,受益戶次近3萬戶次。
在其他“保險+”模式上,中國人壽財險也在不斷探索創新。例如,在北京市懷柔區,以“保險+信貸+電商+科技+智庫”模式為“懷柔板栗”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在天津市開展“保險+融資”“保險+氣象”等多種形式的保險產品創新,通過“活體抵押+保險保障+銀行授信”模式盤活生物資產,獨家開發“菜單式”綜合氣象指數保險產品稻田蟹氣象指數保險等。
在山西省,中國人壽財險創新“保險+農擔+信貸+期貨”四位一體模式,為果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方位金融保障,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創新項目及“亞洲金融協會”普惠金融實踐案例。
此外,針對種植和養殖領域,中國人壽財險還研發了蒜薹、大蒜、辣椒、大棚黃瓜的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玉環文旦種植低溫指數保險,大閘蟹養殖氣象指數保險等創新險種。
近日,由中國人壽財險創新推出的全國首單海洋生態植被救治保險(互花米草防治專用)在福建寧德福鼎市試點落地,將為福鼎全市1萬畝海域生態植被提供1000萬元風險保障。這也是中國人壽財險持續深耕綠色金融創新的又一大膽探索,在全國尚屬首創,為保險行業助力互花米草除治攻堅專項行動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模式。這是繼2021年全國首創林業碳匯指數保險、2022年試點落地全國首單農業碳匯保險后,中國人壽財險助力“雙碳”戰略的又一創新。
在遼寧省,中國人壽財險與建信期貨、中泰期貨積極合作,2022年在生豬養殖大市朝陽市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大商所農保計劃”生豬專項項目,為朝陽建平養殖產業提供2.05億元風險保障,保障生豬數量7.67萬頭,分期保單參保戶合計投保51批次。
與此同時,中國人壽財險積極推動分公司積極服務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項目,在提供風險保障的同時,加強風險提示,護航農田建設工程項目順利開展,有效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管理,提升工程質量和管理水平,助力農田建設項目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承保出單145筆,合計提供風險保障約29.34億元,涉及浙江、安徽、江蘇、河南、廣東、黑龍江、山東等省。
探索金融創新 推廣“智力幫扶”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在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中國人壽財險除了提供保險產品穩定農民收入,堅持創新研發化解經營風險外,還開展相關幫扶、培訓計劃,助力脫貧攻堅、防止返貧,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早在2020年,中國人壽財險就推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安心333”行動計劃,助力“三業”、服務“三農”、關愛“三生”,下設各級公司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以云南分公司為例,該公司選擇農戶收入較困難的農場/合作社進行打包“精準幫扶”,通過橡膠“保險+期貨”項目穩定并提高橡膠種植收益,對膠農進行補償,同時吸引流失的膠農重新回到工作崗位,讓農戶生產生活吃上“定心丸”。該模式后續被“三區三州”和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推廣復制。
近年來,根據當地農戶對產品的價格風險管理知識訴求,中國人壽財險云南分公司圍繞項目服務情況,聯合當地政府、期貨方、交易所各方,向農戶開展“產業發展情況、價格節奏、產業政策、保險知識、期貨知識、防災減災”等相關領域培訓,實現“智力幫扶”效果最大化。
在農業大省山東,中國人壽財險也參與了類似培訓項目。山東濟寧鄒城市自2019年起在濟寧市率先實施種植業保險農戶零負擔的惠農政策,實現了種植業保險的全免費、全覆蓋,為全省唯一連續四年實施該項惠農政策的縣,中國人壽財險為承保險企之一。
在鄒城市種植業政策培訓班上,中國人壽財險濟寧市中心支公司農險部負責人就最新的農業保險政策、條例和投保、理賠流程等問題,進行解讀和宣講,幫助農戶更好地了解種植業保險政策和政府的惠農措施,為下一步更好地服務農戶、保障農戶權益、貫徹落實好農業保險政策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其他地區農業保險工作的推進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方法。
在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中國人壽財險充分發揮綜金優勢,創新公益保險專屬產品,構建鄉村普惠金融。此外,中國人壽財險還創新開展“頂梁柱”公益保險項目和“加油木蘭”關注貧困女性保險保障項目,利用互聯網前沿技術深入開展相關理賠服務工作,為重點幫扶縣低收入人群提供因學、因病防返貧保險保障。2022年,兩大公益項目累計受益4.49萬人次,賠款支出5035萬元。
緊扣行業發展脈搏 科技賦能筑牢保障網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各行業紛紛推動以信息技術創新發
展為代表的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保險業態發展也面臨著深刻變革。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要推動先進技術應用,賦能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增強保險價值鏈創新的科技支撐,夯實信息科技建設基礎,提升科技應用風險管控,建立適應保險科技中長期發展的組織架構、激勵機制、運營模式,引導行業企業做好相關技術、數據儲備和人才培養。
身處行業數字化轉型浪潮的大時代,中國人壽財險緊扣行業發展脈搏,堅持“保險姓保”,回歸保障本源,積極推動傳統保險與科技智能數字化技術相融合,落實好黨中央對金融工作提出的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項任務”,堅持政治性、人民性,提升專業性,堅持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努力構建數字化時代保險新范式。
記者從中國人壽財險了解到,該公司建設了集無人機管理、飛行、拍攝、分析一體的“國壽i農飛”平臺,全面加快公司農業保險科技的戰略部署與深度應用,推動公司農業保險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搭建了“一路行”空中智賠平臺,實現一站式在線視頻理賠,助力損失核定更精確、賠款支付更快速,使客戶輕松享受無接觸、便捷化的智能理賠體驗。
此外,搭建了集計算機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于一體的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人工智能開發平臺,依托海量的行業數據與領先的自研自控技術能力,助力承保、核保、理賠、客服等保險業務場景的高質量數字化發展;建設了隱私計算平臺,為保障數據交易中的隱私安全提供了解決方案,規避數據泄露風險。
鄉村、田野是金融服務的“熱土”,作為一家負責任、有擔當的保險企業,中國人壽財險不斷將保險服務向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拓展,穩住“三農”壓艙石,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新征程新擔當呼喚新作為,中國人壽財險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堅持“保險姓保”,回歸保障本源,充分彰顯公司責任擔當,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發揮保險在在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中的重要作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