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文化引領作用 讓文化成為鄉村振興中的堅強力量
2023/5/30 13:38:03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發展鄉村文化離不開黨組織的引導。“三農”工作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重大歷史任務,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傳統和重要原則黨的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壓緊壓實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確保不松勁、不跑偏。” 當前,我國的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力量。如何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通過扶智、扶志的方式,變“要我富”為“我要富”是當前治理返貧與防止致貧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黨的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全面鋪開,社會各層面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已成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價值支撐。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形勢下,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銜接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鄉村文化和競相致富的濃郁氛圍。
發展鄉村文化離不開黨組織的引導。“三農”工作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重大歷史任務,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傳統和重要原則,亦是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根本保障。
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建設的堅固堡壘,時時居于鄉村建設一線,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主導力量。在鄉村文化建設中,首先,基層黨組織要準確、深入把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個字、十二組概念,不能簡單拘泥于表面文字,要將縱向歷史觀與橫向整體觀相結合。 其次,“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當前農村狀況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基層黨組織要在準確把握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狠抓鄉村文化建設落實,久久為功。要根據各地獨具一格的特色特點,在尊重鄉村社會內生秩序的前提下,以靈活機動的政策營建適宜于當地特點的鄉村文化。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指引下,努力挖掘傳統鄉土文化的優秀部分,喚起鄉村文化自覺,樹立鄉村文化自信。最后,基層黨組織還要善于全盤統籌鄉村各種資源,做好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監督考核,明確管理責任,注重工作實效。在深入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要善于發現、精心培養一批熟悉和熱愛鄉村文化的專業人才,并將其吸納到基層黨組織中,實現鄉村文化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鄉村精英,尤其是勤勞致富所形成的先富群體,對于整個鄉村社會而言,是既有內驅力又有感召力的社會力量。一方面,先富群體是農民肉眼可見的標桿,成為村莊中的佼佼者、光宗耀祖是彰顯農民德孝價值觀的主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的重要落腳點,即是以德孝為核心的家文化。大力弘揚先富群體的勤勞致富精神,感召更多農戶積極主動參與到致富道路上來,在鄉村社會營造出一股互相趕超的熱烈氛圍。
對“公道”“公德”“公正”等“公”精神的追求,是農民傳統文化中的深層結構。讓現代公平公正理念與傳統農民的公道公德公正意識相契合。為所有農戶提供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在促進農戶致富過程中,依托國家法治與鄉規民約,為所有農戶的致富行為提供機會均等的公平起點,牢牢守住公平公正的底線,讓公道公正、規則意識成為大家的共識。吸納部分有威望、有責任感的先富群體進入基層黨組織,使其成為基層黨組織的中堅力量,并在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通過言教與身教率先垂范,充分發揮他們勤勞致富“領頭雁”與鄉村治理“帶頭人”的疊加效應。最后,還要加強宣傳工作,及時、全面關注不同收入階層農民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動態。通過多種現代化形式,如風行鄉村的數字化新媒體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對致富經驗和進取精神加以推介,以充分發揮網絡無障礙傳播優勢,讓自強自立、合法致富的精神融入到數字時代的脈動中。
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既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也可為農民發家致富、防止返貧致貧提供有利條件。鄉村商業文化是民間智慧的結晶,它為世世代代的農民所傳承,其精神內核與現代市場文明的規則意識、公平競爭、機會均等等內容相通,可為鄉村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支持。
良好的商業文化,誠實守信的精神,立足于農村的客觀現實,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將現代市場文明與鄉村傳統商業文明加以對接,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鄉村商業文化。首先,要引導更多農民正確認識商人和商業文化,挖掘長期被遮蔽的鄉村商業文化,摒棄陳腐觀念。依托現代科技的力量,為農民優良的商業文化建設保駕護航。運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實現農戶信用信息的電子化,隨時更新農戶的信用信息,讓農戶的信用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化,并可以通過手機APP等便捷方式隨時查詢信用信息。除此之外,還要將農戶的信用融入到村莊社區的公眾輿論之中,及時向社區通報失信者信息,發揮村莊公共輿論對失信者的監督作用,讓失信者在現實中無所遁形。充分激發農民在市場中的向富動力。鼓勵農民大膽創業,優化創業環境,提供各種配套政策,做好創業風險兜底工作,讓農民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創業大潮中,為農村治理返貧和防止致貧不斷注入新能量。
新鄉賢主要是指與鄉村社會存在關聯且具有鄉土情懷、熱心公益,擁有較高知識技能、良好道德素養和廣闊文化視野的民間精英和社會賢達。農村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會組織作為鄉村社會的草根性組織,其目的在于村民之間的守望互助、扶危濟困。在當前的鄉村振興中,新鄉賢和基層社會性組織依托其所凝聚的豐富社會資本,發揮其獨特作用。
為有效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文化中的建設作用,首先,要對新鄉賢與基層社會組織分別定向施策。對于不在籍的新鄉賢,要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他們支持家鄉建設,為其回鄉提供便利條件,并建立健全回饋激勵機制。在具體治理返貧與防止致貧問題上,可通過“結對子”的方式,讓新鄉賢積極參與到對貧困戶的具體幫扶中。對于在籍的鄉賢,則要鼓勵他們不斷挖掘當地特色文化,予以正向激勵。其次,對于基層社會性組織,則要依托鄉土有效扶持。將農村基層社會性組織的運行規則在鄉規民約中加以規定,充分發揮村落社區的自發管理和自發監督作用。政府層面則要在稅收優惠、財政投入、項目支持方面,通過財政專項資金、補助補貼、轉移支付等形式,對農村基層社會性組織予以資金扶持。最后,還要注重發揮新鄉賢在農村基層社會性服務組織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以村莊社區的社會性服務組織為依托,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將新鄉賢分別納入到相應的服務型社會組織中,讓新鄉賢中的經濟、政治與文化類精英、專業技術類人才,通過服務型社會組織各展其能,為村莊的防止返貧致貧、村民創業貢獻力量。
挖掘文化“多面體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培育鄉村“文化帶頭人”,并發揮“文化帶頭人”作用,使鄉村生活活潑又生動,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的同時,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由量向質轉變,為鄉村振興賦能引航。深挖非遺價值助力鄉村振興,傳承農耕文化,探索“非遺+產業”新路徑,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思路。
作者:鐘金芳,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謝行焱,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