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的實踐路徑探索
2023/6/4 23:30:39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心理育人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尤其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心理育人占有重要地位。在心理育人視角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基本任務和價值追求都有了明確方向,不僅有利于豐富教育內容,而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素質,明確教育導向。心理育人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尤其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心理育人占有重要地位。在心理育人視角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基本任務和價值追求都有了明確方向,不僅有利于豐富教育內容,而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素質,明確教育導向。當前,高校日常教育過程中,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之間的關系,對學生實施針對性教育,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涵養基本素質,激發價值觀,塑造潛能,從而成長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對此,研究二者融合的實踐路徑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實踐過程中,能夠豐富整體教育內容,有效提升教育效果。如今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融合實踐工作的開展,不僅能將其他篇章中的心理教育元素融入心理育人部分中,還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將社會現實案例、其他經驗案例等融入該部分框架中,如此能有效充實心理教育體系,對整個思政教育而言也具有豐富作用。
心理教育工作是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校從實踐層面幫助學生堅定信念、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而提升學生心理素質。而且,思政教育中的其他內容也能與心理教育內容相融合,從道德教育、價值觀引導等內容中提煉出一些與心理輔導、心理教育相契合的元素,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如此也能在循序漸進中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思政育人與心理育人這兩項教育內容在價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有利于明確教育工作的價值導向。思政教育中對學生開展的道德教育、法律約束、品質引導、理想信念指引等方面教育都與心理教育有著密切聯系。在思政教育中,積極向上的思政教育內容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模式,形成積極的人生價值觀,進而達到明確教育價值導向的目的。
從思政育人與心理育人二者關系上分析可知,思政育人是心理育人存在的載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龐大的工程,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有紅色愛國、道德品質、職業規劃、情感分析等,其中情感分析屬于心理育人管理范疇。一切心理教育活動都能在思政育人大課程下細化和開展,而且,如今思政教育工作中創設的日常課堂教育、校外實踐活動、網絡平臺都是心理育人的最佳場所,可以說,思政育人給心理育人提供了教育載體和保障。由此可見,思政育人是心理育人工作開展的載體。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主要是為學生心理品質、健康人格的培養和塑造服務的,這一教育內容對學生養成良好心態、未來成長成才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在心理育人過程中,還兼顧了理論知識引導和實踐經驗傳授,與思政育人大格局中的育人要求不謀而合。就教育實踐而言,心理育人可以從育人形式和育人內容上進行宏觀指導和微觀教育設計,教師將其中的理性教育、知識講座、團體輔導、心理輔導等工作進行細致設計之后,再將這些內容以思政教育形式表現出來,如此則能發揮思政育人的導引功能,這正是思政育人工作不斷細化的過程。
高校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兩項工作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而開展的。思政育人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國家高度重視的問題,而心理育人是思政教育工作中衍生出的一項新內容,二者育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致,在融合實踐中能夠達到現實育人效果。具體來看,思政育人包含對學生開展道德品質、理想信念教育;心理育人包含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和價值觀教育,這些都是社會高素質人才培育中所需的內容。在這一邏輯體系下,二者在育人目標上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在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實踐路徑探索中,加強理念引導十分重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可定期為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教育活動,比如宣傳會、公益宣講會等,引導學生將二者內容融會貫通,客觀認識二者教育目標。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情緒管理時,還可借助個別教導、朋輩引導的交流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鼓勵學生學會表達心理狀態,塑造健康人格。
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實踐工作從來都不是單個教育主體的責任,而是需要社會多主體協同配合、通力合作。當前,社會企業與高校教育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諸多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項目在不斷深化和細化,在此形勢下,更要求高校教育工作中強化協同育人機制,守好協同教育的關卡。具體來看,高校需積極與多類型的企業進行合作,在校內搭建一些技能實訓基地、項目實訓場所,供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課程的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同時社會企業也應在企業內部劃定一些實習生的專用場地,為高校實習生參與企業項目、參與崗位實習提供教育資源。另外,社會其他單位主體也應配合高校教育活動,積極舉辦聯合育人的志愿者活動、愛心公益活動、心理輔導活動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此達到協同育人的目的。
教師在整個教育工作中屬于必不缺少的主體力量。在高校推進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實踐工作時,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基于此,今后高校在工作中,需注重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一方面,高校可定期派遣社會專家、學者到校為教師開展主題思想教育研討會、座談會,或者開辦一些心理教育的知識技能比賽、心理學培訓等活動,循序漸進地提高教師主體的綜合教育思想和教育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課余時間多多參加校內校外舉辦的教育教學比賽、教育活動聯誼等活動,以此切實提升綜合素質。除此之外,高校還應構建完善的評價機制,針對教師教育行為和教育效果進行綜合評估考核,引起教師對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實踐教育工作的重視。
心理教育是一門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課程,包含內容十分豐富。因此在開展實際教育時,高校教師應將心理教育作為重點內容來講述。比如在講到該篇章時,可從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三方面分別闡述,教師可在其中穿插一些教材案例,也可從社會真實事件、周圍生活中收集一些案例供學生分析討論,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材資源,加深學生對教育問題的理解。或者教師可從思政元素挖掘中,提煉出一些人的心理特點或心理影響因素,比如情感、動機、興趣、個性等,從這些內容拓展中細化心理教育內容。
回顧高校思政教育歷程,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工作始終緊密相連,為學生思想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明確的動力支持。在如今協同教育背景下,這兩項育人工作應從協同聯系中尋求育人新方法和新手段,著眼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健康人格養成的培育目標,解決兩者融合實踐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力求達到融合教育的雙贏效果。
張甜甜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