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余股份 | 2023年上半年投融資:理性中探索投資新方向
2023/10/16 17:40:33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后疫情時代,經濟產業發展正在逐步回歸正軌,但發展環境與發展邏輯的變化是不可逆的,能迅速適應新環境的企業才具有生命力。在后疫情時代,經濟產業發展正在逐步回歸正軌,但發展環境與發展邏輯的變化是不可逆的,能迅速適應新環境的企業才具有生命力。我們通過對2023上半年投融資市場的簡要分析,發現了什么?總量是否如期恢復?什么行業處于上行態勢,贏得市場的高度關注,“吸金”能力突出?哪些地區活躍度較高?而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度最高、產業發展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地區,上半年的投資市場又有什么特征?哪些城市給出了亮眼的答卷?本篇研究儒余股份將從四個維度開展。首先從總量、區域分布、行業重點三個維度進行簡要解析,對全國投融資的基本情況進行簡要分析;之后聚焦長三角,看看在上半年投融資市場上三省一市是如何各領風騷。
通過本篇研究分析,期望讀者可以了解上半年我國投融資市場總體概況,同時為政府相關部門、產業園區在產業布局、產業謀劃時提供信息參考。
一、 上半年投融資總體特征:投資擠泡沫,撒錢更理性
二、 全國投融資熱土:永遠的“第一手”
三、 熱點行業領域:2個核心3個亮點
四、 聚焦長三角:雁陣共進,兩個特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416億元,同比增長3.7%;;二產業增加值230682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331937億元,增長6.4%。
工業生產穩步恢復。2023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5%,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快2.7個百分點。分產品看,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54.5%、35.0%、34.1%。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明顯。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3113億元,同比增長3.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2%制造業投資增長6.0%,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9%,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8%、13.9%。
一、上半年投融資總體特征:投資擠泡沫,撒錢更理性
從總量來看,根據人民銀行消息,2023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5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6萬億元,占總規模的72.4%,同比多增1.99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242億元,同比多減700億元。但其中投融資領域規模多大,目前并未有明確統計。
從數量來看,行業內分歧較大。根據天眼查數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發生的投融資事件共計4137起,投融界研究院統計的公開披露的投融資事件2038起,烯牛數據統計的投融資項目數量在4367起,而投中研究院發布的VC/PE共計投出項目3978個,不同口徑不同平臺的統計數據相差近1倍。
在本篇文章中,關于總量數據我們采用了天眼查的統計結果,天眼查未公布的數據,則參考了各平臺或專業機構給出的數據,并結合各公開數據對總融資規模、各細分領域的融資分布情況進行了推算。所有數據來源均是在各權威機構、權威媒體公布的網絡公開資料基礎上進行綜合整理,有矛盾的地方根據我司行業經驗進行差異化采用或調整,數據或有遺漏或不準確,但不影響本篇文章中的總體趨勢與發展機會判斷。
從總量來看,2023年上半年投融資事件總計4137起,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數量上大幅增加,但金額大幅減少。
圖表 2019-2023年上半年融資情況
同時,我們發現2023年上半年投融資領域的一個顯著特征:投資更理性。
從平均投資金額來看,近幾年單位投資規模持續降低,在2023年更是達到了近5年的最低水平,結合我司對部分投資者的調研,可以發現幾個投融資環境與思路的變化:首先,市場上仍然不缺錢,缺的是真正優質的項目;其次,如今的投資者已經從“機會性翻盤”逐步走向“專業化操盤”。因此,近幾年不論是各類投資機構,還是國資背景的投資基金,對于企業的融資需求都會更加謹慎的地估,對資金的用途也會有更強的管理。
投資擠泡沫,撒錢更理性。過去“先燒錢,再賺錢”的神話越來越難,許多投資者要求項目有明確的商業模式與經營計劃,更多的投資者要求企業具有絕對領先的核心競爭力。這對于企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能夠依靠自己活下去,其次再依托資本做起來。
二、全國投融資熱土:永遠的“第一手”
(1)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來看,第一梯隊仍是“江浙粵魯川”
根據央行公布的統計數據,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14.39萬億,規模在3000億元以上的共計15個省市,占總規模的83%,其中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四川位列前五,加上北京、上海,七個省市占總規模的55%;和2022年同期相比,大部分省市融資規模均有上升。
第二季度數據尚未公布,但從已經公布的地區來看,江蘇省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實現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2.86萬億。
圖表 2019-2023年上半年部分省市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較
(2)從一級市場投融資來看,出彩的“北上深杭蘇”
從全國來看,一級市場投融資項目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三省及京滬兩市,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城市分布有極高的重合性。
從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分布情況來看,廣東仍保持絕對優勢,而江蘇在2023年上半年的融資市場中體現出了較高的活力位列第二,超過了2022年上半年排名第二的北京。除此之外,安徽、陜西后起直追,也體現出了較為快速發展的態勢,但是在總量規模上還是有所不足。
圖表 2022及2023年 上半年融資事項發生數量按地區分布情況
從具體城市來看,上海、北京一直是創業者心中的高地,基于其政策、資金,特別是人才的巨大優勢,在互聯網創業浪潮中,奠定了重要地位。深圳優勢明顯,廣東地區超六成的融資事件均在深圳,江蘇省中蘇州以近半數體量位居前列,而浙江省主要集中在杭州及寧波。
三、熱點行業領域:2個核心3個亮點
從投資事項發生數量的角度來看,重點行業的集中度較高。通過對2019年至2023年5年上半年同期數據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70%以上的投資都集中在企業服務、醫療健康、消費生活、教育、人工智能、芯片產業、大文娛、電子商務、食品餐飲、智能硬件、家居生活、汽車交通、金融、先進制造共計15個領域,其中TOP7領域占比基本在60%以上。
圖表 2019-2023年上半年融資事項各行業發展數量情況
(1)兩個核心領域:大健康+企業服務
“大健康”與“企業服務”兩大領域仍是潛力巨大的市場。大健康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雖然在過去醫療健康領域投資勁頭放緩,醫療反腐等事件對行業發展短期有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仍是高機會、高成長的行業;且隨著AI技術的深度應用,AI+制藥的相關企業開始茁壯成長,新的賽道不斷涌現。企業服務即企業信息技術服務,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云服務等加持之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大模型、AGI應用的進一步成熟,數智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企業服務將會打造出更多高可用的智能服務;而在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信創產業也已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期。
(2)三個亮點:硬制造、新消費與大農業
“硬科技”為代表的制造業回歸熱點,“智慧科技”含量增加。制造業在2022年及2023年的融資數量顯著增多,從榜上無名到穩居第一。這既體現了我國產業發展脫虛向實的趨勢,也反映出投資市場聚焦點的變化。且位居前位的“智能硬件、汽車交通”等領域,也都體現出“制造”特征,越來越多制造業相關的創業企業具備越來越強的高科技屬性,從芯片到高端納米裝備無所不能。例如集成電路領域,在統計口徑上已經逐漸拆分到各細分行業中,根據天眼查數據,2023年上半年集成電路相關的融資事件合計有60余起,被投企業涵蓋汽車芯片、圖像芯片以及GPU等多個方向。
“消費經濟”持續發力,消費促進與升級中不斷涌現新熱點。經濟增長的根源是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相互作用,而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反映在投融資市場上,體現為不同的消費重點。從投資事件數量來,電子商務、大文娛,以及近幾年的熱點“食品餐飲”均是在居民消費加速升級的機會中尋求突破。如今年以來的熱點:預制菜及中央廚房,被寫入了國務院促進消費20條政策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鄉村振興”聚焦農業,食品加工搭上消費快車。在多數人的眼中,農業屬于傳統行業,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屬于“重”行業,投資機會小,投資項目少。但根據天眼查數據,2023年上半年與農業相關的融資事件合計有60余起,內容涵蓋種子、畜牧養殖以及農機設備自動化等方面。雖然數量上不占優勢,但是金額較大。根據可查融資項目的不完全統計,總融資金額高達256.43億元,其中有兩家企業超過20億元:國聯水產獲沙特主權財富基金5.6億美元戰略融資,主要在海鮮水產預制菜肴消費旺盛的背景下,聚焦國際海鮮貿易項目合作;中糧福臨門引入由社保基金會、中遠海控、中國誠通國調基金、中國人壽資管、中國政企基金、中投公司、厚樸投資、淡馬錫、亞賦資本等共計210億元投資,投后估值近950億元。除此之外,我們發現很多農業科技企業的創業者本身就是知名科研專家,很多項目是從初創期便得到了資本支持,走通“產學研用”的科學發展道路。
四、聚焦長三角:雁陣共進,兩個特征
2023年伊始,長三角三省一市在后疫情時代率先搶跑經濟發展。1月28日上海召開2023年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會上發布了《上海市加強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江蘇多地在1月期間召開招商引資或重大項目建設動員大會,部署產業發展“賽道”;浙江省1月初制定2023年經濟穩增長政策體系,杭州寧波等各市紛紛出臺招商工作細則;安徽指出企業是“衣食父母”,多地形成產業招商白皮書工作機制。
依托張通社Link數據庫相關數據,我們發現上半年長三角區域的以及投資市場體現出了典型的以上海為頭雁的雁陣發展特征,并呈現出兩個特點。
特征1:強上海,大江蘇
從融資事項發生數量來看,2023年上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在一級市場共發生融資項目1564起,江蘇連續六個月位居第一位,上海在第二季度的三個月中,融資數量大幅增加,數量上位居第二。
但從披露金額來看,三省一市約有700余個項目披露了具體融資金額,總計達到1339億元,其中,上海市上半年披露金額的融資項目總融資額達到544億元,位列第一,江蘇披露金額總額約404億元,位居第二,浙江與安徽省披露金額總額分別達到254億元與137億元。
總體來看,江蘇、浙江兩省所有城市在上半年均或多或少有融資項目發生。從具體的城市來看,上半年融資事項發生數量超過60項的城市共有6個,依次為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合肥、無錫。
上海穩居“長三角領頭羊”位置,其核心城市地位無法撼動;但可以注意到,蘇州市給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績單,穩居江蘇省第一的位置,與長三角第二名杭州在數量上差距也較小;江蘇省超過80%的融資事項都發生在蘇州、南京、無錫三個城市中,也體現出江蘇省經濟發展的重心與支柱集中在蘇南地區;杭州一市發生的融資事項占據了整個浙江的60%以上,除杭州外,浙江其他融資項目主要集中在寧波、嘉興等地區;和其他兩省一市相比,安徽總體量較小,主要項目發生在省會合肥。
經不完全統計,上半年長三角地區融資金額規模較大,位居前幾位的項目如下表所示。可以發現浙江大型項目主要集中在寧波,分布在汽車、港口物流領域,安徽長飛先進半導體脫胎于上市公司長飛光纖。
特征2:引領未來發展,優勢產業突出
聚焦高科技,引領未來發展的趨勢鮮明。僅從長三角融資項目發生的行業來看,長三角地區的熱門行業均具有較強的“高科技”屬性。根據統計,集成電路、電池與儲能、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機器人、自動駕駛、新材料等高技術制造業榜上有名,也有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元宇宙等高技術服務業集聚發展。
優勢產業突出,側重各有不同。通過融資事件發生的數量分析,醫療健康與集成電路是長三角地區絕對的TOP2產業,長三角三省一市幾乎涵蓋了這兩個產業的全部產業鏈條,如醫療健康領域,上半年融資項目中,從上游耗材生產、生物技術、研發服務、器械、再到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醫療信息化建設等均有融資項目發生;而先進制造業在江浙滬地區也穩居第三位置。新能源領域的融資項目則重點發生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消費生活在浙江、安徽更加突出;其他諸如企業服務、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各省市重點發展方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