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新”融合環境設計省一流專業建設典型案例
2023/12/22 12:12:18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發展與更新頻率不斷加快,城市環境備受人們的關注。環境設計專業作為解決人與環境共生問題的重要學科,對城市環境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與影響。面臨未來城市環境新變化、新需求,對環境設計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四新”融合環境設計省一流專業建設典型案例
青島黃海學院環境設計教研室
背景概述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發展與更新頻率不斷加快,城市環境備受人們的關注。環境設計專業作為解決人與環境共生問題的重要學科,對城市環境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與影響。面臨未來城市環境新變化、新需求,對環境設計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高等院校藝術類設計專業建設需突出學科專業特色和行業特色。環境設計專業因本身所具有多學科復合型特點,對學科的融合與交叉具有先天性要求與準則。在未來學科改革與建設發展中,將“藝工融合”作為環境設計專業學科建設與發展的主干,并融合“四新”建設,進一步探究新時代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的建設與改革策略。
策略創新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提出:“四新”方針指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簡稱“四新”),已成為走好中國高等教育卓越拔尖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的戰略一招、關鍵一招、創新一招。以“四新”建設視角,強調學科交叉融合對環境設計專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與影響。
在新文科、新工科建設視角下,環境設計專業基于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立足于青島地區,發揮專業特色優勢。強調“藝工融合”與協同育人的辦學理念,構建多學科、多維度、多背景的復合型專業架構,并創新性提出系統策略。
系統性創新策略具體如下:
(1)組建高校集群,深化資源共享與共融,服務地方
通過地方區域高校間合作與聯盟,構建地域資源共享局域網。充分發揮各高校專業優勢資源,形成學科交叉、專業合作、平臺共建網絡,形成優勢互利。構建資源共融、共建與共享的專業建設體系,實現環境設計專業復合型綜合式發展。
(2)“四新”融合專業建設,構建“藝工融合”發展體系
基于“藝工融合”培養模式,重視專業基礎性實踐人才培養。融合學科交叉,實現專業體系化互通。同時,專業建設體系以課程為導向,將“一課多師”、“混合式授課”等多元化模式融入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方案中。多維度調動多學科優勢與平臺資源,優勢互惠,打造協同育人專業體系。
(3)迎合環境變遷與需求,實現專業動態式自適應
應對全球環境多邊且復雜的發展趨勢,迎合國家與區域戰略發展態勢。進一步明確專業實踐性發展與應用的重要作用及影響,強化一流專業建設,滿足鄉村振興、城市更新與文化遺產保護等戰略性需求與服務力度。以“四新”方針為基礎,關聯產-學-研發展體系機制。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發展需求,實現專業動態式自適應,以更好的發揮對地域發展與建設的重要效用。
預期成效與評價
1、預期效果:
(1)基于“四新”理念與環境設計專業未來發展趨勢,探索“藝工融合”對環境設計專業優勢特色與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與實施路徑,并應用于實踐。
(2)根據地域特色與一流專業優勢,“四新”融合專業建設可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對環境與社會需求的適應度,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就業質量。
2、具體成果:
環境設計專業基于“四新”建設,強調學科交叉。以“藝工融合”視點進一步探索創新型環境設計專業發展模式,發揮本科一流專業特色優勢,建立專業復合型、多領域、集約式的發展路徑。加強“校企合作”,構建高校地域資源共享局域網,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該專業建設發展模式可為專業未來建設與發展提供方向,有力促進專業建設。
結語
“四新”建設融合環境設計專業發展,將專業由單一單向發展轉為復合多元化發展。“藝工融合”方式可進一步強調跨專業學科交叉與融合,充分發掘專業學科的個性與共性,互利互惠,實現學科間的多視點、多領域支撐,以更好的促進環境設計專業建設與發展。同時,緊跟國家與地方戰略發展趨勢,實時更新專業延展側重點與發展方向,以動態自適應方式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設承擔重要的角色與作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