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教研模式,多師協同培養——藝術工學虛擬教研室
2023/12/22 12:19:23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加強不同學科專業人才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形成藝術與科技、藝術與工科的教研團隊,延伸出獨特創意的符合時代和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研模式,多師協同培養
——藝術工學虛擬教研室
一、建設背景
藝術工學教研室成立于2021年,以國家“四新”專業建設為契機;以省級“一流專業”建設為突破口,以學科交叉、學分制改革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抓手,依托青島黃海學院、北京印刷學院、江南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線下實體教研室建設基礎,實現跨專業、跨學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共建“國家級學術帶頭人、省級資深教授、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負責人、實體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師”六位一體的學術與教研梯隊。
二、重要舉措
1.搭建藝工融合的師資團隊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加強不同學科專業人才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形成藝術與科技、藝術與工科的教研團隊,延伸出獨特創意的符合時代和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2.構建線上+線下的教研模式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探索突破時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樣、“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師教研模式,打造“智能+”時代新型教學研究組織形式。
3.建設形成人才培養新范式:
立足于設計服務民生、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進一步融合四地四校優勢,結合藝工融合優勢,傳承創新中華傳統文化,打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局面。
三、建設成效
1.教學交流
藝術工學教研室通過舉辦學術論壇,定期開展教研會議,搭建教師交流平臺。近三年舉辦“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藝術人才培養與發展論壇”、“知行合一,美美與共”—新時代美育發展戰略高峰論壇、“轉型-重構-創新”林家陽大師班等活動;2022年-2023年召開3次線下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研討會議和2次交叉學科的會議。
2.教學改革
項目團隊在“思政+專業”和“產教融合”理念下,進行了系統性的教學改革研究。2022年和2023年項目團隊成員分別完成了省級教改項目3項。項目團隊推進及教學改革,從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課程評價加大校校評價、企業評價、教師評價,加強人才培養過程管理。
3.開發新課程
項目團隊多學科成員組成,圍繞“四新”建設要求,構建集“藝術”“科技”“工學”“文化”于一體的專業體系搭建藝工融合的課程,如《智能環境設計》《永續建筑--民居環境設計》,多學科師資需共同承擔一門課程,打破專業壁壘;2022-2023學年,《數字媒體概論》課程采用多師同課為主,多師同堂為輔,嚴晨教授、牛犁教授主要承擔線上理論教學為主,線下校內講師輔助實踐教學;劉福龍教授參與課程匯報和評課。
4.教學成果
以教學成果產出為導向,打造7門校級一流課程,3項省級教改項目,1門省級一流課程,山東省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學生大賽近三年連續攬獲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大賽、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A類競賽等級獎500余項,并成為多項專業賽事全國優秀組織單位和高校理事單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