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裝備制造披荊斬棘 爭戰世界制高點
2014/5/17 10:35: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裝備制造披荊斬棘 爭戰世界制高點摘要: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因其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而成為各行業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以及國家與區域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作為裝備制造大國,我國卻面臨大而不強的局面:高端產品和中低端產品都面臨嚴峻的挑戰,核心競爭力正在被削減。伴隨著李克強總理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大力支持,我國在裝備制造業一路披荊斬棘,爭占世界制高點。圖源于網絡
裝備制造業披荊斬棘搏潮頭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綜合實力的核心產業。而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則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產業,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密集區,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就業和消費能力強,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此,我國三門峽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發展,三門峽
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具有一定規模、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特別是近年,市委、市政府把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裝備制造業作為實施“四大一高”戰略,推進“一高兩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作為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而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接續替代產業,積極打造的全市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培育發展了駿通車輛公司、戴卡輪轂公司、速達公司、三門峽化工機械公司、新華水工機械公司、億龍機械公司、中原量儀股份公司和豫西機床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專用汽車、純電動汽車、轎車輪轂、化工機械、水工機械、檢測量儀、礦山設備、連續平壓式人造板生產設備、數控機床和軸承等產品為主的產業基礎。
目前,三門峽市打造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裝備制造業成績驕人——
三門峽戴卡輪轂公司正在籌建年產400萬只鋁合金輕量化輪轂項目,最終形成每年1000萬只的產能,成為國際國內技術和產能規模領先的鋁合金輪轂生產企業;重型汽車專用機床等多種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檢測量儀、化工裝備、水工機械等在行業內形成一定的優勢;氣動、電動量儀32項行業標準由我市企業制定,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三門峽化工機械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擁有三類壓力容器生產資質的企業,在行業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三門峽新華水工機械公司水電站各類鋼閘門等金屬結構件生產水平居行業領先地位,其生產的壩頂圓弧閘是國內唯一獲得國家銀質獎的產品;海峰軸承研發和生產的軸承緊定套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鑫宏紡織器材公司研發的高性能織針填補國內空白;億龍機械公司國產化人造板連續生產設備、思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幅面高精度寫真機等擁有多項專利,并填補同類產品的國內空白……
三門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前瞻謀劃,果斷決策,提出了打造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千億級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目標——
到2015年,力爭全 市裝備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超500億元,成為我市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初步形成5至8家主業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形成一批特色裝備制造產品群,全市專用汽車綜合產能達到8萬輛,產銷5萬輛以上;突破純電動汽車的關鍵零部件技術,構建完整的產業鏈,純電動汽車產能達到5萬輛,產銷2萬輛;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銷售收入超300億元。
到2020年,三門峽全市共規劃建設77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36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可新增銷售收入1031億元,新增利稅149億元,使我市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裝備制造業集群總銷售收入達到1181億元。全市專用汽車綜合產能達到10萬輛,純電動汽車產能達到10萬輛,動力電池技術和規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檢測量儀行業產品性能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大型化工機械壓力容器、大型電站設備、水工設備、數控機床等行業在國內具有明顯優勢,重點企業具備自主開發行業先進技術的能力,成為省內一流、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
裝備制造業三步走爭占制高點
一是產業結構高端化趨勢。高端裝備制造所涵蓋的領域主要包括:航空裝備、衛星及其應用產業、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是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離不開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勞動密集型和研發強度相對較低的產業在整個裝備制造業中所占比重要逐漸縮小,而技術含量較高的將會成為裝備制造業領域的新增長點。
二是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使用既非全靠自主力量發展的“播種方式”,也非依靠全部引進成套設備的“移植方式”。而是采用了在已有技術基礎上引進必要技術和關鍵設備的“嫁接方式”,形成了從消化吸收到模仿創新再到自主創新的趕超路徑。
關于這一點可以借鑒隔海相望的鄰居日本,日本振興裝備制造業始于上世紀50年代,通過政府、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共同努力,在短短數十年內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裝備制造業強國。其在1950至1979年,共引進了3.4萬項技術,其中裝備制造業最多。日本就兼采各國之長,吸收消化成為自己的專有技術,同時加強自主研發,國家政策引導之下各企業都將技術創新放在重要戰略地位。2006年,日本電機與精密儀器等領域的11家主要廠商的研發投入突破290億美元,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高達4.16%,遠遠高于2.1%的世界平均水平。
三培養大型企業集團。政府應加強對于大型企業的扶持力度,在稅收、用地、貸款及政府采購等方面實行一定的傾斜政策,確保實現規模經濟,通過合理規劃,引導供應商及配套企業集中布局,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最大限度的發揮集聚效應,促進品牌企業的打造。同時,在力主自身培育的基礎,還可以面向海內外積極引進大型技術密集型裝備制造業企業集團進駐,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邯鄲躋身航空裝備制造城市
- 下一篇:我國通用設備制造產業國內外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