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工廠”珠三角掀機器換人浪潮
2014/7/31 18:04: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世界工廠”珠三角掀機器換人浪潮今年以來,廣州、佛山、中山等地相繼出臺政策,推進“機器人換工人”。珠三角不僅廣泛地使用機器人,還要打造機器人或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已列入珠三 角多地未來發展議程。越來越多的企業已開始將機器人應用于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深圳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表示,珠三角工業機器人年增速已達30%,有些 行業達60%。讓“世界工廠”擺脫依賴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模式,是這場工業革命的意義所在。珠三角的機器人革命是全國工業化轉型的一個縮 影。在近日舉行的“2014長江東北高峰論壇”上,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辦公室主任張國寶曾表示,由發改委主導的東北振興方案起 草完畢,已上報國務院,等待審議。該方案重點在于向東北地區放權,深化國企改革,完善區域創新和加強培育新興產業。其中,加強培育新興產業中就包括了推進 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這一要點。作為全國工業的領頭羊與核心地帶,東北地區的工業化轉型擁有巨大的潛力空間。伴隨著政策的扶持,東北地區有望延續珠三 角的成功模式,通過機器人的替代革命逐步完成工業化轉型。
產業升級轉型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市場空間,國外的工業機器人廠商早已對前景廣闊的中國市場虎視眈眈。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排行榜上,日本安川以30萬臺位列第一,瑞士ABB以 25萬臺位列第二。這兩家公司很早就選擇了布局中國市場。2013年,安川在常州的機器人工廠已經投產,目前在青島的機器人產業園正在建設中。ABB則更 是把全球機器人事業總部以及兩大生產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浦東。ABB機器人中國區負責人李剛曾表示,“ABB對工業機器人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已經全面做 好準備迎接中國工業機器人黃金期的到來”。
與外企一樣,國內公司自然也想抓住行業轉型機遇拓展市場。A股公司中,有數家扎根東北的上市公司涉足機器人產業。智云股份是我國第一臺六軸機器人涂膠機的締造者,在汽車領域自動化裝 備行業已經積累了二十多年的生產經驗。公司控股的大連戈爾清潔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機器人清洗機已完成調試,未來訂單前景十分樂觀。博實股份具備醫療 服務機器人產業化潛力,公司大股東為哈工大,已成功研制“微創腹腔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并通過國家“863”計劃專家組的驗收,打破了國外達芬奇手術機 器人的技術壟斷。機器人為行業龍頭,工業機器人占有率居市場前列,并為軍方提供特種機器人服務。博實股份與哈工大共同參與國家863項目,研發機器人產 品,技術實力較強。
工業機器人年增速已達30%
深圳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介紹,珠三角工業機器人年增速已達30%,有些行業達60%。
與此同時,珠三角機器人工業也發展迅速,走在全國前列。廣州提出到2020年打造兩三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形成超千億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2013年 深圳機器人和自動化產業的產值超過了200億元,提出要以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為重點,建設國內一流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東莞則力爭2016年全市工業機器 人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到2020年達700億元;佛山順德借全國唯一“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點”的東風,規劃明年智能制造產業 規模超千億元。
控制器實現自主生產
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器被稱為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據了解,目前國內大部分知名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均已實現控制器的自主生產,在核心零部件上取得了突破
機器人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設備制造廠和下游行業應用三個層面。此前,由于國內基礎工業較為落后,使得關鍵零部件在精度、成本等方面與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國內設備制造企業通常采購國外的零部件進行組裝。
不過記者昨日從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上了解到,目前新時達、新松機器人、南京埃斯頓等國內部分知名的機器人制造企業均已實現了控制器的自主生產。
控制器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配合控制系統, 實現機器人的運行操作。那智不二越(NACHI)上海貿易公司機器人事業中心副總經理楊葉青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控制器是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中技 術水平最高的一個。控制器的自主生產意味著我國機器人企業在核心零部件層面的突破,不過和國際巨頭相比,國內企業仍有不足。由于精密減速器基本上所有機器 人企業均需向日本納博采購,因此這種不足主要體現在伺服電機上。
新松機器人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制造機器人過程中伺服電機和精 密減速器仍需外購,公司自主生產的這兩個零部件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新松機器人即上市公司機器人,是國內最早進入機器人領域的企業。上述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兩個零部件)連我們都做不了,國內其他企業基本不太可能做好。”
記者向其他國內公司展臺的工作人員求證,得到的回答果然如此。而川崎機器人、那智不二越的工作人員介紹,公司除了精密減速器需要外購之外,其他核心零部件均自行生產。
借下游應用突圍
盡管在上游硬件方面,目前國內機器人廠家和國際巨頭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但是新時達副董事長袁忠民認為,未來國產機器人廠家有望從具體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設計上實現突破。
袁忠民表示,機器人應該理解為一個軟件產品,而不是機械產品。“所有動作的實現都必須要靠軟件來完成,而軟件設計是否符合用戶要求,是基于對具體行業的了解。”
長江證券分析師李佳認為,機器人下游中低端領域總需求很龐大,同時外資廠商由于定制、研發、服務成本較高,暫未進入此類市場。
潔具行業或許可以作為機器人新興應用領域的代表。據了解,全世界90%潔具在中國生產。噴釉作為潔具制造其中一項工序,由于粉塵和噪聲讓人無法忍受而招 工困難。宏源證券分析師趙曦測算,全國衛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約500余家,規模以上衛浴工廠需10~20個噴釉工作站,總計需5000~1萬臺噴釉工作 站。以每個工作站用5臺工業機器人計,僅潔具市場,機器人需求量就達到2.5萬~5萬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需求疲軟難改 煤價易跌難漲趨勢明顯
- 下一篇:奇瑞重工打造世界級機械裝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