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產業轉移東南亞 隱形成本和政策風險增加
2014/8/28 16:10: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服裝產業轉移東南亞 隱形成本和政策風險增加勞動力成本低廉的東南亞地區,成為中國之后,服裝產業轉移的下一個目的地,但情況真的如設想般美好嗎?東南亞國家,工廠事故和罷工、抗議事件頻發,政策風險高,漸失投資信任。
從2008年開始,消費者們逐漸發現在H&M、ZARA、NIKE、沃爾瑪購買的衣服鞋子標簽上,madeinVietnam、madeinBangladesh的字眼越來越多。在小小的標簽背后是,整個東南亞分流了中國30%的加工訂單,孟加拉正在成長為繼中國之后的第二大服裝產地,而低廉的人力成本正是它們競爭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會報告,2012年廣州工廠工人的平均月薪是352美元,相比之下,越南河內、柬埔寨金邊和孟加拉達卡工廠的工人平均月薪分別只有111美元、82美元和78美元。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的服裝制造業在這里重新看到曙光,投資東南亞成為外商們熱議的話題。
在過去5年間,越南的外商投資增長了兩倍以上,柬埔寨和孟加拉的外商投資也分別增長85%和43%,達到8.92億美元和11億美元。外資的大舉進入,服裝加工產業的轉移,讓東南亞國家的經濟依賴服裝出口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問題也隨之而生。
2012年11月,孟加拉塔茲雷恩制衣廠大火,導致121人葬身火海;次年4月,首都達卡市郊一棟8層樓建筑突然倒塌,致多人被埋,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惡劣的工作環境、橫行的黑幫、腐敗的政府官員、物價上漲……每一個社會問題都是壓死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貧窮的服裝業工人無法維持日常生活,不滿的情緒正在累積。
2013年9月份,為爭取每月104美元的最低工資,孟加拉的服裝工人們走上街頭進行抗議,抗議活動進行了三天,400間工廠停工。同年底,憤怒的工人們縱火燒毀了一棟十層樓高的大型服裝加工廠。而在今年8月初,1600位工人絕食討薪,要求支付拖欠3個月的工資及開齋節獎金約4130萬塔卡。
柬埔寨的情況一樣不容樂觀。2013年,柬埔寨面料生產協會(GMAC)記錄在案的罷工共130起,是過去十年來最頻繁的一年。當年年底,30萬柬埔寨服裝工人舉行罷工游行,GMAC號召成員工廠關閉,停止生產三天。最后造成約2億美元損失以及7000萬美元的投資延遲。
在越南,外商面臨的問題更甚。社會環境和政體的不穩定;年初爆發的匯率危機;當地工人缺乏專業技能培訓,生產率低下;本國原輔料生產僅能滿足紡織行業30%的生產需求,絕大部分中高檔面料嚴重依賴進口;今年5月,甚至還發生針對外國投資者的暴力事件,這都讓越南的經商環境蒙上一層陰影。
服裝廠商逐漸發現,盡管勞動力成本低,但是東南亞國家的可隱形成本和政策風險更高。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政策變動的不確定性,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種種考驗,而這也動搖了不少外商投資東南亞地區的信心,但也無計可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雖近期需求增量 但棉紗供大于求無緩解
- 下一篇:紡織行業經濟運行面臨一系列壓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