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國產手機的賽點:4G、全球化與產業鏈
2014/9/24 16:34: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未來國產手機的賽點:4G、全球化與產業鏈文/王新喜
今年來,國產手機喧囂熱鬧之余,卻迎來了集體的困擾,就是國產機長期在千元級市場廝殺,低端智能機市場漸趨飽和,智能機硬件過剩,性價比也拼無可拼,在 高價低配的洼地長期徘徊之后,似乎陷入短暫的迷茫,但從目前國內智能機發展趨勢與各家廠商發力方向看,筆者認為國產手機在未來還會有5大賽點。
賽點一:盡早建立4G手機發展的核心優勢
國產智能機目前迎來了更好的機會就是4G時代,步入2014年以來,國產手機的4G份額整體都在上升,三星蘋果則均在下滑,蘋果4G份額下滑幅度則已經超過了10個百分點。
而4G手機則在研發、上游供應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 4G對于中華酷聯等老牌國產廠商是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對部分互聯網手機廠商則是門檻,我們看到,在4G手機大行其道的時候,小米4發布會卻沒有4G版 本,不過,在9月中下旬的時候,小米移動4G總算姍姍來遲,積累不深的公司開始在4G重要風口顯得步伐遲緩。
此外在4G網絡、終端芯片現階段也并未完全成熟,加之嚴格的入庫測試,許多小廠商頭痛往往將在這場4G戰中面臨出局危機。相反像中興、華為這樣4G技術的制定者和網絡建設者則優勢將會逐漸彰顯。
對于4G的布局,不少業界人士對其唱衰。理由不外乎是3G到4G在應用上沒有表現出足夠的革命性改變,僅有網絡的變化并不足以讓用戶快速換機,加之智能 機市場飽和,智能機增量用戶趨緩,導致換機周期延遲,加之經濟大環境影響,企業若盲目發展4G手機,一定會被庫存擊垮。但我們看到,2014年1月和5 月,華為先后發布了期間4G手機Ascend Mate2和Ascend P7。通過一系列營銷活動,最終帶動整體銷量大幅提升,半年內出貨量達到2056萬部。另外,2014年3月,酷派推出的聯通版千元4G手機酷派K1銷量 均已突破百萬部。加之聯想、OPPO在中高端市場均有不俗表現,這些都是對這種預測的一種反證。
因為我們知道,4G有中移動這個起主導 地位的武林盟主的力推,4G牌照發放1個半月后,中國移動就聯合蘋果公司推出了支持TD-LTE網絡的iPhone5S與iPhone5C,蘋果迎來定制 機的時代。隨著支持4G網絡的iPhone6的發布,必然將迅速培養起用戶習慣。另外,中移動也通過發布的千元左右的自有品牌4G手機力推4G發展。目 前,華為、三星和酷派等廠商均已推出電信版4G手機,其中多數為旗艦手機。隨著三大運營商4G普及力度的加大,支持4G的智能手機將代表時尚與未來趨勢。 因此,筆者看來,國產手機大力發展4G并不是對于4G盲從,而是對于市場趨勢的一種預判與基于市場變化的一種敏銳反應,毋庸置疑,4G在未來將會成為國產 手機的一大賽點,盡可能占據時間、技術研發與渠道優勢將更有可能盡早建立核心競爭力,而在4G風口保持觀望,持不看好的姿態的手機廠商則有可能失去最好的 發展時機,進而導致天時地利人和盡失的局面。
賽點二:全球化之路
我們知道,高價 低配的國產智能機在低端市場廝殺慘烈,不少手機廠商已經深感限于有銷量無利潤的困局,加之目前國產手機的國內市場逐漸趨于飽和,增量用戶趨緩。但另一方 面,智能機發展慢一個段位的印度、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智能機需求量急速增長,開拓國際市場不失為一條擺脫困局的路徑。
另外, 我們看到,在中華酷聯的國際化之路中,國內市場處于不斷下滑的中興反而有看點,中興通訊今年的半年度財報顯示,中興4G終端占比大幅提升,而且成為在美國 市場份額最高的中國手機廠商,預付費市場位居第二,北美整體手機和智能機排名均位列第四,中興可謂墻外開花。近期小米也宣布進軍印度市場,小米公司與印度 最大的電商網站Flipkart合作發售小米3,與此同時,酷派獨立電商品牌大神也已試水海外電商,進駐印度、印尼等國家和地區。
而華 為在國際市場表現較為亮眼,前段時間華為終端副總裁邵洋向國外媒體披露:華為在中東和非洲以及拉美地區增長較快,第二季度分別按年升275%和550%。 另外,近年來,任正非等華為高層強調利潤為先,華為手機業務2014年將加大海外市場比如歐洲市場的中高端手機出貨數量則非常有必要,其最新的旗艦產品 P7發布會放在巴黎,華為Ascend G7則在柏林發布會當中推出,釋放的海外進軍信號非常明顯。
可以看出,國產手機進軍海外均有自 身的策略,美國市場被蘋果三星等高端手機市場牢牢占據市場先機,國產手機在各方面均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依賴低價模式打入市場相對艱難,因此,國產廠商進軍的 路線基本圍繞拉丁美洲、東南亞、印度、印尼等第三世界市場切入。而華為敗走美國市場之后以高端手機轉戰歐洲也是圍繞高端手機市場品牌影響力建立做出的一種 市場抉擇。
我們知道,第三世界智能手機的需求量已經開始明顯激增,正處于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替換期,未來兩年可能會引發換機潮。高配低 價的智能機恰好迎合這一層面的用戶需求,不過國產機在產業鏈上的低話語權導致其低利潤率在海外也并未得到改觀,國產機劍指外海,或許有另一番歷練與競爭, 但隨著國產智能機墻外開花而品牌渠道建設等經驗反哺國內,也能打出不一樣的格局。
賽點三:中高端之爭
智能手機發展到目前,迎來了創新瓶頸,長期以來,“中華酷聯”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主打低端市場,打性價比牌,依賴價格優勢以及依附于電信運營商定制渠 道,得以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目前已基本達到國內市場50%左右。但隨著越來越多,越來越雷同的手機全力在價格和渠道廝殺,智能機市場整體飽和,人口紅利消 失。加之在高端市場,長期被三星與蘋果牢牢掌控話語權,成為中華酷聯這種傳統手機廠商們共同瓶頸。
以華為為代表的手機廠商開始主打高端 機型試圖重塑品牌,改變過往拼手機數量和銷量的刻板印象。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今年曾表示,華為機型會“砍掉”80%以上,總機型不會超過10款,啟動精簡戰略趕超三星、蘋果。今年中華酷聯幾乎一致的同時出擊高端市場。 華為推出了首款輕薄雙核旗艦智能機Ascend P1之外,P7、Ascend G7、Mate7等高端旗艦機型紛紛霸氣出擊,中興通訊攜手中國移動發布智能手機U880E、U960、U788,則瞄準了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三個不同的 層級,聯想vibe z2 、酷派大神F1、F2等高端手機品牌紛紛推出,拉響了高端機的戰爭序幕。
雖然目前國產手機在產業鏈話語權、品牌影響力、技術根基積累等方面與蘋果三星尚有明顯差距,但隨著目前蘋果三星創新漸趨停滯,國產手機迎來了與國際巨頭縮小差距的重要時機,走出千元機低端市場廝殺的死循環,加大技術研發走高端路線是必然之途。
我們知道,中華酷聯在供應鏈管理、技術研發、質量控制這些方面已積累了深厚底蘊。而聯想手機更通過收購摩托羅拉手機,獲得約2000件專利及谷歌的相關 專利組合和其他知識產權授權許可證,在專利方面相對優勢彰顯。國內華為在硬件的自我研發體系已經形成,并且擁有海思麒麟芯片與大量研發專利,實力和技術正 逐步與國際一流廠商縮小差距,高端旗艦機型關注度與市場認可度在逐步上升,這些無疑是利好信號,這也是催動國內傳統廠商的一種正向驅動力,引導國產廠商從 利潤入手,導向品牌的精耕細作。那么高端市場對于國產手機的認可需要一定的市場培育時間窗口,而隨著國產手機基于對本土用戶理解力的加深,手機用戶對于智 能機的選擇更趨理性,隨著營銷模式、研發模式、盈利模式的創新以及工藝設計與產業鏈扎根日深,國產手機沖刺高端市場也并非無勝算。
賽點四:布局智能硬件生態產業鏈
今年以來,我們看到智能機市場出現的一個信號,即布局智能硬件。小米4發布會,小米手環引發廣泛關注與熱議;而華為榮耀6的發布會上,也出現了智能手環 等多款智能硬件,另外,華為、小米和魅族均已經將觸角伸向了智能硬件領域,從這些廠商的動態來看,未來智能手機將不再是一個信息孤島,而是與智能硬件建立 緊密聯系的核心與中樞。
再看國際市場。三星則在去年三星發布旗艦手機Galaxy S4時,發布了智能手表Galaxy Gear,將手表與手機建立連接,另外三星還發布了虛擬現實頭盔Gear VR等智能硬件。日前蘋果發布智能手表產品iWatch引發重大關注,這款智能手表將嵌入超過10種傳感器,以監測健康和運動信號,包含了計步、血壓、脈 搏,測量血糖等實用功能。
我們可以看出,與三星蘋果相比,華為、OPPO、TCL、中興、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均是借智能手環、路由器等 硬件進軍智能硬件市場。與蘋果三星等巨頭相比,國產廠商目前的技術能力還并不成熟,只能借助一些普適性的相對功能簡單的智能硬件挺進這個市場領域。但無論 如何,基于智能手機開發標配性智能硬件的生態雛形已經初具苗頭,未來以智能手機為中心向智能硬件周邊產品布局的信號已經很明顯,打造智能機生態布局的方向 也逐步明確。
賽點五:工藝設計未來還有看點
前面提到,“高配低價”仿佛正在成為 國產智能手機的代名詞,當未來在配置與性能上拼無可拼的時候,也是國產手機要提升自己的品牌溢價的時候,那么就必然需要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智能手機硬 件過剩和同質化的情形下,工藝設計開始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我們知道,蘋果的強大影響力,不僅來自其強大的AppStore封閉生態系統,iOS手機操作系 統、軟硬一體化模式與產業鏈體系的話語權,而其核心競爭力還體現在手機本身的最頂級的工業設計。不久前蘋果產品大會發布的iPhone 6被業界吐槽,其中手機工藝設計無疑是最大的槽點之一。后蓋仿似HTC,大屏模仿HTC,蘋果工藝設計外在的觀感無疑將直接影響到用戶的購買欲。
在剛剛結束的三星新品發布會上,三星發布Note 4旗艦手機和側曲面屏手機Note Edge,作為工藝設計的一大亮點引發業界熱議。反觀國內,小米的“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極力渲染凸顯小米4奧氏體304不銹鋼材質。目前小米渲染凸顯小 米4奧氏體304不銹鋼材質也透露出小米的一種對于自身性價比與粉絲經濟模式的焦慮。我們看到小米開始把工藝設計提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高度,目的旨在突破 性價比的框架,打造自身的品牌溢價。而我們同時看到,作為魅族創始人黃章復出后推出的MX4,航空鋁鎂合金材質,金屬邊框設計,在工藝設計上也有延續著魅 族驚艷的姿態,開始在工藝設計上與小米叫上了板。當然我們還可以看到長時期可以駐守中高端市場的國產手機OPPO也有著一貫的美學設計思路,通過獨到的美 學設計,在中高端市場表現還算亮眼。另外,日前華為發布的旗艦級Mate7也可以看出目前華為在這方面的發力,在工藝設計上,Mate7被視為Note4 的強勁對手,華為在該款手機所體現出來的工藝設計,也開始受到業界的贊賞。
工藝設計成為未來一大賽點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在智能手機硬件 過剩和同質化的情形下,工藝設計可能是彰顯品牌與格調差異化與抓住用戶的G點的因素;二,領路人蘋果陷入創新者的窘境,所有的智能手機開始致力于打造一款 優質旗艦型智能手機彰顯品牌,工藝設計是彰顯品牌的核心亮點之一;三:國產手機廠商在無法突破蘋果的軟硬一體化模式與三星橫向一體化的硬件產業鏈優勢的情 況下,從工業設計入手彰顯自身優勢是更輕便的路徑。
結語
事實上,與三星蘋果等國 際巨頭相比,國產手機依然受制于操作系統、芯片、供應鏈話語權等核心競爭力的缺失,但隨著三星蘋果等國際巨頭在創新方面顯露疲態,國產手機也迎來了更好的 趕超機會,加之在技術、工藝設計創新、營銷創新方面卻并未停滯,隨著國內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代工企業的技術壯大以及對本土用戶的理解力加深,也將極大 加強對新生代消費者的把控力,國產手機廠商無論是國內競賽或是應戰蘋果三星,未來依然可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