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價大跌 普京稱是場災難
2014/11/25 14:42:5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油價大跌 普京稱是場災難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11月21日發表題為《油價下跌分化世界》的文章,作者為尤迪特·倫布克。文章稱,近幾天來到加油站加油的人可以高興了:汽油價格很久沒有這么低過了。但是有些國家憂慮地看待這一趨勢——包括歐洲。近幾天開車去加油站的人可能感覺自己是贏家:汽油價格降到了4年來的最低水平。燃油價格也明顯低于過去幾年。雖然有點延遲,但是德國消費者現在也感覺到了近5個月以來世界市場上的發展趨勢:石油每桶價格驟降約30%,跌至目前的不到80美元。價格大跌主要因為世界石油產量過多,而需求則停滯不前。每天全球開采的石油比消耗的多出50萬到100萬桶,這是因為中國增長減弱,而且歐洲和日本經濟沒有起色。
另一方面,伊拉克和利比亞這兩個生產國回到市場,鑒于這兩個國家動蕩的國內局勢,幾乎沒人預計到它們的回歸。然而石油過剩的主要原因卻是美國的能源革命:水力壓裂法使美國在幾年之內就上升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開采國,不管怎樣它已經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了。
石油進口國獲益
油價下跌影響的遠不止美國,德國汽車駕駛者的錢包也有感覺。增多的供給壓低了石油價格,并將世界劃分成贏家和輸家,當然界線不是按照邊境線來劃的。感受到油價下跌積極影響的首先是世界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對全球國民生產總值而言,油價下跌30%就意味著增長提高0.6%。對幾十億人來說,燃料、供暖特別是生產和運輸消耗大量能源的食品的價格降低是個福祉。顯而易見,他們在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可以更多地看到,比如說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但是,歐洲、土耳其和中東也從中獲益,在那里,并非所有國家都坐擁龐大的原材料蘊藏。
輸家是以石油出口為生的那些國家。指望著賣石油而獲得滾滾而來收入的那些國家情況尤其糟糕,它們在規劃預算時預計油價要明顯高得多。它們的反應越來越緊張。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稱價格下跌是場災難,他覺得它是西方旨在將俄羅斯逼入困境的陰謀。國家收入60%來自石油出口的委內瑞拉急切地試圖與其他國家協商減少開采量以穩定價格。尼日利亞對石油出口的依賴性比委內瑞拉還大,它也越來越陷入困境。即便是財政緩沖好得多因此對高油價依賴性沒有這么明顯的海灣國家也在憂慮地關注著這一發展——畢竟在“阿拉伯之春”期間它們曾用昂貴的社會福利讓本國國民安靜下來。
下跌是把雙刃劍
對美國來說,價格下跌是把雙刃劍:讓越野車車主高興的事情卻令年輕的頁巖油行業頭疼。如果油價保持在當前水平甚至進一步下跌,某些項目就會變得根本不值得進行。類似的矛盾在巴西也能看到:咖啡和大豆種植者從生產成本降低中獲益,而油價下跌給這個拉丁美洲最大國家的石油希望蒙上了陰影。因為石油蘊藏在海底深處,相應的開采成本高昂,只有油價高企才值得開采。
但是即便在歐洲,對于油價下跌也并非都是一片歡呼。因為它有抑制通貨膨脹率的效果,不管是在歐洲還是日本和美國,通脹率都仍低于央行的目標。石油和原材料價格疲軟加劇通貨緊縮的趨勢,而這是貨幣政策制定者無論如何都希望避免的。
令人驚訝的是,甚至國際能源署(作為石油進口國的代表它注定該為油價下跌而高興的)也對低油價的影響提出了警告,稱當前的供給過剩阻擋了人們的視線,令人看不到世界能源供給未來可能伴隨的挑戰。因為頁巖油的繁榮是有限的,而世界石油消耗的增長并未減弱。因此未來也必須堅定不移地投資原油開采。另一方面,也必須繼續系統地研究和利用節約能源的可能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油價狂瀉致國內產業鏈戰栗:山東7成煉油設備閑置
- 下一篇:中國增加中亞天然氣進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