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移動應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發展概況回顧
2015/3/20 8:35:0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剛剛結束的政府工作報告會上,李克強總理將“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的結合與發展。移動應用在剛剛結束的政府工作報告會上,李克強總理將“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的結合與發展。移動應用作為移動互聯網最主要的一種表現形式,也作為2014年紅透創投市場的O2O模式的核心載體,其相關領域的投資熱度在2014年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此背景之下,投中研究院試圖從移動應用這一截面切入,追溯2014年資本在我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動向,并試圖據此判斷未來幾年發展趨向,供業界同仁參考。
移動應用概述
移動應用
人們常說的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簡寫,現專指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移動設備上運行的第三方應用軟件。移動應用是移動互聯網的核心載體。值得一提的是,app本質上只是一個長單詞的簡化,音似“愛普”,它不同于首字母縮寫詞,在行文中通常應被寫作App或app。
移動互聯網與移動應用的關系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產業層面的概念,它是互聯網與移動通信各自獨立發展后互相融合的新興市場;移動應用是移動互聯網的承載形式之一,以智能移動設備的軟件形式呈現。
移動應用在2008年誕生于蘋果的應用商店AppStore。AppStore在2008年7月上線之初,app數量只有500多個,同年10月谷歌上線的AndroidMarket僅有40多個;截至2015年1月,前者的app數量達到121萬,后者則已突破143萬。移動應用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移動用戶的增長。2014年我國移動端互聯網的用戶已達10.6億,較2013年增長231.7%。
移動互聯網歷年資本運作概況回顧
在統計app相關的歷年資本運作情況時,投中研究院將視角放大為整個移動互聯網行業,以便從宏觀上觀察行業趨勢。2014年全年的app投融資情況將在下一個章節中以更為具體的形式呈現。
投中研究院觀察到,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大約在2009年初步形成;從移動互聯網行業VC/PE的融資和并購的情況來看,2011年左右開始,進入黃金發展期。投中研究院分析認為,一方面,是由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快速普及,移動通信網絡基礎條件改善,用戶開始養成移動互聯網習慣和思維,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很多細分領域在這一年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另一方面,早期資本加速涌入,以及以BAT為首的網絡巨頭開始布局,典型如騰訊在2011年創立了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并在同年發布開放平臺戰略,開始全面出擊移動互聯網。
圖1:2009-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VC/PE融資情況
2013年起,受到并購行情的井噴影響,加上O2O、互聯網金融、移動醫療、智能硬件等概念興起,移動互聯網迎來新的一輪融資潮。BAT在2013年加大了對移動互聯網的投資力度,當年的數筆巨額并購事件均與他們有關:阿里巴巴5.86億美元入股新浪微博,百度豪擲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3.7億美元收購PPS,騰訊4.48億美元入股搜狗等等。除BAT之外,小米、奇虎360等戰略投資者的活躍,也推動移動互聯網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
圖2:2009-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并購情況
中國移動應用發展概況回顧
中國的移動應用的發展大約始于2010年,隨后經歷了一輪爆發式增長。投中研究院認為,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許多PC互聯網出身的企業把其PC端業務平行地移植到了移動端,如人人網、手機淘寶、360手機衛士、天天動聽等;第二個階段,隨著智能手機用戶的增長,多數傳統行業也都開發了自己的app以順應潮流,比如銀行、消費服務型企業等;第三個階段,較低的進入門檻使app創業陷入瘋狂,同時O2O模式的興起使app的移動屬性被發揮到極致,這樣的例子在網絡購物、團購以及其他本地生活服務等領域頗為多見;第四階段,資本和巨頭加速入場,app推廣成本提高,O2O模式燒錢現象嚴重,商業模式需要資本的支持,進入大浪淘沙時代,比如滴滴打車、陌陌、今日頭條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