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4.0和機器人將怎樣改變中國制造?
2015/5/26 8:33: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80%的人要被重新培訓上崗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朱海推薦 我參加了德國漢諾威博覽會,今年的博覽會非常的熱鬧,中國政府以及企業的參會人員遠80%的人要被重新培訓上崗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朱海推薦
我參加了德國漢諾威博覽會,今年的博覽會非常的熱鬧,中國政府以及企業的參會人員遠遠超過往屆,因為現在工業4.0非常火。我跟曲總交流過,很多人把效率簡單提到規模的量大,但效率是整個產業鏈,是從用戶端的需求到如何生產,到上游供應商,隨著物流、信息流的提高,使得企業有更高的競爭力,未來工業制造或者智慧制造的核心,就是圍繞如何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
而工業4.0是非常大的概念,這不光是物聯網,還需要大量傳感器的使用,包括每個產品配備智能感應設備,還有納米技術,虛擬設備的大規模使用。對于工業4.0,千萬不要簡單理解為智能設備,很多東西不需要先做,完全可以用虛擬仿真技術先做出來。另外一點也很重要,就是軟實力,未來十年,整個中國將在圍繞提高制造的軟實力。
那我們遇到的挑戰是什么?首先是IT系統,關于網絡安全變得極其重要,比如我為國家某一領域提供系統運營,所有方案都可行,最后因為軟件牽扯到安全,就會被一票否了。如果我們進入到真正的數字化時代,可能60%的人都要換,80%的人都要被重新培訓才能上崗,這里面也包括我本人。
其次,我們有成千上萬的人都在自己做研發,我們可以更多利用云和社會的力量。有幾個建議,要快速變化,不是把所有人裁掉,而是建立一個針對未來創新的團隊。我的經驗是,要求每一個同事,找一個“數字化”的老師,可能是80后、90后,因為他們的活法不一樣,我自己就有3個老師。
隨著業務運營效率地提高,服務積累的數據越來越值錢,可能今天你不知道怎么用數據,但是未來技術算法成熟后,會給你帶來很重要的價值。
第三,做好用戶體驗,現在已不是一招吃遍天下的時代。
第四,要有接受失敗的文化,因為人在失敗中能學到最多的東西。
這兩年,全球最熱的幾個詞,除了金融危機,在制造業里面,像機器人、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都是非常大的概念。
這背后是源起,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二次上臺的時候就提出美國的制造業回歸或者叫“再工業化”,實際上早在10年前它們在做“去工業化”,當時的判斷是,美國在制造業方面已經不會有太大的發展,缺少大的支撐,這樣美國就完全可以在虛擬經濟、科研等領域進行發展。
但世界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發現出問題了,經過分析發現,德國在制造業這塊一直走在最前面,另外一個問題,RD作為前端,后端真正的出口和支撐在于有一個很好的制造平臺,假如沒有RD就只做了一半,鏈條是打不通的。
奧巴馬和智囊團討論,能不能搞制造業回歸。但十年前美國制造業去工業化的時候,人力成本是瓶頸,現在成本問題更高。那回歸靠什么?靠的不是經濟學家,而是靠新的制造手段,這就是被美國稱之為“先進制造業伙伴關系”計劃(AMP),通過互聯網技術、機器人技術,盡量少用人,通過新的制造手段,實現制造業回歸。通過論證得出一個結論,美國會比中國當時的“勞動密集型”成本還要低30%左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