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歐班列在“加速度”:未來市場規模或達千億元
2015/6/6 8:32: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無論從開通城市的個數、開通的列數,到鐵路及相關設施的建設,中歐班列近年來都在“加速度”。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中歐班列也已經成為地方對接國家戰略、搶灘無論從開通城市的個數、開通的列數,到鐵路及相關設施的建設,中歐班列近年來都在“加速度”。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中歐班列也已經成為地方對接國家戰略、搶灘國際市場以及“穩增長”的主要抓手之一。
21世紀宏觀研究院梳理發現,現有中歐班列均面臨運行時間較長、性價比不高、回程載貨率低、地方無序競爭嚴重等問題。
這種便利的貿易通道一旦打通并進入有序運營的階段,將有利于區域經濟升級和產業優化,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作用更為明顯。而隨著線路運營和建設的延伸、增密、升級,以及市場認可度的提高,未來其占全部國際貿易運輸方式的比例亦會顯著增長。
根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的測算,中歐班列未來20年內其年運輸貨值或將達千億元人民幣。
一、四年內八條班列競相開通
21世紀宏觀研究院梳理發現,自2011年第一條班列開通至今,全國已有八條主要中歐班列開通(開通時間及行程見圖表),包括渝新歐、蓉歐快鐵、鄭新歐、蘇滿歐、漢新歐、湘歐、義新歐以及歐哈沈。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已開通的中歐班列具有以下特點:
1、開行頻率不斷增加。以最早開行的渝新歐鐵路為例,2014年,“渝新歐”共開通130多班班列,創造了自2011年1月28日開行以來的最高紀錄。而2015年,預計總共將開行300班左右的班列,其中去程150班,回程150班。
2、中西部地區積極性高。從目前開通的中歐班列來看,起點多為中西部的主要城市,這與其區位優勢有關,也與處于內陸的中西部地區希望通過中歐班列打通對外貿易的新渠道,提升區域競爭力有關。而東部地區也在逐漸加入中歐班列的大潮中,尤其是“義新歐”的開通,成為全球最長的鐵路貨運班列。
3、多有政府補貼扶持。目前,中歐班列的組織方式包括國有或國有控股公司參與成立班列運營企業、大型物流民企作為班列運營企業以及民營企業或外企自發運營等方式。大多數中歐班列享受政府財政補貼,并且在價格上與港口形成競爭關系。
除已經開通的八列以外,全國分別有“合(肥)新歐”(目前只到中亞)、“天馬號”(甘肅武威-中亞)等多條班列相繼加盟,黑龍江計劃6月開通“哈(爾濱)俄歐”國際班列,新疆計劃投資13.8億的烏魯木齊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也已開工建設。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統計,去年全年共開行中歐班列308列,發送集裝箱26070標箱,較上年同期多開228列,增長285%。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將會有20多個國際班列。
二、國際貨運班列的作用和意義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國際班列對市場和政府都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促進企業走出去和沿線園區經濟和城市發展兩方面。
1、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去。
四年來,中歐班列的發車頻率已提高了15倍左右,帶來進出口量的快速增長。這必然促進我國與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的經貿往來,有利于促進我國過剩產能化解、企業走出去。以重慶為例,外貿總值從開通“渝新歐”之前的6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955億美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