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淘寶”的全國第一單 農村淘寶升級村淘合伙人
2015/6/11 8:35: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阿里巴巴與桐廬的結合,看起來更像是一次互聯網接上地氣的線下實驗:阿里想要進入農村市場的第一障礙就來自二級物流,在這點上桐廬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快遞優勢,其本地的農村淘寶,這個概念從創立之初就讓很多電商圈的人眼前一亮。
阿里巴巴與桐廬的結合,看起來更像是一次互聯網接上地氣的線下實驗:
阿里想要進入農村市場的第一障礙就來自二級物流,在這點上桐廬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快遞優勢,其本地的大量農業、工業產品也需要走向市場。
二者一拍即合。桐廬變成阿里的全國首個農村電商試點縣。去年10月開始,這場實驗給桐廬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根被嫁接到桐廬的電商枝條,在農村生根發芽,枝繁葉茂了起來。
“農村淘寶”的全國第一單
是一筆嫁妝
“哪想到這么方便,不用討價還價,不用背來運去,5分鐘就全買好了。”羅秋英是桐廬金家村村民。2014年10月29日,她來到村里的小賣部,并通過老板娘在網上購買了一些女兒出嫁的嫁妝。老板娘告訴她,三天后東西就會送到家門口。
看起來似乎很平常的一次網購,可很少有人知道,這筆交易背后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家可以在網上購物的小賣部,正式的名字應該叫“農村淘寶”,就是29日當天開出來的,羅秋英的這筆買賣是農村淘寶的全國第一單,這個網店也是阿里巴巴集團“千縣萬村”計劃的全國第一個縣級運營中心、第一個村級服務站。
它的開張是淘寶進入農村的一個標志,也是桐廬打造阿里巴巴農村電商全國樣板的起步。
錢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第一批開張的4個點,僅開張第一天的下午3點~5點就完成交易335筆——這種對農村人來說完全陌生的買賣方式很快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而在兩年前,面對“電子商務”這個名詞,絕大多數桐廬人還是“發懵”的狀態,不信任、不靠近、不嘗試。這個時候的淘寶還深陷城市“戰場”:服裝、化妝品、電器等一直是網購主產品。
阿里巴巴研究院《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報告》數據顯示,伴隨著城鎮化的進程,2016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有可能突破4600億元。說到淘寶“嫁接”農村的原因,阿里巴巴集團COO張勇說,農村發展戰略是阿里巴巴在海外上市后確定的三大戰略之一,桐廬試點也是千縣萬村總體計劃前段部分,他們的總計劃是在三到五年間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
所謂的農村淘寶,在當時可以概括為“五個一”:一個村莊中心點、一條專用網線、一臺電腦、一個超大屏幕、一幫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
也就是說,所有的投資都由淘寶支付,拉通光纜后,這個村的所有村民就都成了這個店的主人。店主可以在自己的店里買或者賣東西,買賣的過程只需要一個人來代表經手,這個人就是村里小賣部的店主。
如果有人買東西,不僅簡單而且有“特殊”待遇:村民把在網頁上看中的東西告訴店主,之后店主下單,支付寶的“農村淘寶”擔保賬戶支付貨款。
賣家發貨后,村民可以試用,覺得不錯則付錢給擔保賬戶,反之把東西交還給農村淘寶即可。
不僅可以買,如果有村民想賣地里的青菜、鍋里的豆腐也很簡便:告知“農村淘寶”要出售的豆腐數量和價格;技術人員上門免費拍照、議價,并將商品陳列至網上貨架;得到網絡訂單后貨主打包發件;買家收貨確認付款,村民得到貨款;農村淘寶隨時更改產品信息,直至下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