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田氣囊存隱患召回全球4000萬輛車 中國超115萬輛涉及
2015/6/15 8:32:4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北京6月14日消息(記者滿朝旭)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媒體報道,本田汽車再花466億日元擴大“高田氣囊車”的召回,目前在召回的高田氣囊車中,本田最多接近北京6月14日消息(記者滿朝旭)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媒體報道,本田汽車再花466億日元擴大“高田氣囊車”的召回,目前在召回的高田氣囊車中,本田最多接近一半。2008年起高田缺陷氣囊問題被陸續曝光,眾多知名車企躺槍,目前全球有超過4000萬輛車因高田氣囊隱患召回,其中,今年以來中國有超過115萬車要因此被召回。
媒體報道,本田汽車稱將另外花費448億日元(約合3.63億美元)用于擴大召回,此前該公司表示會進一步召回裝備高田公司生產的存在爆炸安全隱患氣囊的汽車。本田發言人說,根據會計規則,這筆成本將被納入截止到2015年3月的上一財年的利潤報告中。雖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是本田表示將維持當前財年利潤和股息的前景展望。在4月份的時候,該公司曾預期本財年凈利潤為5250億日元。
上個月,高田和美國安全監管機構同意進一步召回數以百萬計的裝備高田缺陷氣囊的汽車。據了解,這些氣囊有可能發生破裂并射出金屬片,這個安全隱患與6人的死亡相關,這6人全部是在美國本土。有案例顯示,死亡者是直接被彈出的金屬片割破動脈而死。自2008年底起,作為高田公司最大的客戶,本田已經因為氣囊隱患進行了大規模召回,在全球召回了至少約2000萬輛汽車,來更換車上裝配的高田安全氣囊。在最新一輪的召回中,多家汽車制造商暫時承擔了大量的成本。不過在未來,預計這些汽車制造商將和高田商討如何分攤相關的成本。據媒體統計,在高田氣囊門召回事件中比例最高的車企為日系,約為78%,其次為美系車企占比約17%,占比最少的是德汽車企約5%。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因為這個隱患在全球召回突破522萬輛汽車;福特汽車召回超過150萬輛,通用汽車召回目前已突破40萬輛。德汽車寶馬“躺槍”最嚴重,召回數量達到203萬。
目前因高田氣囊召回的車企包括了本田、豐田、日產、馬自達、寶馬、福特、通用、菲亞特-克萊斯等眾多知名國際車企,為什么這么多企業使用高田氣囊?有無替代產品可以使用?
媒體報道,自2008年起,高田的氣囊問題開始逐步被披露。但即使各個使用其氣囊的車企召回數量不斷擴大,高田對此仍置若罔聞,稱是“汽車生產商自己的舉動”。今年2月,不配合美國監管部門相關調查工作的高田,被處以每日1.4萬美元數額的罰款。受高田問題氣囊的影響,繼本田、豐田以及日產之后,馬自達、三菱以及富士重工都相繼宣布了召回。不僅如此,這一危機也逐漸蔓延到中國市場。去年12月,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召回計劃,宣布將召回569769輛汽車。今年,廣本再決定再召回部分飛度和思迪轎車,共計413452輛汽車。另外,東風本田也因同樣的氣囊隱患召回部分CR-V,共計67141輛。本周,廣本又追加召回了10萬輛,而天津一汽豐田、東風汽車、日產中國以及鄭州日產同樣不能幸免,前不久宣布召回總計57萬多輛汽車,車企為什么都喜歡用高田氣囊呢?高田氣囊是有什么過人之處么?對此,汽車業資深評論員李洋表示,高田的氣囊并沒有什么特別過人之處。
李洋:雖然他是一個車一個模樣,但實際上它的通用性還是蠻高的,僅僅是它的外皮塑膠的那部分,是根據車輛的方向盤的形狀來定制的。也就是說庫存在這東西只有他們家能做,別的做不了。這個事吧,不是因為他質量有多好,而是說他有其他一些獨道的競爭優勢,比如供貨周期、帳期還有價格等等,還有包括他給出了一個比較高的索賠比例。其實好多企業呢,尤其做到這個份上的,他真的不見得是賣得最多的是最好的,他只是出貨量老大。綜合的質量肯定還是說得過去了,但是絕對不是最好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