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零售轉型的4大核心法則分析
2015/8/25 8:34:5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流量的壯大導致消費流量入口呈現出碎片化、立體化的特點,加之消費升級與主力消費群演化,單一或者隔離的商業零售通路難以滿足消費者對體驗的更高訴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流量的壯大導致消費流量入口呈現出碎片化、立體化的特點,加之消費升級與主力消費群演化,單一或者隔離的商業零售通路難以滿足消費者對體驗的更高訴求,傳統零售的商業規則正在不斷改變。
越來越多的傳統實體零售企業已經意識到,當下已經不是討論是否轉型的問題,而是應該討論如何轉型。
然而,這些企業長期的產品、渠道、消費人群、內部管理等的積累,相對于短期從無到有的互聯網企業,既是資源又是包袱。其互聯網轉型是一個涉及多個層面、長周期的浩大工程,本文短短篇幅很難一一贅述,闡述更多的是,傳統實體零售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從消費者角度所應遵循的四大核心思考法則。
法則一、體驗為王——痛點癢點的滾動迭代
無論商業規則如何改變,只要是商業,本質上都要求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使消費者的體驗更好,即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和癢點,因而獲取消費群擴大和相應回報。
痛點和癢點已經有很多文章作過論述,這里就明確幾個關鍵點:
1、由于商業競爭日趨加劇,解決消費者痛點某種程度上僅僅是企業生存立足的必要條件,若想獲得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更多的要從癢點著手,換言之,就是如何獲取“極致的消費者體驗”。
2、不同消費人群由于需求和敏感程度的差異,痛點癢點的界定不盡相同,因此痛點和癢點都是相對的,是與消費人群密切相關的。
3、痛點和癢點是隨時間因商業規則、消費者習慣、企業競爭的變化進而迭代演化的。
因此傳統零售企業轉型過程,應重新檢視消費者,不應套搬原有環境下的判斷,不斷迭代思考如何提供消費者極致的消費體驗。
法則二、行走在場景——消費過程的分離
消費體驗是由消費實現的全過程所決定的,可以切分為流量觸達與消費決策、交易支付、物流交付與服務三個環節,產品貫穿于三個環節的始終。
過往十余年的互聯網發展,消費全過程的三個環節隨著軟硬件基礎條件的升級,經歷了從集中到分散的演變。
1、互聯網興起之前,線下渠道是零售的唯一通路,呈現單一平面性,三個環節基本集中于店鋪完成,受到店鋪位置和空間的限制。
2、PC互聯網時代,這一情況有所改變,但消費依然大量集中于線下以及固定場所的PC終端上,只是交易支付、物流交付和服務產生了更多選擇。
3、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與相關基礎軟硬環境的發展普及,則徹底改變:消費再不是少數強消費場景下的行為,不再限于線下店鋪、家庭、辦公場所等少數固定場所,而與消費者的生活場景直接聯系。
如今,在國內城市為主的消費市場上,消費者走到哪里,哪里就可能成為消費場景,消費過程的三個環節分散呈現更多可能,軟硬件基礎條件也支持企業提供更靈活、更具針對性的服務可能,從而消費體驗與所在場景下不同環節的癢點產生更多關聯。
不同場景下,商家能夠給予消費者的極致消費體驗的實現方式也完全不同。這對三個環節的觸達人群方式和表現、支付方式、物流交付與服務乃至產品形態等都提出了細分的不同要求。例如旅行場景下,賓館、機場、火車站、出租車可能成為觸達點,支付需要有現金、銀行卡、移動支付多種選擇,物流服務中指定地點、指定時間的配送和相關服務成為重要選項,而產品則要考慮旅行場景下的便于攜帶、符合安檢要求等體驗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