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偽造煤炭合同騙取銀行四億
2015/11/28 8:34: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一貿易企業負責人伙同一曾在銀行工作的男子,偽造煤炭企業公章及貿易合同,以此作為抵押騙取多家銀行4億元。近日,這起騙取貸款案的涉案嫌疑人已全部被淄博市公安局柳泉一貿易企業負責人伙同一曾在銀行工作的男子,偽造煤炭企業公章及貿易合同,以此作為抵押騙取多家銀行4億元。近日,這起騙取貸款案的涉案嫌疑人已全部被淄博市公安局柳泉分局抓獲歸案。據了解,該案為淄博警方破獲的最大一起涉嫌騙取貸款的案件。
銀行辭職人員
“指導”騙貸
2014年4月,淄博淄礦煤炭運銷有限公司向淄博市公安局柳泉分局報案稱:淄博聯成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成貿易”)偽造淄博淄礦煤炭運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淄礦煤炭”)的印章,制作虛假合同,致使淄礦煤炭遭受重大經濟損失。
原來,濟南某銀行業務員在催促聯成貿易償還貸款失敗后,準備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為聯成貿易提供擔保的淄礦煤炭代為償還。然而當該銀行業務員向淄礦煤炭進行核實時,淄礦煤炭表示從未拖欠聯成貿易錢款,聯成貿易在銀行進行抵押貸款的煤炭買賣合同系偽造。發現該問題后,淄礦煤炭立即向警方報案。
貸款數額較大,民警立即行動,前往銀行調取了聯成貿易的所有貸款記錄。在取得了作為擔保的煤炭買賣合同、增值稅發票等材料后,民警將其送往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鑒定結果顯示,聯成貿易在合同上所使用的淄礦煤炭印章系偽造。
為調查聯成貿易騙取貸款的事實,警方用了近半年的時間,搜集整理出一米多高的卷宗材料。后終于查實,該案的主要嫌疑人除了聯成貿易負責人高某及其妻子李某外,還有曾在淄博淄川某銀行工作多年的張某。張某對銀行貸款流程較熟悉,了解銀行監管漏洞。2011年至2014年間,聯成貿易的高某及其妻子李某結識張某,兩人利用張某與銀行高管人員拉近關系,在張某的“指導”下,偽造聯成貿易與淄礦煤炭的煤炭買賣合同、增值稅發票、印章等相關材料,假稱淄礦煤炭拖欠聯成貿易巨額錢款,并以此作為抵押,安排傅某等人冒充淄礦煤炭人員騙取銀行信任,先后從四家銀行騙取貸款,約計4億元。
騙來巨額現金
做煤炭生意
就在警方對案件進行調查的過程中,2014年4月底,嫌疑人高某等人已經得知消息逃到外地,后柳泉分局將高某等人上網追逃。2015年2月份,警方得到線索稱,嫌疑人高某出現在張店一家KTV,警方連夜趕赴張店將其抓獲。后高某勸導妻子李某投案自首。近日,警方又根據嫌疑人張某的車牌信息,在張店某小區將其抓獲。經過三人的供述,涉案的其他六名嫌疑人均已被抓獲。
高某供述,從銀行騙取巨額貸款后,銀行一般以承兌匯票支付,由于懼怕銀行察覺,他往往前往貼現公司取款。因此,這些貸款中有部分資金被貼現公司套走。剩余的現金,他則主要用于運營煤炭生意。
警方分析,高某等人之所以能如此輕易地騙取幾家銀行的巨額貸款,有五個原因:一是犯罪嫌疑人通常表面上擁有公司總經理、企業負責人等光鮮的頭銜,出手闊綽,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利用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接觸信貸人員,騙取信任,從而實施作案。二是銀行執行貸款操作規程不嚴。犯罪嫌疑人從銀行騙取貸款時,銀行信貸人員沒有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考察、驗證,使銀行的管理措施流于形式。三是犯罪嫌疑人通過熟人關系接觸信貸人員,虛構貸款用途來騙取其信任,信貸人員因受熟人之托,對其提供的相關材料審查不嚴、不細,導致犯罪嫌疑人較輕易地蒙混過關。四是有的銀行信貸人員被騙取貸款后,害怕受到銀行內部處理,不敢及時報案,有的甚至主動填補被騙貸款漏洞,以求“一時平安”,不配合公安機關查證,妄圖瞞天過海,逃避打擊處罰。這種投鼠忌器心理恰被犯罪嫌疑人充分利用,延長了案件暴露時間,大大增加該類犯罪再次發生的幾率。五是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公司管理無序,為犯罪嫌疑人變現提供便利條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