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網站燒錢速度快虧損嚴重 迎付費時代
2015/12/1 8:34: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虧損、燒錢,似乎已成視頻網站的代名詞,但視頻網站巨頭們似乎并未受到虧損的影響,依舊在賽道上爭得火熱。臨近年終,騰訊、愛奇藝、搜狐等視頻巨頭的推介會火熱進行。除虧損、燒錢,似乎已成視頻網站的代名詞,但視頻網站巨頭們似乎并未受到虧損的影響,依舊在賽道上爭得火熱。
臨近年終,騰訊、愛奇藝、搜狐等視頻巨頭的推介會火熱進行。除“版權和自制”之外,“付費時代來臨”成為各場推介會的熱詞,這意味著視頻行業即將迎來曙光。
□現狀與困境
視頻網站虧損嚴重
視頻網站的燒錢速度極為兇殘。“盈利不是騰訊視頻短期內的目標,目前公司會在內容上有更大的投入,吸引更多用戶,增加營收和提高平臺質量。”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James Michelle)在騰訊第三季度財報的電話會議上,這樣回答分析師關于“公司預計騰訊視頻什么時候可以盈利”的問題。
百度在第三季度的財報中表示:“愛奇藝將運營利潤率拉低了5.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百度的視頻業務在該季度虧損10億元(1.56億美元)。而優酷土豆同上季度的業績顯示,凈虧損4.356億元人民幣(約6850萬美元),上年同期虧損1.976億元(約3110萬美元),同比擴大。
從BAT旗下的這三家業績來看,視頻網站目前盈利并沒有什么指望。搜狐視頻、芒果TV以及樂視等公司,情況亦不容樂觀。
一個月前,搜狐公司首席財務官余楚媛女士只是用“搜狐視頻繼續在內容方面合理化支出”來總結視頻業務在上一季財報中做出的“貢獻”。
□模式與學習
國外兩種模式并行
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一直在效仿歐美成功模式的道路,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美國成功的兩種視頻網站商業模式的典范是:Youtube和Netflix。前者是分享經濟的代表,后者是“邊買邊賣”的鼻祖,兩駕馬車并駕齊驅。
知名互聯網學者李易解釋說,Youtube模式很簡單,就是民眾將自己拍的生活中的視頻,搞笑的也好,文藝的也罷,上傳一起分享。還有一些影視公司把一些過時電影上傳上去,讓大家免費使用。它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就是靠流量和廣告。還有一種就是Netflix,這種模式也一樣簡單,最早就是從互聯網上租錄像帶開始,上門取或者直接送到家。后來錄像帶慢慢轉換為VCD、DVD、藍光,直到現在,變成純粹的在線視頻。公司按照需求去采購,放到網上,用戶可以選擇包月包季或者包年付費享用,或者點播一次付多少錢。它的模式就是一手采購,一手進行在線播放的付費形式。
歐美的視頻公司一手買一手賣,用合適的價格購買版權,有足夠的受眾分攤版權費用,剩余的就是合理的利潤。“所以這種模式也沒必要放廣告,因為這部分的收入已經足夠支撐。”用戶打開高清的視頻,流暢且沒有廣告的干擾,會更愿意去花錢享受這個過程。“隨著他們對電視電影節目理解的加深,包括團隊的儲備增大,一些公司又開始利用大數據拍劇。”李易說,這也開創了各家視頻網站拍自制內容的先河。Netflix基于大量的在線用戶數量,發現既然有那么多人看這樣那樣的節目,那為什么不建立一個數據庫,通過數據分析,了解觀眾對哪個劇本感興趣,觀眾更喜歡哪個導演來導這個劇。“他們能算出哪個人來演主角,還能算出大概的預期能有多少收入,最后拍出一個穩賺不賠的劇,比如《紙牌屋》。”
國內多為混合模式
中國的視頻網站起步于學習國外的成功模式。
“優酷當初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效仿Youtube。”李易說,后來優酷發現,單純地做分享,在中國很吃力。至于原因則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文化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網民拍攝的手法,內容以及創意,跟歐美沒法比,這可能是文化的原因。
現在看起來,國內的網站都是 Youtube加Netflix混合模式。就是大部分的都是免費看,但是也有一部分最優質的內容是花來大價錢買了版權的,需要付費來看。
然而,效仿得了過程,卻效仿不了結果:國外這些網站大部分都是盈利的。至于原因,是因為國外的版權意識很強,想在美國的網站上免費看一部最新的《碟中諜》,這是不可能的。美國的律師團每時每秒都在監測,一旦有這種行為,免費播放網站的公司馬上就會破產。
“Netflix的團隊有兩方面的任務,一個是在全世界去買最好的節目,一個是去制作最好的節目。”李易認為,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可能一百個人在采購節目、制作節目,還有幾百個人在拉廣告、搞營銷。“沒辦法,因為付費看視頻的人太少,只能去賣廣告,倒流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