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波不斷:解讀新能源汽車行業“騙補”事件
2016/2/2 8:46:0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產銷數據一次次被刷新、上市公司的股價也屢創新高,給冷若冰霜的下行經濟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新的亮點與朝氣。然而,最近兩則重磅消息:一則是新能源汽車企業被指騙補,工信部等4部委開展專項核查;另一則消息是,暫緩在新能源商用車上使用三元材料動力電池,一石激起千層浪,貌似給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些許不確定性。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國內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背后,值得深思: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高達37.9萬輛(工信部口徑),銷量高達33萬輛(中汽協口徑),超越美國榮登榜首。在歡呼雀躍的同時,我們更應冷靜思考巨額補貼帶來畸形高速增長的隱憂:一是小部分企業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利用產業初期政策漏洞,騙取巨額補貼,中飽私囊。著實讓做實事、高投入的企業的利益大為受損,也給行業發展造成嚴重威脅。給原本藍海產業陷入一片紅海之中,給秩序井然的市場帶來相互猜度、惡意競爭……二是高速增長的同時,產業鏈中多個關鍵環節產能嚴重不足,尤其是動力電池(包括磷酸鐵鋰與三元電池),不排除部分廠家產品沒有經過嚴格質檢、以次充好,流入市場后如造成重大惡性事故將是覆水難收,將給整個產業迎頭痛擊。在當前十二五與十三五過渡期的關鍵節點,能爆出這兩則消息實屬不幸中的萬幸,給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帶來轉折性機會。來日回眸,今日不過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小插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