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時期的海運強國建設任重而道遠
2016/2/15 8:48:4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0年~2015年這五年,‘海運強國’戰略邁出堅實步伐。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繼續穩居世界首位。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1.6億載重噸,位居世界第三。沿“2010年~2015年這五年,‘海運強國’戰略邁出堅實步伐。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繼續穩居世界首位。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1.6億載重噸,位居世界第三。沿海規模以上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達32.3億噸,占全球比重超過1/3,有效服務和支撐了我國作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在前不久召開的2016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回顧“十二五”時期我國的“海運強國”戰略時說。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至此“海運強國”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為什么要提出“海運強國”戰略?“十二五”時期,我國海運強國建設取得了哪些成績?與國際海運強國相比,我國還存在哪些不足?“十三五”時期,我國海運強國建設主要采取哪些舉措?
海運轉型升級發展步伐加快
楊傳堂表示,海運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海運關系國家經濟運行安全,是拉動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力量,是維護國家安全和海外權益的重要保障,也是海洋軟硬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二五”時期,交通運輸部將建設海運強國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經過5年的發展,該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第一,海運船隊結構得到了優化。船舶更新運力約占海運船隊總運力的8%,船隊年輕化、大型化、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集裝箱船隊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干散貨船隊在國際海運市場的優勢得到鞏固。第二,海運轉型升級發展步伐加快。本土郵輪運輸品牌加快發展,郵輪母港發展迅速。國有大型海運企業改革重組工作加快推進。港口發展與建設節奏得到合理把握。第三,我國海運國際影響力得到提升。積極配合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區建設,航運政策創新不斷。航運指數、運價衍生品交易以及航運信息及電商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第四,海運市場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近兩年,取消了部分船舶登記費、引航費等,惠及57%的中國籍海船;取消了船舶港務費等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了企業負擔;對班輪公司實施了46家次的行政處罰,累計罰款705萬元。第五,海運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出臺了《船舶與港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5~2020)的通知》《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等政策,促進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與世界海運強國仍有差距
盡管我國海運業發展的數量和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目前實力不強,海運保障國民經濟運行安全的能力較弱,與世界海運強國相比還存在差距。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認為,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第一,海運保障性存在差距。一是海運控制力弱,對重要海運通道影響力小。二是海運產業鏈建設進展緩慢,沒有形成完整的海運產業鏈。三是新形勢暴露出海運保障性新問題,比如我國海運保險能力脆弱,救助打撈系統需進一步提升定位、裝備水平需進一步提高。
第二,國際競爭力存在差距。一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任重道遠。在城市綜合環境、海運基礎服務、海運信息和海運金融服務領域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二是海運服務貿易出口快速增長,但逆差不斷擴大。三是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波動,可持續發展能力面臨挑戰。
第三,國際影響力存在差距。由于整體技術、經濟和人才實力的差距,加之缺乏統一的參與機制,世界重要海運規則和技術規則制定仍是西方國家占主導。
七大舉措加快建設海運強國
為了縮小與世界海運強國的差距,我國設定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運體系,適應國民經濟安全運行和對外貿易發展需要的目標。
據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國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國將采取7項主要舉措。一是優化海運船隊結構。打造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技術先進的專業化船隊,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船舶和原油、液化天然氣、滾裝、集裝箱、特種運輸船隊,有序發展干散貨運輸船隊和郵輪經濟。二是完善全球海運網絡。優化港口和航線布局,完善主要貨類運輸系統。推進深水航道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鐵水聯運和江海聯運。三是促進海運企業轉型升級。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創新技術和產品。加快兼并重組,有序發展中小海運企業。適度開展多元化經營,實施“走出去”戰略。四是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加快發展和創新航運金融(保險)、航運交易、研究咨詢、海事仲裁等現代服務業。建立海運發展基金。五是深化海運業改革開放。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海運企業,穩步擴大開放,在自貿區開展外商成立獨資船舶管理公司、控股合資海運公司等試點。六是提升海運業國際競爭力。構建國際海運交易和定價中心,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的船舶檢驗、海運科研及教育機構。七是推進安全綠色發展。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理順安全監管體制,加大監管力度。
此外,建設海運強國的政策保障措施也正在逐步完善:健全運輸保障機制、發揮財稅政策支持作用、加強和改進行業管理、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可以看到,“十三五”時期的海運強國建設任重而道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