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快遞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規模預測
2016/11/25 10:25: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推進,消費已經取代投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2015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9%。在商品形態和多樣性不斷豐富,線上導流與線下物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消費大潮席卷而來,消費升級下出行方式的變化和供應鏈升級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推進,消費已經取代投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2015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9%。在商品形態和多樣性不斷豐富,線上導流與線下物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消費大潮席卷而來,消費升級下出行方式的變化和供應鏈升級下物流方式的變革將推動交運物流行業持續增長。
消費對GDP增長貢獻超六成
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快于城市
我們認為,消費升級對交運物流行業的驅動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由城鎮化和人口匯集帶來的總量增長和規模效應下的邊際成本降低,二是消費品質提升和偏好變化對出行方式和物流模式的創新。
隨著國家城鎮化戰略持續推進,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主要二線省會城市人口都持續流入,十月初國務院下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年均轉戶1300萬人以上,到2020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的目標。
一線城市和主要省會城市人口持續流入
城鎮化聚集在拉動經濟創造需求的同時為快遞倉配等新物流模式創造了規模效應的基礎。巨大的單量和規模效應下干線運輸、集中倉儲、末端配送的邊際成本都持續下降引導物快遞物流運價同步下調,價格降低又反過來刺激了快遞物流單量更大增長,形成了正向循環。
規模效應下快遞單價降與件量增長呈正循環
京東履單成本隨業務量擴大減半
隨著收入和生活水平水平提高,出行領域正發生著巨大的改變,旅游消費崛起支撐中國航空業需求在中期內維持兩位數增長,出境游如火如荼更是帶來了國際航線持續高增長,當然航空業旅客構成也從以公商務需求為主轉向休閑旅游占大多數。
2015年中國人均乘機人次僅0.32次,美國2015年人均乘機2.5次,相比之下,中國航空業在消費升級推動下仍有巨大空間。此外,10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強調加大旅游文化有效供給,將郵輪入境免簽政策擴至更多口岸,探索試點游艇租賃業務,這將助力國內航運和客運企業向旅游和新消費領域轉型,帶來更多的增長機會。
2015年美國人均GDP5.6萬人均乘機2.5次
消費升級下中國人均乘機有巨大提升空間
另一方面,消費品質提升下跨境電商,尤其是海淘和進口零售類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推動了跨境物流尤其是快遞的高速增長,2016年前9個月國際快遞量增幅達47%,增速較2014年繼續提升。
跨境電商和進口零售電商高速增長
消費升級推動國際快遞高速增長
借助網絡的便利性,電商在中國蓬勃發展,在過去四年里CAGR達到36.5%,2015年電商的市場規模近4萬億,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近三年電商渠道的滲透率保持兩位數的增速,平均網購頻率則提高到一年近五次。
從電商品類上看,美妝用品和母嬰用品等仍繼續主導電商市場,2015年市場份額占比為32%和20%。而因為母嬰用品的現有體量較大,增速正逐步放緩,其增速從2013年192%下降至2015年12%,過去五年的CAGR為72%左右,成為支撐電商的核心品類。但近幾年,超高速增長的外賣類(CAGR212%)和醫藥類(CAGR155%)的占比正逐步提升,有望成為行業的新增驅動力。
電商B2C各品類市場規模(億元)
電商B2C各品類增速( %)
2015年外賣類和醫藥類的市場規模為442億元和16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65%和59%,而母嬰類市場增速僅為12%,電商品類增速得到進一步分化,醫藥類和外賣類市場發展空間較大。醫藥類和外賣類均有一定的即時性和本地性,因此對同城快遞將有所促進。
目前較為成熟的外賣O2O領域,2015年市場規模高達442.2億元,同比增長365%。盡管外賣O2O市場規模的高增速在未來將會有所減緩,但也都保持在40%以上,預計在2018年外賣O2O試產規模將高達1536億元。而基于同城快遞的O2O市場規模也將在未來三年保持高增速,年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56%。我們預計在2018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1791億元。
2015-2018年基于同城快遞的O2O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預測
2012-2018年外賣O2O市場規模及其同比增速預測
2016年第2季度中國互聯網即時配送市場訂單份額
同城速配中眾包模式把原先由企業員工承擔的配送工作,轉交給企業外的大眾群體來完成。相比起自營同城速配,眾包模式的物流網絡彈性好,能夠靈活匹配供給和需求,在需求旺盛的時候可以通過提價迅速增加供給;在需求低迷的時候不存在人員閑置的問題。這種輕資產模式的運營成本低,具有較好的擴展能力,所以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同城速配的眾包模式仍是主流運營模式,相應的運營公司仍舊能夠從中獲利。但因為眾包模式的邊際成本仍舊較高,隨著同城經濟的爆發,非眾包配送的O2O物流會終將成為快遞公司切入的主要方向。
眾包企業情況一覽
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有所下降。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近年來不斷收窄,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增速明顯快于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2015年,一線城市的電商零售占比8.4%,而在五線城市占比僅有2.7%。城市層級越低,電商零售的占比也越小。而與一二線城市相比,下線城市的居民收入絕對值雖然不及,但增長速度卻趨同,且考慮到下線城市更低的生活成本和更大的消費人數,其消費潛力不容小覷,網購的發展空間較大。
下線城市網購占比較小,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隨著中國線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的增長,預計2020年交易額將達到9.4萬億,2014-2020年的整體CAGR為22%。三線以下城市的電商零售額將占一半,CAGR達到26%,為三類分層城市中最高增長速度。三線以下城市具備更高的消費意愿與更大的消費潛力值得繼續挖掘。
2014-2015年各省份快消品增速繼續分化,中部增速最快,東北和東南地區增長較慢。以四川、重慶為代表的西部地區與以湖北、湖南為代表的中部地區的整體市場增速都明顯高于以一線城市廣東、上海為代表的東南部地區。中西部的大部分城市都處于二三線及其以下層級,消費意愿和消費潛力較一線城市更高更大,在未來幾年極有可能掀起第二輪快遞熱潮。
下線城市網購占比較小,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今年9月份的快遞數據也部分印證了快遞向西向下發展的趨勢:9月的快遞業務量/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7.7%/50.2%,近一年內快遞收入同比首次超過快遞業務量同比,9月的快遞單件收入同比增長1.2%,是近7個月來的最大增幅。據調研,快遞服務商并未大范圍收緊價格政策,因此我們判斷主要是快遞運輸的距離變長從而導致快遞單件收入的提升。即快遞繼續向中西部以及農村滲透,較長的快遞運輸距離從而導致了快遞單價的上升和快遞收入進一步的增長。
國內二三線城市更大的消費基數和更低的生活成本支出,導致網購具有巨大的潛力,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也將引領快遞收入和業務量的新一波高潮,成為快遞業務向下滲透的。由于中西部和農村地區收入一直保持穩定的低速增長,在短期內將對快遞價格保持較高敏感性。相較下,我們更加看好快遞價格較低、縣城覆蓋率較高的加盟制快遞企業:圓通快遞、中通快遞和韻達貨運等。
主要快遞企業終端網點指標
目前電商仍是異地件主要驅動力,但近幾年快遞量與電商的增速差正逐步拉開。2013年起快遞業務量增速反超網絡零售額增速,并在此后幾年成為常態,2013/2014/ 2015年快遞量增速分別較網絡零售額增幅高出19/3/12pcts;截至2016年1-8月份,這一差距進一步擴大至28個百分點。
考慮傳統電商萬億級別體量,目前在快遞件量結構中占比仍達70%左右,按2016年35%的增速預測2016年來自阿里等傳統電商的快遞增量有望達50億件以上。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預計2016年快遞業務總量有望突破300億件,業務收入將達到4000億元,分別增長50%和40%以上;傳統電商以外的50億件超額增量預計來自支撐快遞增速持續跑贏網絡零售額增幅的新驅動力。
快遞構成網絡零售市場最大細分子行業
快遞量增速與網絡零售額增勢基本同步
我們判斷這些新驅動力或主要來自:1)新興電商模式,如社交電商(微商)迅速崛起;2)跨境電商、海淘、代購的加速滲透;3)快遞網絡布局完善后個人及企業寄件滲透率的提升等。
隨著PC端紅利逐漸消退,傳統電商陷入流量瓶頸、獲客成本攀升,在消費行為走向移動化、碎片化的背景下,社交成為帶動網購行為的重要推動力。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微商行業總體市場規模約達1820億元(同比+90%,占移動網購市場規模的9%),并預計2016年仍將高速增長100%左右至3600億,成為移動電商的主要形態之一。社交場景的私下支付方式下大量交易難以統計入電商交易額,且具有高頻低值的消費特點,實際產生了相當的快遞需求。
另一方面人民幣多年升值積累較強海外購買力刺激跨境購物需求,2015年郵政國際小包增長71%達5.3億件。考慮灰色代購海淘與跨境電商進口零售體量相當,但其產生的交易額及快遞量同樣難以拆分統計,考慮跨境網購在二三線城市加速滲透,預計2015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額+個人海淘代購規模約達5000億,2016年有望達1萬億。
移動社交下的微商規模快速擴張
跨境電商及海淘代購規模及增速預測
此外,隨著城鄉網絡覆蓋率逐漸接近100%、穩定性和實效性提升,快遞作為核心基礎服務滲透到社會生活各方面,個人寄件量有望迎來爆發增長;企業分倉小批量、高頻次的物流小件化趨勢亦帶來快遞新增需求。考慮龐大人口基數下,人均寄件量每提升1件將帶來超10億件以增量,個人寄件滲透率提升的彈性巨大。
總體看,雖然阿里等傳統電商增速逐漸有所放緩,但包括微商、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等仍處于蓬勃發展的新電商消費模式,以及快遞作為基礎服務在中西部地區、個人及企業領域的滲透,仍有望持續貢獻超額快遞需求增量,支撐未來5年快遞業務量保持30-50%的較高增速。在快遞行業增速仍未見拐點,需求增量仍在逐年增加的高景氣階段,2C消費屬性極強,近兩年仍是快遞行業投資黃金時期。
繼2014年阿里巴巴和京東等電商巨頭相繼上市后,“三通一達”和順豐五家國內龍頭快遞公司也在今年通過借殼或IPO方式登錄資本市場,從募投項目看多家快遞公司均大手筆布局倉儲領域以延伸供應鏈和業務范圍。倉儲領域投資主要集中于智能倉儲設備和物流地產,快遞電商企業上市將開啟投資熱潮。
主要快遞企業募集資金投向
公司募集資金用途順豐速運航材購置及飛行支持項目,冷云與溫控設備,中轉場建設,信息平臺建設圓通速遞轉運中心建設和設備升級,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網絡建設申通快遞中轉倉配一體化項目,倉儲建設,車輛購置韻達快遞無配套融資中國目前自動立庫保有量近3000座,主要應用于煙草、汽車、醫藥領域,年均新增400座左右,遠低于日本38000座的水平。
日本自動立庫逐步小型化
中國自動立庫保有量穩步增長
假設我國制造業在2025年達到日本的自動化倉儲水平,結合中國制造業GDP年均增長率估算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自動立庫市場容量將達4300億人民幣。
中日制造業GDP
中日自動立體庫市場容量
考慮電商行業對自動立庫的需求后,未來10年我國自動立庫CARG+20%左右,相比智能分揀高彈性增長,立庫市場勞動密集程度略低且沒有快遞行業集中資本支出帶來的短期需求激增因此市場規模增長更為平穩。
自動立體庫市場規模以20%左右的增速平穩增長
近年來京東、阿里、順豐等電商和快遞龍頭都大力布局全國倉儲網絡,角力倉配物流市場。京東租賃普洛斯的倉庫面積4年增長12倍,總倉儲面積450萬平方米,菜鳥網絡目前擁有8個核心分倉和80多個合作倉,總倉儲面積230萬平米,龍頭快遞公司也積極補足倉儲短板,將產業鏈延伸至倉配供應鏈服務,韻達成為普洛斯客戶,順豐2016年首次進入普洛斯中國十大客戶名單。
認為中國電商和快遞物流都屬于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市場格局瞬息萬變,但物流地產作為現代物流基礎設施,也是物流網絡的骨干節點則是兵家必爭之地;高端物流地產吞吐量大,周轉率高,商品庫存時間短,是現代物流和資金流的加速器、也是流量的匯聚器和分發者。
隨著電商品類由滲透率較高的服裝和消費電子向低滲透率且物流小件化特征更明顯地商超快消品蔓延,電商對物流地產需求拉動將延續;人口聚集將在拉動經濟創造需求的同時為集中倉儲配送創造更好的條件,有利于倉庫向大型化發展,這能有效降低單位倉儲成本,更低的成本又會進一步刺激B2C物流的發展從而拉動物流地產的需求,形成了良性循環。
京東租賃高級物流地產面積4年增12倍
電商和快遞物流龍頭大量租賃普洛斯物流地產
高端化、規模化集約化、柔性化將推動生產領域物流裝備智能化,快遞電商企業通過上市融資也將快速推進智能倉儲設備的投資,而信息化加強和人工、土地成本高企會加速這一過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