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玉米行業市場前景及價格走勢分析
2016/11/30 10:37: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由于我國托市收購政策,玉米種植收益相對較高,導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 持續增長。2015 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達到 3812 萬公頃,同比增長 3.31%,玉米 產量達到 2.25 億噸,同比增長 4.15%。我國玉米種植面積持續增長(萬由于我國托市收購政策,玉米種植收益相對較高,導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 持續增長。2015 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達到 3812 萬公頃,同比增長 3.31%,玉米 產量達到 2.25 億噸,同比增長 4.15%。
我國玉米種植面積持續增長(萬公頃)
我國玉米產量持續增 長
從分布來看,我國玉米種植廣闊,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形成一個 從東北到西南的狹長玉米種植帶,這一帶狀區域集中了中國玉米種植總面積的 85% 和產量的 90%。吉林、河北、山東、河南、黑龍江、內蒙古、遼寧、四川、云南、 陜西是玉米播種面積最大的十個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東的種植面積均占全國的 10%以上。
我國玉米主產區分布
1)北方春播玉米區:該區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和寧夏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 陜西和甘肅的一部分,種植面積占全國 33%左右,總產占 38%左右。屬寒溫帶濕潤、 半濕潤氣候帶。
2)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區:該區位于北方春玉米區以南,淮河、秦嶺以北。包括山 東、河南全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中部,江蘇和安徽北部,是全國玉米 最大的集中產區,種植面積占全國 39%左右,總產占 39%左右。屬溫帶半濕潤氣候。
3)西南山地玉米區:該區包括四川、貴州、廣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陜西 南部以及甘肅的一小部分,面積約占全國的 16%,總產占 14%左右。屬溫帶和亞熱 帶濕潤、半濕潤氣候。
4)南方丘陵玉米區:該區包括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西、臺灣等省的全部, 江蘇、安徽的南部,廣西、湖南、湖北的東部,是中國水稻的主產區,玉米種植面積 很少,種植面積為全國的 6%,總產不足 5%。屬亞熱帶和熱帶濕潤氣候。
5)西北灌溉玉米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部和甘肅省河西走廊和寧夏河套灌區, 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 3.5%,總產約占 3%。屬大陸性干燥氣候。
6)青藏高原玉米區:該區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由于海拔高,其種植面積及總 產都不足全國的百分之一。屬高原山地氣候。
從產量分布來看,東北地區(含內蒙古)是我國玉米生產的主要區域,尤其是黑龍江,是我國玉米產量最多的省份。不僅如此,從各地玉米生產成本來看,東北地區 玉米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尤其是黑龍江和內蒙古,噸玉米成本(不含地租)僅為 1090 元和 1173 元,黃淮海地區成本其次,在 1550-1650 元左右,而西北地區則在 2400元左右,西南地區更是高達 3000 元以上。
2014 年主要省份玉米產量(萬噸)
2014 年主要省份每噸玉米生產成本(元)
從消費端來看,伴隨著我國養殖業的發展和玉米深加工的發展,我國玉米消費量 持續增長,目前年消費量在 1.8-1.9 億噸左右。其中,2015 年,飼料消費是我國玉米 消費的主力,占比達到 64%左右,深加工占比達到 26%左右,口糧及其他消費用途 合計占比達到 10%左右。
我國玉米消費持續增長(億噸)
飼料消費構成我國玉米消費的主力
我國玉米的主要產區是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地,也構成了我國玉米貿易的調出區 域,需求區域主要是在東南沿海和沿江區域,是我國玉米貿易的調入區。由于黃淮海地區本身就是玉米的主產區,也是玉米加工和飼料消費的大區,玉米在當地消化能力 較強。而東北地區玉米供給過剩,南方玉米生產不足,因此,東北玉米主要還是要運 到南方各省消費。
我國玉米主要產區(深藍和淺藍部分)以及主要消費區(紅色部分)
然而,在臨儲價格支撐的體系之下,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一路走高,2015 年, 臨儲價格定在每噸 2000 元的價格。但是在玉米臨儲價格退出的風險之下,2015 年 新玉米東北新玉米集中入市之后,玉米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東北四省的玉米(三 等品)出庫價由 2015 年上半年的 2200-2300/噸的價格跌至 2015 年底 1900-2000 的價格,到了 2016 年上半年則跌至 1850-1900/噸的價格。相應的,我國北方各港口的玉米(三等品)平倉價也維持較高水平,東北地區港 口平倉價在 15 年底也維持在 2000-2100 元/噸的價格,至 16 年上半年維持在 1800-2000 元的價格水平。
臨儲制度抬升東北玉米(三等)價格
北方各港口玉米(三等品)平倉價
目前,從大連、營口、錦州等港口運至南方的運費近年來在 40 元/噸左右,而南 方玉米(一等品)到港價15年上半年在2400-2500元/噸,在2015年底跌至2150-2200元/噸左右,至 2016 年上半年則跌至 1900-2100 元/噸左右。
北方港口運至南方蛇口港的運費情況
南方港口玉米(一等品)到港價
而與此同時,進口玉米以及進口的高粱、大麥、DDGS 等玉米的替代品則價格 低廉。2015 年,我國進口高粱和大麥的完稅價在 1600-2000 元/噸左右,與同時間段 的東北在廣東的玉米價格相比價差達到 300-600 元/噸。巨大的價差導致國外玉米、大麥、高粱、木薯、DDGS 等飼料玉米的替代品大 量進口。
2014/2015 年度(2014 年 10 月-2015 年 9 月)玉米、大麥、高粱、木薯、 DDGS 等凈進口總量達到 4045 萬噸,替代國內玉米消費的量僅 4000 萬噸。
2015/2016 年度,由于國內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導致國外進口替代品的競爭優勢有所 減弱,進口量大幅降低,但仍高達 2505 萬噸的凈進口量,替代國內玉米消費也要在 2300 萬噸的量。
與此相應的,我國東北臨儲玉米的收購量大大增加,2015/2016 年度更是達到了1.2 億噸的天量。也就意味著,東北生產的玉米,大部分都直接進入了臨儲的倉庫, 北市場真正消費掉的玉米量較少。
國內玉米替代品進口情況
我國東北臨儲玉米收購情況(萬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