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通信網絡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2017/9/26 10:41: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通信網絡配線及信息化機柜設備制造業為通信網絡的建設和維護提供物理連接設備和工作環境保障設備,行業的發展依托于通信網絡的發展。通信網絡包括傳輸網和接入網。1、通信網絡發展的科技背景近50年來,全球通信網絡的發展進程可以由摩爾定律和吉爾通信網絡配線及信息化機柜設備制造業為通信網絡的建設和維護提供物理連接設備和工作環境保障設備,行業的發展依托于通信網絡的發展。通信網絡包括傳輸網和接入網。
1、通信網絡發展的科技背景
近50年來,全球通信網絡的發展進程可以由摩爾定律和吉爾德定律進行詮釋。摩爾定律從微觀角度解釋了計算機產品性能提高而成本降低的現象,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元器件的數目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吉爾德定律則提出主干網帶寬的增長速度至少是運算性能增長速度的三倍。
在計算機發明之前,通信網絡業務主要以語音通信為主。此后,在計算機普及率和運算能力快速提升的背景下,TCP/IP協議的出現使數據通信業務逐步取代語音通信業務,成為通信網絡的主要傳輸內容。近年來,科技進步推動數據傳輸業務持續增長。據預測,2019年,全球IP數據月均流量將是2014年的2.81倍,年復合增長率為23%。
此后,各地廣電公司、民營二級網絡運營商和大型互聯網企業陸續取得固網寬帶運營資質。
固網寬帶業務運營牌照的放開,給傳輸網建設帶來新的需求。以中國移動為例,在獲取固網寬帶業務牌照后,中國移動陸續推出了傳輸網投資建設招標計劃,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時間事件2014年12月中國移動開啟最大規模的100G建設集采。包括10GOTN和100GOTN。具體規模為:100G端口1,072個,10G及以下端口7,078個。2015年8月中國移動擬數百億收購鐵通,將固網寬帶業務并入上市主體。2015年8月中國移動啟動2015-2016年光纖纜產品采購(新建部分),計劃集采G.652光纖9,452萬芯公里,普通光纜8,847.5萬芯公里,非骨架式帶狀光纜659.10萬芯公里,骨架式帶狀光纜314.81萬芯公里。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固網寬帶競爭格局的變化,中國移動、廣電公司、民營二級網絡運營商和大型互聯網企業等新入競爭者將帶來新的傳輸網建設需求,同時也為通信設備生產商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2)我國傳輸網的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和“互聯網+”戰略的深入實施,以視頻點播、在線視頻、IPTV等為代表的高數據傳輸業務開始普及,以物聯網、云計算、智慧城市等為代表的新型通信技術開始步入應用領域。這些新型業務均對傳輸網提出了升級、擴容需求,要求通信運營商提供密度更高的高速端口以及更強大的組播能力來應對數據傳輸峰值需求。
2013年12月,主干傳輸網和重點學科信息服務體系升級擴容工程在清華大學通過驗收,成為我國第一個100G傳輸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也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100G學術網絡。中國移動于2014年末進行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100GOTN集采招標;中國聯通也于2015年5月開始了100G網絡集采項目;中國電信為保持其最大的寬帶市場份額,歷來重視傳輸網建設和升級換代。在傳輸網的具體建設目標方面,中國電信2015年提出了骨干網帶寬增加30%,達到100Tbps的具體建設目標。中國移動2015年則提出將新增骨干網帶寬43.3Tbps,新增光纜1.1萬皮長公里的具體建設目標。從2013年到2017年,全球100G出貨量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47%。此外,有利的政策環境也將有利于推動傳輸網的擴容升級。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就構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網絡做出了如下規劃:“①構建現代化通信骨干網絡,提升高速傳送、靈活調度和智能適配能力。②開放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領域競爭性業務,形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業務服務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深入推進三網融合。”“十二五規劃”期末,我國互聯網骨干網建設總體實現了“十二五規劃”設定目標,即總帶寬超過300Tbps,比“十一五”期末增長10倍。
2017年1月,發改委和工信部印發《信息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為高速光纖網絡建設設定了以下發展目標:“到2018年,新增干線光纜9萬公里,新增光纖到戶端口2億個,城鎮地區實現光網覆蓋,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大中城市家庭寬帶用戶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靈活選擇,行政村通光纖比例由75%提升到90%。”
為保障該目標的實現,《信息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18年,我國在骨干網和城域網等傳輸網領域將重點推進41個項目,涉及總投資1766億元。綜上,在各類數據業務、新型通信技術和國家有利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傳輸網領域的各參與主體將繼續加大資本投入,提高對通信設備的市場需求,帶動行業的整體發展。
3、接入網現狀及發展趨勢
接入網處于整個通信網絡的末端,是負責將用戶終端設備與運營商局端進行連接的網絡。接入網的接入方式主要包括光纖接入、無線接入等方式,其中光纖接入方式主要依托于FTTX接入網,無線接入方式則依托于3G/4G無線接入網。近年來,隨著新型互聯網業務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在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寬帶中國”、“互聯網+”戰略開始穩步實施,由此帶動我國通信運營商加大FTTX接入網、3G/4G無線接入網的投資力度。
(1)我國FTTX接入網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①我國FTTX接入網的現況
FTTX接入網屬于寬帶接入網的一種形式,是新一代光纖用戶接入網,用于連接通信運營商局端設備和用戶終端,俗稱寬帶接入的“最后一公里”。由于FTTX接入網的兩端分別連接著通信運營商的機房通信設備和用戶計算機等終端設備,因此其傳輸質量決定了通信網絡的整體性能和寬帶用戶體驗,是網絡質量的瓶頸。
FTTX接入網采用光介質代替部分或者全程的傳統銅線介質,將光纖從運營商局端延伸至用戶終端設備。相比傳統的銅纜接入方式,FTTX具有帶寬高、技術壽命長、維護成本低、抗電磁干擾能力強和耗電低等優勢。FTTX接入網具有不同的建設模式,“X”代表多種可選模式,包含FTTB(FiberToTheBuilding,光纖到大樓)、FTTC(FiberToTheCurb,光纖到路邊)、FTTH(FiberToTheHome,光纖到戶)、FTTO(FiberToTheOffice,光纖到辦公室),具體的建設模式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光纖到戶的距離、用戶的寬帶需求、現有管線資源以及運營維護成本等因素。
隨著新型互聯網業務和通信技術對寬帶接入速率提出更高要求,我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逐漸向光纖模式過渡,2016年我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到69,028.6萬個,比上年凈增11,408.3萬個,同比增長19.80%。
與此同時,光纖接入(FTTH/O)用戶占所有寬帶用戶的比重提升明顯。xDSL端口占互聯網接入端口的比重則由2014年的34.30%下降至5.40%。光纖接入(FTTH/O)端口占互聯網接入端口的比重則由2014年的40.60%提升至75.60%。
光纖到戶規模已經超越xDSL成為我國最主要的有線寬帶接入方式。2010-2016年我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發展情況如下圖所示:
據2016年三大通信運營商固網寬帶接入用戶凈增3,774萬戶,總數達2.97億戶。其中,光纖接入(FTTH/O)用戶凈增7,941萬戶,總數達2.28億戶,占寬帶用戶總數的76.60%,比上年提高19.5個百分點。8M以上、20M以上寬帶用戶總數占寬帶用戶總數的比重分別達91.00%、77.80%,比上年分別提高21.3個百分點、46.6個百分點。2006-2016年我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發展和高速率用戶占比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5年,互聯網及數據通信投資完成716.80億元,同比提高79.90%,占比由上年的10.00%提高至15.80%。與之相對應,2015年度業的收入較2014年增長1.32億元,同比上升53.16%。具體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
為了提升移動用戶的無線接入消費體驗,近年來我國三大通信運營商加大了移動基站的投資建設力度。從2010年到2016年,我國的3G/4G基站數量增長了358.7萬個。2016年我國新增移動通信基站92.6萬個,總數達559萬個。其中4G基站新增86.1萬個,總數達到263萬個,移動網絡覆蓋范圍和服務能力繼續提升。
自工信部向三大通信運營商頒發4G牌照以來,具有先發優勢的中國移動已經形成了可觀的4G用戶和基礎設施規模,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則處于相對較弱的市場地位。各運營商的4G網絡運營情況如下表所示:
運營商 4G網絡運營情況
運營商4G網絡運營情況中國移動2016年,中國移動凈增4G客戶2.23億戶,總量達到5.35億戶,4G滲透率達到63.0%。在4G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移動2016年新增4G基站超過40萬個,4G基站總量達到151萬個。中國聯通2016年,中國聯通凈增4G用戶6,040萬戶,總數達到10,455萬戶,4G用戶占移動出賬用戶的比例同比提高22.1個百分點,達到39.6%,仍有巨大增長空間。在4G基站建設方面,2016年,中國聯通凈增4G基站33.7萬個,總數達到73.6萬個。中國電信2016年,中國電信移動用戶凈增1,710萬戶,達到2.15億戶,市場份額達到16.2%;4G用戶實現翻番,達到1.22億戶,滲透率達到57%。2016年,中國移動新增4G基站38萬個,總數達到89萬個。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2016年底共擁有13.2億戶移動電話用戶,而上表所示的三大通信運營商的4G總體用戶數量合計7.62億戶,仍具有不小的發展空間,尤其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受制于4G業務的后發劣勢,目前4G用戶規模遠小于中國移動,后續對于4G網絡建設投入的空間較大。
②我國無線接入網絡的發展趨勢
在終端產品日益豐富、新媒體快速發展以及社交網絡迅速普及的背景下,消費者對無線接入帶寬需求日益提高,4G移動通信技術作為當前全球傳輸速度最快、網絡融合優勢明顯和應用范圍最廣的無線通信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逐步普及。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5G移動通信技術將是無線接入網的下一個發展目標。我國現已正式啟動5G技術的研發試驗,這是首次與發達國家同步啟動對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測試和驗證,這將有力推動5G標準的形成和完善,帶動我國5G產業成熟和壯大,提高市場對無線接入產品的需求。
在我國,無線接入網的建設規模直接受政府引導和通信運營商投資推動。工信部于2015年12月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對4G網絡建設明確提出了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的行動目標,并提出加快4G網絡建設發展,這將有力推動我國4G網絡的建設和發展。
4、醫療信息化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醫療信息化設備是集無線網絡技術、條碼、RFID、物聯網技術、移動計算技術、數據融合技術于一體的綜合醫療信息化設備,廣泛應用于各種就醫、治療、護理和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設備管理等場景中。
醫療信息化設備能夠極大地提升醫療診斷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實現監護工作信息化,提高醫療資源的共享程度,降低公眾醫療成本。依靠物聯網技術,醫院可以對醫療器械、藥品等實現智能管理,提高運營效率;依靠數據融合技術和移動計算技術,患者可以實現自助掛號、自助查詢、智能結算等一系列智能化操作,降低患者就醫過程中的時間成本,提高問診效率;依靠電子醫療和RFID物聯網技術,大量的醫療監護工作可以實現無線化,提高監護效率,緩解醫護資源短缺,降低醫療成本。未來,隨著遠程醫療和自助醫療的普及,醫療資源的共享程度將大幅提升,資源短缺、分配不均的現狀將得到緩解,公眾的醫療成本將逐漸降低。
(1)我國醫療衛生信息化的現狀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療體系的改革都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以醫保控費為例,醫院首先需要建立信息化系統,同時將控費模塊嵌入其中,通過與醫保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消除醫療信息化盲點,實現醫保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管。
此外,分級診療、開展遠程醫療同樣需要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否則將無法共電子病歷及臨床信息。未來,隨著公立醫院逐步降低藥品加成,在日益增加的盈利壓力之下,提高效率、壓縮成本的內生性需求勢必將驅使醫院進行信息化改造。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建設適應衛生改革與發展需求的信息化體系,提高衛生服務與管理水平,衛計委于2012年6月印發了《關于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了國家層面的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建設國家、省、區域(地市或縣級)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和綜合管理等五項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兩個基礎數據庫和一個業務網絡,將三級衛生信息平臺作為橫向聯系的樞紐,整合五項業務的縱向功能和應用,以居民健康卡為聯結介質,促進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共享。到2015年,初步建立全國衛生信息化基本框架。到2020年,建立完善實用共享、覆蓋城鄉的全國衛生信息化網絡和應用系統,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及各級地方政府的專項投入支持下,我國醫療衛生信息化行業發展迅速,2014年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信息化投入規模達到275.1億元,比2013年增長22.5%,且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
根據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CHIMA)調查,我國醫院采用信息技術主要是為了提高臨床業務效率、支持醫院流程再造、保障醫療安全、減少醫療差錯、降低醫院運營成本、支持醫院經營等方面。對于提升醫院競爭力、支持醫療保險監管、提供數據交換共享、降低病人醫療費用等方面的改善意愿則相對較弱。
①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普及率現狀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基本實現了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基礎應用的普及,根據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CHIMA)調查,2015至2016年度,我國醫院的管理信息系統中,急診劃價收費系統已實現了70%以上的普及率,但是自助服務系統、門急診導醫系統、制劑管理系統的實施比例較低,分別只有44.96%、36.19%和27.80%。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不僅涉及掛號收費、藥房管理等基礎性應用,還包括資源保障系統(包含人力資源管理、物資材料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財務會計及經濟核算等)、管理與服務質量系統(包含醫療質量管理、護理質量管理、教學與科研管理)、醫院決策支持與績效管理系統等更多的業務應用,我國醫院對這些業務系統的普及率還相對較低,隨著醫院對管理的細化及對臨床服務能力要求的提升,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范圍還有提升空間。
②醫院臨床信息系統普及率現狀
醫院臨床信息系統是直接由臨床科室使用的信息系統,與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存在本質區別。隨著醫療服務知識的不斷積累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臨床信息系統也不斷趨向智能化。
根據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CHIMA)的調查,我國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的實施情況落后于管理信息系統,其中,住院護士、醫生工作站信息系統的實施比例較高,均超過了70%,而移動醫療系統、區域衛生信息系統等的普及率相對較低,不到20%。由此可見,信息化系統在臨床領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雖然目前我國臨床領域的住院護士、醫生工作站信息系統普及率較高,但其他臨床信息系統的普及率依然較低,整體的醫院臨床信息化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這主要是因為無線通信技術尚存在數據傳輸效率不高和信號不穩定等缺陷,無法滿足臨床醫療的信息傳輸要求。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升級,醫療信息化設備也將越發成熟,并逐步提升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的普及率,進一步擴大醫療信息化設備的市場容量。
(2)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前景
醫療是決定人的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在任何社會都最受各界關注,存在普遍需求。
我國的醫療體系多年來一直在不斷發展,從最初的普及基本醫療保障、強化基層醫療服務、建立基本藥品供應制度,到建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制度等,其每一次進步,均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國家提出健康中國戰略,未來將從治愈醫學走向照顧醫學,從治病走向防病,這將促使我國醫療體系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同時也派生出更多更新的醫療服務需求,而信息化作為實現醫療體系不斷發展的技術手段,其在醫療中的應用規模將持續擴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別私域運營煩惱!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線:AI側邊欄+數字員工+文案助手,效率飆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賦能文博游奇妙體驗升級
- 工信部: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 一系列政策發力顯效 輕工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
- 旅游列車加密開行 激活文旅消費潛能
- 重溯長征精神,盡展硬核實力——“愛瑪行萬里 京球助長征”活動圓滿收官
- 新航道西安學校:深耕本地,托舉學子的留學夢想
- 教育部實施“宏志助航計劃” 專場招聘提供崗位110多萬個
- 今年前5個月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
- 重塑數字創作邊界,青瞳視覺聯合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維重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