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研報:本土藥企集體出海時代來臨
2023/5/12 12:21: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研報稱,隨著近年來我國原料藥、仿制藥和創新藥三條賽道的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布局國際化發展,本土藥企集體出海時代來臨。 上述報告稱,近日,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研報稱,隨著近年來我國原料藥、仿制藥和創新藥三條賽道的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布局國際化發展,本土藥企集體出海時代來臨。
上述報告稱,近年來,我國醫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得到較大提升。從細分行業來看,原料藥企業出海模式相對簡單,只要產品合規且性價比突出,取得國際認證后,國外藥企會主動上門尋求合作。
相較于仿制藥和創新藥,本土原料藥企業出海起步最早。自海正藥業1992年獲得首個美國FDA證書起,我國企業陸續獲得國際市場通行證,逐步進入國外中高端原料藥市場。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本土企業已承擔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原料供給。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原料藥出口總額達517.9億美元,在全球原料藥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壓艙石”。
在仿制藥方面,自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及集中采購以來,我國仿制藥出海歐美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據BCG(波士頓咨詢)分析,2021年,國際領先藥企海外收入平均占比均超過60%,而我國藥企海外收入占比最高的復星醫藥海外收入占比僅為35%(包括海外收購帶來的現金流及新冠病毒疫苗的海外銷售額)。
此外,現階段我國醫藥企業出口的制劑產品以激素類、肝素、抗菌藥、青蒿素等為主,這反映出我國制劑出海的核心競爭力較弱。由此可見,我國藥企在藥物制劑領域的國際市場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創新藥領域,2006年,微芯生物將西達本胺海外權益以2800萬美元價格轉讓給滬亞生物,實現了我國創新藥出海零的突破。2017年,我國藥監部門加入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推動我國藥品監管體系與國際接軌,大大加快了創新藥出海速度。
公開資料顯示,近幾年我國創新藥以License-out(即“授權”)形式出海的數量迅速增長。2022年12月6日,康方生物宣布以5億美元首付款,最高50億美元的總金額,授予Summit公司在美國、歐洲、日本和加拿大開發和商業化依沃西的獨家許可權。此次合作無論是首付款還是總金額,再次刷新國產創新藥海外授權紀錄。我國創新藥自主出海已然起步,未來可期。
不過,上述報告也指出,總體來看,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已取得明顯進展,但在國際化分工方面仍處價值鏈的中低端。未來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前景光明,但道阻且長。(記者 曾德金)
轉自:經濟參考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