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在明律所:全國化、高質量服務,為當事人持續創造價值
2023/10/9 9:26:10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創始至今,在明律所牢固樹立“只為被拆遷人維權”的理念,高度重視案件服務質量,全力為被征收人提供具有創造性的、務實的解決方案。在行政法服務領域,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在明律所”)是一家讓同行很“好奇”的律所——在內卷如此嚴重的當下,他們卻擁有豐富且優質的客戶資源。
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獨家秘訣?讓我們跟隨在明律所主任楊在明,在明律所創始合伙人馬麗芬、聶榮、楊念平、梁紅麗、閆會東的步伐一探究竟。
Q1:請介紹一下在明律所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在國內的業務范圍。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在明
楊在明:在明律所成立于2012年,目前人員規模500余人,其中有200余位執業律師。十多年來,在明律所立足北京,服務全國,始終深耕行政法業務領域。
創始至今,在明律所牢固樹立“只為被拆遷人維權”的理念,高度重視案件服務質量,全力為被征收人提供具有創造性的、務實的解決方案。
2014年,在明律師代理的“青島平度3.21征地縱火案”成為我國首例征收人因違法暴力逼遷被判處死刑的案件,有力地震懾了征收方的違法逼遷行為。
2018年,在明律師代理的“許某訴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行政強制及行政賠償案”,確定了“賠償不能低于補償”的原則,并成為指導今后土地、房屋征收領域同類型案件裁判的重要案例。
作為一家全國化的律所,在明律所已經代理征地拆遷類案件2萬余件,服務客戶100萬余人,目前這些數字還在飛快增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翻一番。
在明律所也獲得了業界專家、學者的認可。華南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道行政法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薛剛凌夸贊稱“在明律所是一所特別注重理論研究的律所。”同行律師也認為,在明律所在行業內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Q2:人才是核心競爭力,請問在明律所是如何吸引、培養優秀人才的?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馬麗芬
馬麗芬:法律行業和其他行業不一樣,律師是最重要的資產。如何進行人才管理,如何培養優秀律師,是律所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成立以來,在明律所就不斷進行管理架構的調整和改革方案的推進,吸引了一大批來自法院、行政機關、雙一流高校的法律人才。
為給青年律師的成長創造條件,在明律所通過不斷地打磨升級,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人才培養體系——督導律師負責制。通過該制度的加持,每一位在明律師都可以快速成長,并獲得晉升的機會。
舉個例子:督導律師——謝瑞青、李群杰從畢業就入職了在明律所。從青澀的實習律師,到如今干練老道的督導律師,他們僅僅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10年來,在明律所在擴展法律業務的同時,一直注重律師業務能力的培養。為滿足“老中青”三代律師的不同需求,律所盡最大所能,為他們提供業務培訓、模擬法庭、疑難案件研討等全方位的保障,為他們的騰飛助力。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聶榮
聶榮:在明律所還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在明律所公平、平等、多元化的律所文化,可以讓個體在團隊協作中互相激勵、良性競爭的氛圍,讓每一位在明人都能夠成為有價值、有溫度的法律。
可以說,在在明律所,律師的成長是沒有天花板的。
Q3:過去十幾年,在明律所一路高歌猛進的秘訣是什么?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在明律所是如何收獲那么多優質客戶的?
聶榮:從初創時的17人,到現在的500余人,10年的快速發展并未改變在明律所“只為被拆遷人維權”的初心,在明律所也始終堅持為當事人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在一起“假征地批文”的案件中,征收方拿著“征收土地實施方案”的批復文件,不僅強行征收了當事人房屋所在的集體土地,還成功騙過了一審、二審的法官和各方律師。直到在明律所的徐榮海律師接手該案后,才發現征收方拿的竟然是一份假的征地批文。最終,徐律師通過行政再審程序,為當事人扭轉了一審、二審均敗訴的不利局面。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楊念平
楊念平:無獨有偶,在“山東省煙臺市國有土地商業用房認定征收補償案”中,代理律師徐慧芳其實可以按照當事人的要求進行正常的訴訟流程,但她本著為“當事人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初心,連夜查閱了大量與案件有關的資料,最終發現涉案房屋用途為工交,而非工業。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最終幫當事人拿到了1467萬元的補償。
是將自己利益至上,還是將當事人利益至上?顯然,在明律師選擇了后者,并將這一選擇堅守多年。
多年來,明律所一直堅持以客戶的利益和滿意度為導向,并通過團隊協作和精準的技術分析以及法律分析來形成有效的訴訟策略。幾乎每年,在明律所辦理的案件都有幸入選了最高檢、最高法、各地法院評選的典型案例。
可見,“持續為當事人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服務”這句話已經嵌刻在在明律所的基因里。這也許就是在明律所一路高歌猛進的秘訣,也是在明律所收獲那么多優質客戶的法寶。
Q4:目前,行業的低價競爭愈演愈烈,在明律所是否受到一定影響?面對新的發展趨勢,在明律所會如何面對?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梁紅麗
梁紅麗:“我們要把征地拆遷這一細分市場做到極致,將其邊際效應最大化。”對于在明律所的業務定位和方向,楊在明主任有著清晰的思考。
2018年,在明律所在成立不到六年的時間里,創收破億。
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全世界、全產業都不同程度造成了影響。在此背景下,在明律所仍舊憑借著專業度和美譽度,占據一定規模的市場份額,并穩步增長。
在明律所獲得的一切成就離不了老百姓的信任,與不離不棄。這也讓我們愈發認識到,為當事人提供高質量、有價值服務的重要性所在。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在明律所會持續為老百姓提供專業度高、附加值高的服務,也一定會保證合理對價。未來,在明律所也會基于精準的行業洞察,一步步落實發展目標,致力成為征地拆遷與行政法律爭議問題的解決專家,行政法領域的“領跑者”。
Q5:作為行政法領域的資深從業者,如何評價中國行政法的發展趨勢?有什么建議提供給正在走入行業的年輕人?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閆會東
閆會東:毫無疑問,進入21世紀以來,在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行政法的發展也是穩定上升趨勢的。從立法角度看,中國對《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行政復議法》等主要部門法已進行了修改,每一次修正都會解決諸多問題,也標志著行政法的又一次進步。
不過,行政法對相關領域的立法、監管、保護存在一定滯后性,這就要求每位法律人在法律服務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前瞻性,結合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經驗,保護當事人在前沿領域中的權益。
事實上,行政訴訟的本質是推進國家的法治進程,而中國的法治環境在不斷進步。在法治環境日益完善的當下,希望每位法律人都能沉下心來,學精學透某一領域的法律知識,并用法律為弱勢群體排憂解難,對自己的人生,對當事人的人生負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