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活水更好流向實體經濟
2025/7/25 8:51: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上半年中國金融統計數據近日出爐。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平穩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金上半年中國金融統計數據近日出爐。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平穩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金融體系較好地滿足了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
貨幣政策效果比較明顯
“從上半年的金融數據看,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表示,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5月份出臺實施一攬子金融支持舉措。
數量上,綜合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加大中長期流動性支持。價格上,注重發揮利率工具的調控作用,下調政策利率,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和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整治規范利率違規行為,強化利率自律管理。結構上,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增加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費、科技創新等重點內需領域。鄒瀾表示,一攬子政策已在1個月內全部落地實施,對提振市場信心、穩定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持續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上半年,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保持較高水平。
投向企業的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的大頭。上半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57萬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89.5%,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了6.6個百分點。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7.17萬億元,是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的主要構成。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閆先東表示,這表明金融持續為實體經濟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
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今年前6個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3%,比上年同期低約45個基點。6月,公司信用類債券平均發行利率2.08%,較去年同期下降32個基點。
金融加力支持重點領域
從貸款投向能夠看到金融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在持續加大。
上半年,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業等重點領域。6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8.7%,上半年增加9207億元;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4%,上半年增加2.18萬億元。
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貸款呈現“總量增長、覆蓋面擴大”的特點。截至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貸款余額10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科技貸款余額43.3萬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22.5萬億元,科技相關產業貸款余額32.8萬億元。綠色、普惠、養老、數字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7.4%、11.2%、38%和9.5%,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金融“五篇大文章”貸款服務企業和個人共計7839萬戶,比上年同期增加588萬戶,其中,服務企業440萬戶,比上年同期增加25萬戶,融資可得性明顯提升。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表示,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聚焦民營和中小企業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從政策引導、資金支持、能力建設等方面入手,持續健全金融支持體制機制,提升企業融資可得性、普惠性和便利度。
一方面,金融對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力度加大。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是34.42萬億元,同比增長11.6%,近5年的年均增速超過20%;私人控股企業貸款余額是44.95萬億元。另一方面,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5月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私人控股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是3.69%和3.45%。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0.66和0.6個百分點。
做好金融服務消費工作
談及下階段金融支持的重點領域,彭立峰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已會同相關部門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引導金融機構從消費供給和需求兩端強化金融服務,滿足經營主體和消費者多樣化融資需求,推動擴大高質量消費供給,助力釋放消費增長潛力。
彭立峰表示,當前,服務消費市場需求比較旺盛,滿足需求的金融支持較為充分,影響擴大服務消費的短板主要是供給。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設立了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精準支持住宿餐飲、文旅體娛、教育養老等服務領域加大高質量供給,補齊短板,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形成“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強金融、財政、產業政策協同,指導各地、各金融機構加快推動《意見》落地見效,全力做好金融服務消費工作,為提振和擴大消費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貨幣政策傳導需要時間,已經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效果還會進一步顯現。”鄒瀾說,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更好地推動擴大國內需求、穩定社會預期、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記者 徐佩玉)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