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40344億元
2012/2/6 10:45: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1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40344億元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71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四季度增長8.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7712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20592億元,比上年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203260億元,比上年增長8.9%。
2011年,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筑業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完成總產值117734億元,比上年的95206億元增長22.6%;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4.62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5%。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比上年增長23.8%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1933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23.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07486億元,增長11.1%。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6792億元,比上年增長25.0%;第二產業投資132263億元,增長27.3%;第三產業投資162877億元,增長21.1%。在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129011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其中,采礦業投資11810億元,增長21.4%;制造業投資102594億元,增長31.8%;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4607億元,增長3.8%。全年基礎設施不包括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與供應投資51060億元,比上年增長5.9%,增速回落14.3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21.3%,中部地區增長28.8%,西部地區增長29.2%。
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全年到位資金334219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10.8%,國內貸款增長3.5%,自籌資金增長28.6%,利用外資增長8.2%,其他資金增長9.0%。
公布的數字還顯示,2011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40344億元,比上年增長22.5%;新開工項目332931個,比上年增加431個。
房地產投資呈回落態勢比上年回落5.3個百分點
馬建堂表示,2011年房地產開發呈回落態勢,商品房銷售增速回落。全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1740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2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0%,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4.1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5.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30.2%,分別回落5.0和2.6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19008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2%,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7.5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24.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2.9%,分別回落8.4和25.8個百分點。
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9946萬平方米,增長4.9%,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8.0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5.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3.9%,分別回落8.2和4.4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額59119億元,增長12.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1.1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6.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0.2%,分別回落11.0和4.6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4097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增速比上年回落22.6個百分點。
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27194萬平方米,增長26.1%,增速比上年加快18.0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832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8.6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12.1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增長與上年持平,自籌資金增長28.0%,利用外資增長2.9%,其他資金增長8.6%。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持續上揚比上年上漲6.6%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活動中所涉及的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價格、設備及工器具投資價格和其他費用投資價格水平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2011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有何變化?對建筑業將產生哪些影響?
記者查閱數據獲知,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比上年增加3.6%,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持續上揚,比上年增長6.6%。這一數字已經連續三年呈上揚態勢。
2011年,建筑安裝工程、材料費、人工費、機械使用費、設備和工器具購置費比上年分別增長9.2%、8.7%、13.5%、4.9%、1.2%。其中,人工費上漲幅度最大,首次“破十”,高達13.5%。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持續上漲會對建筑業產生哪些影響?北京建筑業人力資源協會會長劉哲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與當前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走高有直接的關系。他認為,人工費等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全面上漲對建筑業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吸引更多的農民工進入到建筑行業,從而緩解當前建筑企業用工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