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上半年我國維生素類商品進出口統計分析
2012/9/7 14:01: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2年上半年我國維生素類商品進出口統計分析近年來,隨著維生素類產業的發展壯大,維生素類產品出口額快速增長,目前該類產品已成為我國醫藥出口中規模較大的商品種類。但是,今年上半年,受國際經濟大環境持續低迷的影響,我國維生素類商品出口增速放緩,單個品種出口數量普遍下降。據統計,今年1~6月,維生素類商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長8.9%,占我國醫藥保健品行業出口總額的4.39%,占我國西藥原料出口總額的8.82%,在出口比例中排名第二。
今年上半年,維生素類商品出口數量為9.23萬噸,同比下降4.42%;出口金額為10.24億美元,同比增長8.9%;出口平均價格為11.09美元/千克,同比上漲13.94%。
在出口的維生素類商品中,維生素C和維生素E是兩大支柱商品,分別占維生素類商品出口額的57.64%和21.33%;B族維生素占比11.23%;其他未混合的維生素及其衍生物占比7.73%;維生素A占比不到1.53%,維生素原及其衍生物占0.52%。
市場需求方面,全球維生素用量有50%用于飼料添加劑,醫藥及化妝品、食品及飲料的市場份額分別占30%和20%。其中,飼料添加劑類維生素產品受累于養殖業萎靡影響,增速趨緩,而醫藥保健品、化妝品及食品、飲料添加劑受益于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保健意識的增加,有加快增長的態勢,市場前景廣闊。
維生素C量價齊跌
目前,維生素C全球產能嚴重過剩。截止到2009年,我國有5家維生素C生產企業,產能為12.6萬噸(國家發改委統計為13.6萬噸),而國際需求量為10萬噸(國家發改委稱,表觀消費量為12萬噸左右)。這5家企業的產能已經超出了國際市場需求。2009年之后,我國陸續新建、擴建、擬建諸多維生素C項目,累計產能高達12萬噸之多,僅國內總產能就接近25萬噸,是全球市場需求量的2.5倍。
目前,國外獨立生產維生素C產品的僅有荷蘭帝斯曼位于蘇格蘭的達瑞工廠,該廠約有2.3萬噸生產能力,但生產成本遠高于我國企業,其主要滿足帝斯曼公司制劑產品的需求。此外,印度也有部分產能,但印度的氣候不能發酵,需從我國采購中間體古龍酸后再進行后續加工。
我國維生素C生產企業占據了全球市場85%~90%的份額。今年上半年,維生素C出口數量為5.32萬噸,同比下降12.53%;出口金額為2.19億美元,同比下降34.49%;出口均價4.13美元/千克,同比下降25.13%。目前,國內生產企業陸續進入暑期停產檢修階段,維生素C價格稍有回升。但從整體看,維生素C市場仍處于極度飽和狀態,價格低迷走勢在一兩年之內都難以改觀。
今年上半年,雖然歐美亞依然是我國維生素C出口主流市場,但受歐債危機影響和前期囤貨影響,這些傳統市場均呈現不同程度的萎縮。其中,單個國別降幅最大的是德國,同比下降了50.34%;相反的,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增幅較快。巴西首次進入我國維生素C出口前5強,同比增長22.95%。同樣為南美國家的智利,我國對其出口增幅也高達66.91%,顯示出良好的成長性。
維生素E出口下滑
維生素E是目前全球市場容量最大的維生素類產品之一。全球需求量約6萬噸,而產能應該在7萬噸左右,產量約6萬噸左右,供需基本平衡。據估計,我國維生素E需求增長率為7%~8%,其他發展中地區增長率為5%~7%,發達國家增長較慢。
國內維生素E生產企業主要有浙江醫藥、新和成和西南合成,產量約4萬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5%;國外主要供應商是帝斯曼及巴斯夫,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5%。維生素E下游應用方面,80%以上是飼料添加劑,醫藥和食品添加占10%,化妝品占10%。目前,我國出口的維生素E主要以飼料添加劑為主,而帝斯曼和巴斯夫主要生產醫藥級高端產品,操控著全球維生素E話語權。
今年前兩個月為維生素市場淡季,維生素E出口數量萎縮,價格小幅上揚。進入3月份后,隨著下游用戶去庫存化,出口數量大幅攀升,環比增長60%以上。但從總體來看,上半年出口仍呈下滑趨勢。上半年我國維生素E出口數量為1.96萬噸,同比下降9.19%;出口金額為3.69億美元,同比下降0.84%;出口均價為18.75美元/千克,同比上漲9.2%。
受維生素E行業持續景氣影響,維生素E新增及擴產消息頻傳。據了解,山東新發藥業、海喜諾藥業均投資建設萬噸級以上的生產項目。而國內兩大生產廠家———浙江醫藥和新和成也在進行擴產改造工程。有消息稱,新增項目的產能約有3.7萬噸,相當于目前全球產能增幅50%,屆時,全球供求平衡局面將被打破。
我國維生素E的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德國、荷蘭、日本和比利時。今年上半年,受惡劣的經濟環境影響,歐盟和北美市場有較大幅度萎縮。亞洲市場總體需求平穩。其中,日本受地震災后重建影響,維生素E市場需求擴大,我國輸日出口數量同比增加了16.22%。泰國和越南市場受養禽業帶動,依然活躍。
維生素A出口減少一成
全球維生素A的需求量在1.5萬噸左右,年增速為3%~5%。由于維生素A的技術門檻較高,目前國內僅有新和成、浙江醫藥和廈門金達威能規;a,這3家維生素A生產企業合計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國外生產企業有帝斯曼、巴斯夫、安迪蘇,其市場占有率為60%。與此同時,我國維生素A得益于生產成本優勢,市場份額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我國維生素A出口主要市場為美國、德國、馬來西亞、荷蘭和越南。由于維生素A80%用于飼料添加,因此,東盟地區以發展近海捕撈和養殖業為主的國家,如馬來西亞、越南等市場需求旺勢。
今年1~6月,維生素A出口數量為1416噸,同比下降12.91%;出口金額為3190萬美元,同比下降9.69%;出口均價為22.53美元/千克,同比增長3.71%。由于維生素A市場定價權仍掌握在帝斯曼、巴斯夫等國際公司手中,國內維生素A生產企業尚處于被動跟風地位。年初,維生素A產業巨頭安迪蘇停產,一度造成市場供需緊張。隨著我國維生素A出口數量的急增,維生素A價格上漲只是曇花一現。進入二季度后我國維生素A出口數量環比下降,市場趨向平穩,價格波動不大,預計今年維生素A市場波瀾不驚。
維生素B族出口量價齊增
今年上半年我國維生素B族出口數量為1.03萬噸,同比增長1.15%;出口金額為2.4億美元,同比增長33.82%;出口均價為23.2美元/千克,同比增長32.3%。
維生素B族中出口量最大的是泛酸鈣。國內泛酸鈣產能最大的是杭州鑫富藥業,該公司在全國出口數量中占比高達60%以上,同時其世界排名也是首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排名第二的是山東新發藥業有限公司。國外主要生產商為帝斯曼、巴斯夫和日本隊第一制藥。
目前,泛酸鈣全球需求量約1.6萬多噸。其中80%用于飼料添加,只有20%用于醫藥和食品添加。自日本第一制藥計劃退出泛酸鈣市場后,市場出現空缺,供應緊張,價格上揚。今年上半年,我國泛酸鈣出口量為4716噸,同比增長5.3%;出口金額為3770萬美元,同比增長21.57%,出口價格7.99美元/千克,同比上漲15.45%?傮w上看,泛酸鈣仍處于此波景氣周期伊始狀態,后期上漲預期顯著。
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是我國維生素B族中出口較大的品種,今年上半年出口數量占比分別為2.67%和2.52%。維生素B1的主要生產企業是湖北華中藥業和江西天新藥業,其國際市場占有率約70%左右。今年上半年維生素B1出口數量為2465噸,同比下降13.73%;出口金額為6831萬美元,同比增長51.32%,出口價格為27.7美元/千克,同比增長75.4%。維生素B6的主要生產企業是天新藥業(江西天新和浙江天新),其全球市場份額達70%以上。上半年維生素B6出口數量為2331噸,同比增長25.34%;出口金額為6934萬美元,同比增長101.9%;出口價格為29.75美元/千克,同比上漲61.09%。
維生素B2隸屬于小品種維生素,種類比較多。目前全球年產量約為1.2萬噸,但年需求量只有7000噸,存在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問題。因此,生產企業主要靠成本競爭,即便市場價格略有上漲,也是受原材料等成本提高因素影響。目前,全球維生素B2最大的生產企業是我國的湖北廣濟藥業和巴斯夫和帝斯曼兩家國際企業。這3家的產量已經占據了全球超過80%的市場份額。其中,65%用于飼料添加,22%用于醫藥,13%用于食品工業。
今年上半年維生素B2出口數量為843噸,同比減少17.67%;出口金額為2520萬美元,同比減少11.33%;出口均價為29.89美元/千克,同比上漲7.7%。
近年來,技術領先的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生產、環保和人力成本的壓力,逐步將原料藥生產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維生素領域也不例外。隨著全球維生素生產向中國轉移,海外維生素生產廠家主要集中生產醫藥等高端維生素產品,逐步放棄生產飼料級維生素,轉而從中國采購,這種趨勢將為我國維生素產業提供新的巨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