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揭曉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線圖
2014/7/8 11:47:1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上海揭曉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線圖上海揭曉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線圖國企將按類別實現股權多元化,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推動國資流動平臺下半年實質性啟動
上海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幕開啟,更大的變化將在未來3~5年實現。屆時,除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的以外,其余上海國有企業均將實現股權多元化。
昨日下午,上海市召開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座談會,公布了《關于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試行)》(下稱《意見》)。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表示,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已有了好開局,期待“中場”、“下半場”更精彩。
作為國資重鎮,上海國企推進混合所有制,毫無疑問將向各路資本釋放巨大的市場機會。昨天的座談會上,相關企業集團改革重組項目簽約,其中就包括弘毅資本和錦江股份。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一位與會國企高管處了解到,除弘毅投資簽約錦江股份外,另有幾項簽約也頗受矚目:浦發銀行與母公司上海國際集團簽署備忘錄,收購后者旗下全資控股的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給中國太保;上海國際集團旗下六家類金融子公司則托管給上實集團。
上述人士表示,這些簽約大多為象征性簽約,其中浦發銀行收購上海信托盡管意向已定,仍需監管機構批準;國泰君安收購上海證券已由證監會批準,董事會也已通過相關決議;而上海國際集團旗下的六家類金融子公司也已于6月30日托管給上實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在7月1日實質性地放棄了對這六家公司的管理權。
對于更多期待參與上海國資改革的資本來說,上海將如何推進混合所有制,如何確定相應的國有股權比例,則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三條途徑推進混合所有制
根據《意見》,上海推進混合所有制,是以發展公眾公司為實現形式,主要途徑有三條。
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在作《意見》說明時說,首先是公司制股份改革,包括整體上市、核心業務資產上市、探索特殊管理股制度等方面。
其次是開放性市場化雙向聯合重組,聚焦產業鏈、價值鏈,從國有經濟、非公經濟兩個方面,進一步加大開放性市場化雙向聯合重組的力度。
最后是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鼓勵整體上市企業集團、符合條件的競爭類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以及國有及國有控股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實施股權激勵。韓正昨日表示,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總體方案,年底率先在整體上市的企業集團實行股權激勵。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企業或資本,有望成為上海國企青睞的混合對象?
《意見》給出的答案是,要重點并擇優選擇能夠在技術、管理和資源上形成互補、協同和放大效應的戰略投資者。也就是說,上海國企對資源的需求,要遠大于對資金的需求。
在堅持市場決定對象的同時,上海也要求,意向合作方必須有多個,必要時可對參與競價的投資者數量設定下限。企業改制重組涉及國有股權、產權或資產轉讓、增資擴股等,應在證券市場、產權市場等場所公開進行。
對于混合所有制,許多資本都表達了興趣。7月5日下午,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與8位民營企業家代表座談時,上海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就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不要糾纏于你是國資我是民資,關鍵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治理結構和游戲規則。
《意見》也提出,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積極發揮作用。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國有股權比例的不同界限
近一個月來,韓正頻繁對上海國企進行了調研。
7月1日下午,韓正到信投公司所屬上海現代先進超精密制造中心有限公司調研;6月25、26日,韓正分別到上汽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上海汽輪機廠進行調研;6月23日下午,韓正到上海迪士尼項目暨國際旅游度假區建設工地現場調研,聽取申迪集團關于迪士尼項目及相關工作進展情況匯報;6月12日全天和13日上午,韓正還分別前往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國際集團、太平洋保險集團,調研上海市金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情況。
也就在韓正調研了上海市金融國資國企后的6月13日下午,韓正主持上海市委常委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意見》。
《意見》提出的改革目標,是經過3~5年的持續推進,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除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外,其余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企業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經營機制進一步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國有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
在混合所有制中,混到什么程度,國有股權比例可以減少到多少,是許多非公資本關注的問題。這一方面可以明確非公資本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確非公資本在混合所有制中的話語權有多少。
此前上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戌源就曾公開表示,上港集團的國有股份占比可能降至50%,目前上港集團的國資持股比例超過90%。
《意見》就此給出的答案是:這要根據不同企業的功能定位來設定。
比如,負責國有資本運營的國有資本管理公司,保持國有獨資;負責基礎設施和功能區域開發建設,提供公共服務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全資或國有控股;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可保持國有控股或相對控股;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根據發展實際,按照市場規則有序進退,合理流動。
對于負責國有資本運營的國有資本管理公司,要保持國有獨資,熟悉上海國資改革的人士認為,這一提法可能引起歧義,因為上海已有一家公司名為“上海國有資本管理公司”,而聯系《通知》上下文發現,這一提法可能并非指向某家具體公司,而是指國資流動平臺這一類公司。
有國資系統內部人士表示,國資流動平臺的準確定義是對國有上市公司股權和非上市公司股權進行統一管理,尤其值得強調的是,與早前方案相比,平臺將對非上市公司股權進行統一管理。
國資流動平臺啟動運營
在推動混合所有制的過程中,國資流動平臺成為一個重要的機制。韓正表示,今年下半年,要努力推動國資流動平臺實質性啟動運營。
據記者了解,國資流動平臺不參與企業內部管理,不干預企業生產運營。建立國資流動平臺只是意味著國有股權實際控制的變化,但是國資委與企業集團的監管路徑不變,對干部、資產和日常事務的管理權限也不變。
國資流動平臺一旦啟動運營,就將逐步劃入部分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國有股權。同時通過平臺,使部分高度市場化和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公開、透明、有序地實現國資退出。
就在此前,上海國盛集團和上海國際集團已被上海市政府擬定為產業國資和金融國資的流動平臺。今年3月底,兩者已分別完成國資流動平臺方案。近段時間以來,上海國際集團也已經通過多次轉讓直接管理金融子企業股權,實現向國資流動平臺的轉變。
在新一輪分類監管劃分中,上海國際集團被定位為“功能類+競爭類”的雙重定位,上海國盛集團則被定義為功能類企業。
“要抓住關鍵,實質性啟動國資流動平臺。”韓正表示,探索建立專業化的國資流動平臺,是推動國資改革、促進國企發展的關鍵一招,也是具有戰略意義、起長遠作用的一項基礎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