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5舉措發展商業健康險 構筑保險民生保障網
2014/8/29 18:31:5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務院5舉措發展商業健康險 構筑保險民生保障網商業健康保險應該成為民生保障網的重要支撐,與基本醫保形成合力,提升民眾的健康生活水平和幸福感。2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采取五大措施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助力醫改、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
會議認為,深化醫改要政府和市場“兩手并用”。用改革的辦法調動社會力量,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形成合力,有助于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滿足多層次健康需求,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民生改善。
會議確定,一要全面推進商業保險機構受托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從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保險資金,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提高大病患者醫療報銷比例。目前這項制度試點已取得成效,要抓緊向全國推開。二要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引入競爭機制,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服務。鼓勵醫療機構成為商業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降低不合理醫療費用支出。三要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開發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的保險產品。加快發展醫療責任等執業保險,提高覆蓋面。四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補充醫療保險費的企業所得稅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健康保險公司,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新辦醫療、社區養老、體檢等機構。五要加強監管,規范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秩序,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有序競爭。
此前,國務院剛剛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提升社會安全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意見指出,“構筑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鼓勵保險公司大力開發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并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
專家指出,商業健康保險迎來了政策“窗口期”,必將釋放巨大的市場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選擇,這也是惠民生、促消費和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商業健康保險在一定程度上說比社會醫療保險有優勢,有特點。商業健康保險保障水平較高,可以滿足追求好品質生活的投保人;另外,醫療保險種類豐富、功能多樣,通過設計不同的費率、不同的產品,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目前商業健康保險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中央財大金融學院教授賀強表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采取五大舉措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可謂針對性、操作性極強。預計大病醫保支持、稅延政策、健康險稅收優惠、保險發展養老健康產業用地保障及農險財政補貼等將加速落地。這將促進各家保險公司開發出更多保障類產品,回歸保障本源,惠及民生。預期醫療健康險將迎來政策和行業的雙向利好,也將是未來保費收入的重要增量。
從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現狀看,社會公眾有需求,但產品和服務跟不上,有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認為需要商業健康保險,但六成受訪者認為現有產品無法滿足需要。
這就需要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和服務上進行創新和規范。而對于監管來說,應當進一步加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督促商業機構推出“陽光保險”,加強條款解讀,消除消費者對保險的片面認識和誤區;另外要繼續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加強創新,為公眾提供更多實用的險種;最后要加強監管,規范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秩序,鏟除“忽悠”消費者的“陷阱”和“玄機”,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投保,安安心心受保。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各商業保險公司持續在此領域深耕和發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健康險保費收入占比從年初的7.3%提升至11.4%,達到歷史新高,而業務的激增也顯示出市場需求的張力。目前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諧健康、昆侖健康等在內的保險公司推出的健康保險產品達到上千種,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等。
盡管增幅較大,但健康險在整體保費中占比依然偏小。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我國健康險較壽險發展嚴重滯后,其占比通常在12%以下。數據顯示,在健康險中,純粹的商業醫療保險只有10億-12億元的規模。
對此,平安健康董事長陸敏直言,“比照發達國家健康險占到壽險30%的一般規模,國內壽險規模如能達到1萬億元,健康險也有3000億元規模。”
商業健康保險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已經到來。在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陸敏稱,“面對這樣一個市場規模,未來肯定有幾家主要的保險提供商去做,但目前真正做這一塊的太少。”
國務院常務會議吹響了商業健康保險大發展的號角。陸敏表示,健康險行業在中國尚屬“朝陽行業”,“雖然艱難,但目前是中國健康險市場的 低洼地 ,未來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