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信銀行《產業數字金融研究報告(2021)》:積極布局產業數字金融 綠色金融創新初顯成效
2022/6/27 19:48:09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目前我國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三大主要金融科技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應用業務上,金融科技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能源市場、綠色債券等業務領域。近日,百信銀行聯合安永發布了《產業數字金融研究報告(2021)》。本研究報告系統性地總結了涵蓋“四大新基建”、“三大產業互聯網”和產業數字金融“五大新業態”的發展新范式,創新提出了產業鏈金融、物聯網金融、綠色金融、農村數字金融、科創金融等產業數字金融發展新業態,豐富了產業金融發展的內涵,并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了分析和判斷。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中也多次提及到了綠色金融。在碳中和及碳達峰“雙碳目標”的引導下,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了市場各參與者及產業的未來路徑。
資料顯示,2020年10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綠色基建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務,近年來金融科技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服務綠色項目是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綠色金融業態繁多,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ESG投資、碳排放權交易等諸多領域,銀行及非銀機構良性競合,且金融科技正在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
目前我國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三大主要金融科技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應用業務上,金融科技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能源市場、綠色債券等業務領域。應用場景上,金融科技工具的使用覆蓋了ESG投融資、全國碳市場交易、綠色建筑、綠色消費、綠色農業、小微企業等多個領域。
金融機構在綠色數字技術的應用領域上,主要聚焦三個方面。其一,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環境風險識別能力,實現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投向的跟蹤,幫助降低“洗綠”風險;其二,實現環境風險建模及智能定價,提升綠色金融業務的營銷與定價能力;其三,建立綠色項目評級數據庫和評級模型,提升綠色業務流程管理能力。
從業務實踐來看,為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2021年5月29日, 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設立“京綠通Ⅱ”專項再貼現 產品,旨在發揮商業匯票在推動節能減排、發展清 潔環保產業、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等方面的支持作 用。與一般再貼現工具相比,“京綠通Ⅱ”專項再 貼現工具具有專項額度保障、名單制管理、流程優 化和利率優惠的優勢。
在綠色金融戰略的貫徹上,百信銀行百票貼采取可插拔的技術架構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通過輕量級的HTML5前端來觸達客戶;通過OCR技術識別客戶信息無需客戶錄入,自動結構化分詞、存儲,秒級即可完成,提升客戶體驗;通過鏈接進行實時視頻核實,同時行內進行雙錄驗證留檔,實現跨越空間的“面對面”;依托百信大數據體系,在對風險進行準確計量后,來進行企業授信審批、票據甄別,防范風險。
百信銀行積極響應人民銀行綠色金融貨幣政策工具創新,整合票據貼現產品“百票貼”,落地北京地區首筆“京綠通Ⅱ”專項再貼現產品,精準鎖定綠色融資需求,業務規模在北京市場居首位,2021年,“百票貼”產品累計為3000多戶企業提供貼現超過450億元,其中90%以上為小微企業。并于近期落地首個“數字人民幣+票據貼現+綠色金融”場景,向中國再生資源公司成功發放首筆數字人民幣票據貼現資金2700余萬元,用于支持資源再生行業穩健發展,實現數字人民幣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
推動金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堅持走綠色低碳之路,是未來國民經濟及產業發展的主導方向。期間,勢必會誕生更多的商機,各產業耕耘者在捕捉機遇的同時,百信銀行也在持續發揮優勢,做綠色金融的踐行者及先驅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