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媒體調研東莞道滘水環境治理創新模式
2023/7/13 15:58:49 來源:中國經營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7月12日,由中國報業協會融合發展中心主辦的百家媒體調研“東莞道滘鎮小河城鄉水環境治理高質量發展創新模式”活動舉行。7月12日,由中國報業協會融合發展中心主辦的百家媒體調研“東莞道滘鎮小河城鄉水環境治理高質量發展創新模式”活動舉行。中國報業協會攜手人民日報等國家、省、市主流媒體,以及廣東各地城鄉環境、城建水利相關單位,走進道滘鎮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調研,并圍繞“東莞道滘鎮水環境高質量發展創新模式”主題開展座談會,分享交流水環境污染治理模式與經驗,為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言獻策,助力“美麗河湖、幸福廣東”高質量發展。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張首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評估推廣處處長梁洋、中國報業協會融合發展中心主任徐文軍、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研究員何偉嘉、清水同盟主席,時任國際水協主席顧問,聯合國項目中國水務督查高中、中國生產力學會副秘書長王海平、東莞市道滘鎮黨委書記曾平治、東莞日報社社長張樹堅、深圳特區報編委米鵬民、東莞市環保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管鑫、東莞市道滘鎮副鎮長葉澤明、中聯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義泉、王浩院士中聯環工作站總工程師劉培勇參加調研活動并在座談會上發言。
黨的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今年5月,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快堆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力爭2025年實現推動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實現長治久清,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的目標。因此,探索城鄉水環境高質量發展的解決方式有著重要意義。
曾平治在活動致辭中表示,這次活動充分挖掘道滘水環境治理的亮點和特色,講好新時代道滘治水與發展共生共榮故事,堅定各方看好道滘、投資道滘、扎根道滘的信心和決心。道滘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主動對標對表,努力取長補短,以更高標準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治理,以更大力度推動水文化、水經濟加快發展,努力為綠美廣東、綠美東莞建設貢獻道滘力量。
道滘鎮地處東江下游,東江南支流、北海水道、赤滘口河貫穿全鎮,鎮內42條內河涌縱橫交錯、水網密布,水域面積占轄區總面積的21.8%。自2019年起,道滘的水環境質量連續在東莞市評比中獲得冠軍。成績的背后,正是道滘鎮探索出了適宜自身環境整治、污水處置的恰當路徑。
走訪調研活動中,鮮花綠植簇擁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引起了來賓的極大興趣。道滘鎮副鎮長葉澤明介紹說,這個污水站在啟用前,因主管網負載過重,損壞嚴重,小河片區污水無法接通入鎮污水處理廠,造成污水橫流,村容村貌大受影響。道滘鎮政府在進行廣泛調研、了解的基礎上,并立足于道滘未來的發展,采取了生態型分布式地埋污水處理技術,用以破解治水難題。
2019年至2020年兩年間,道滘鎮先后建設了7座污水處理站,日處理能力達6850立方米,大幅提升了道滘鎮的污水治理能力。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是最具代表的站點。
據小河項目施工運營方的代表、中聯環院士團隊總工程師劉培勇介紹,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較傳統單一大集中收集系統有以下五大優點:
一是污水收集率高、進水濃度高。道滘鎮地處水鄉環境,區域被水道相隔,水網分割,呈點狀分布,零散獨立,污水管網出現很多“斷頭點”“泄漏點”“淤積點”,難以形成大集中的收集處理系統,污水無法順利納管到位或者河水地下水大量混入轉輸管道內,導致終端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率低,進水濃度低。為此,因地制宜、精準治污,引入生態型分布式地埋污水處理創新模式,將小河片區污水就近收集、就近處理及就近回用,取消了轉輸管網及泵站,也從根本上杜絕了單一大集中污水處理系統收集率低、進廠濃度低、無法回用及遠距離管網敷設諸多隱患,做到了提質增效,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二是占地面積小,出水標準高,出水水質穩定。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采用“預處理+AAOA+GMBR+紫外消毒”技術,處理規模為5000噸/天,構筑物占地面積僅有1024.6m2且在地下,地面為景觀公園,出水標準滿足地表水準Ⅳ類標準,具有占地小、出水水質穩定、資源化利用程度高的優勢,與傳統污水處理廠相比大大節約了土地資源,可節省4/5的用地,且出水可供區域就近回用,作為公廁用水、周邊市政雜用(道路澆灑、綠化澆灌等),多余再生水作為生態補水補入內河涌,目前內河涌已呈現魚翔淺底的水體景觀效果。
三是和環境融合效果好,無異味,無噪音,規避了“鄰避效應”。該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利用原灘涂地進行生態埋地式建設,所有水池均埋設于地下,除臭系統采用全封閉、全收集,微負壓運行,沒有異味。核心設備采用了國外進口,噪音低,設備間采用孔板吸音墻設計,同時又由于埋地式建設,因此廠界聲環境達到Ⅰ類以上標準,較好的規避了常見污水處理廠建設中的“鄰避效應”。
四是EPC+O的建設模式,工期短,最終實施效果有保證。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實施采用EPC(設計-采購-施工)工程總承包模式。工程項目責任明確,避免了設計、采購、施工、調試間相互脫節、相互制約的現象,同時保證項目最終的實施效果。建設工期短,有利于相關工作的連續。
五是先進科學的地埋建設模式。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采用創新的地埋建設模式,與當地推行的地下二層至三層入地模式相比,投資節省40%,埋地面積節省30%,運行費節省20%,運維可降碳30%。
對此,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負責人賴偉鑫指出,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的技術應用范圍廣,可適合農村、鄉鎮、城市、市政污水、工業廢水等處理。該模式的成立,為大、中、小污水廠的建設帶來了方向,為因地制宜、集中與分散結合、節能降耗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借鑒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河片區污水處理站不僅成為開放式花園、萬里碧道驛站,還被打造成了黨建基地,成為基層黨組織將黨建工作做到實處,解決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的范例。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張首映表示:中國報業協會組織媒體身臨其境感受道滘水環境治理模式意義十分重要,這將為多地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助力“千萬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推進“千萬工程”貢獻媒體人的力量。在會上他還呼吁大家一起參與到這個行動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撐起美麗中國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源網荷儲智”轉動零碳園區!固德威賦能打造國內首個重卡風光儲充一體化標桿
-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 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
- 君樂寶連續三年榮膺“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MC)”權威認證
- 人工智能技術為轉型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正變得更“綠色”、更“聰明”
- 學習不“將就”,健康要“講究”:趕考小狀元森林氧吧5.0AI重慶旗艦店盛大啟幕!
-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彌勒華融印象葡萄烈酒項目投產揭牌
- 京東超市“逢9必拍”升級 跨世紀年份酒1元起拍 引領酒類消費新潮
- 中國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模塊化解決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 “影視+文旅”帶動“劇中同款”銷量增長 主題IP游成文旅消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