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醫藥市場遭跨國藥企搶攻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三
2013/7/18 13:55: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醫藥市場遭跨國藥企搶攻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三中國市場的蛋糕很誘人
中國目前在醫藥市場全球排名中居第三位,第一第二位分別為美國和日本,該公司預計,在未來5年內,中國有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據統計,目前在華外資藥企有313家,外資藥品制造商386家。該公司發布的《IMS中國醫院藥品統計報告》顯示,不考慮藥店零售渠道,對大于等于100張床位的大醫院渠道數據的分析顯示,2012年,制藥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大醫院渠道銷售額排名前十依次為:輝瑞、阿斯利康、賽諾菲、拜耳醫藥保健子集團、山東齊魯制藥、江蘇揚子江藥業、四川科倫藥業、瑞士羅氏制藥、江蘇恒瑞、默沙東,這些企業2012年的同比增長率均超過15%,最高的可達到34.34%。
如今在中國,跨國制藥公司雇的醫藥銷售代表人數比在美國的還多。數家跨國藥企,包括默克和葛蘭素史克,都在中國投入巨大的醫療科學投資,包括建立研發中心。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報告,到2020年,中國總的衛生保健開支將從2011年的3570億美元上升到1萬億美元。對那些跨國藥企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蛋糕”。
西方市場低速增長
數據顯示,中國醫藥市場2012年的規模約為80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6%。而美國市場是成熟市場,2012年至2016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4%,中國則將繼續維持兩位數增長。
《國際先驅論壇報》稱,中國市場對醫藥品越來越大的需求,對西方制藥企業來說正是時候。因為面臨美國專利期已滿,歐洲又嚴控藥品價格,一些西方藥企在歐美的銷量出現滑坡。《華爾街日報》認為,相比較而言,西方市場已經飽和。在一些跨國藥企看來,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藥品市場之一。
專家建議中外藥企平等競爭
有外媒質疑過去十年是跨國藥企在中國的淘金期,但可能已走到盡頭。中國第一部反壟斷法出臺還不到五年,但就像許多學步的孩童那樣,這部法律,從中國監管機構對奶粉市場的調查,到對醫藥行業的調查,已經有力地讓市場感受到它的存在。
對于葛蘭素史克事件,一名華爾街投行的資深分析師認為,這家外資巨頭的境遇在中國其實是“較為普遍的行業潛規則”,但單調查這一家未必能“治標又治本”,這需要政府從行業的上中下游的利益分配關系上統籌考慮。深圳一名醫藥行業人士1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在中國的醫藥行業,跨國公司自行研發的新藥在市場的占有率一般很高,但一些仿制藥,跨國公司一般不再生產,而是中國的醫藥企業自己生產。相對來說,仿制藥便宜很多,國外新研藥的價格要高很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