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能利用率繼續走低 銅加工業面臨的挑戰
2013/9/10 10:55: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產能利用率繼續走低 銅加工業面臨的挑戰今年1~5月份,有色金屬加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總體良好。從統計數據看,4564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85.5億元,同比增長18.3%,占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47.1%;實現利稅400.1億元,同比增長12.5%,占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利稅的46%;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3.1%,比去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為5.9%,比去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企業效益指標在繼續下降。
銅加工業面臨的挑戰
銅加工產業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加工成本上升。原材料、能源、勞動力及環境成本的全面和持續上漲,使絕大多數銅加工企業在盈利和虧損的邊緣上徘徊,虧損面不斷擴大。
銅價長期高位震蕩,給產業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首先,銅材在傳統應用領域被其他材料替代的可能性在增加。其次,銅材向新應用領域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約。
與此同時,銅加工業領域的投資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投資項目產品方案雷同,加劇了國內市場銅加工材的同質化競爭。而且,銅材加工費持續走低,加工企業微利運行甚至虧損,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困難。
“十一五”期間,國家為加速結構調整而鼓勵發展銅加工業,銅加工業獲得較多支持并吸引了巨大投資發展高精銅板帶等銅材產品,但是這些項目并沒有獲得理想的回報,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欲速而不達。
銅加工材中的大宗產品,主要指占全國銅材產量50%的電力工業用銅線桿,由于加工技術控制不嚴格等原因,導致產品質量保障程度差,并長期困擾著行業的整體發展和進步。
以市場需求為基礎 合理建設產能
根據上半年銅加工材產量預計,2013年,全國銅材產量會達到1350萬噸,產能將超過1600萬噸。產能產量會比2012年有所增長,但增幅會下降。產能利用率繼續走低,產能過剩程度持續上升。
就世界經濟而言,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經濟都有回暖跡象,但回暖速度很慢。銅加工產業無法把轉移過剩產能的希望過多寄于國際市場。金融危機后調整過的、國家鼓勵出口的提高退稅稅率政策,對有色金屬加工材而言,也已經用到盡頭。擴大內需、拉動國內消費仍然是未來一段時期市場需求的主要牽動力。
對大部分產品而言,降低制造成本對維護和發展銅材傳統市場以及開發新市場都將是至關重要的。在此問題上,企業的工作主要將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提高傳統加工工藝的技術經濟指標,最大限度節材、節能。第二,強力推動以取消熱加工工序為主要標志的各類短流程工藝,實現節能、節材、縮短工藝周期,降低制造成本。第三,重視新合金設計研究,在保證不損失材料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將原合金組分中,價格較高的組分金屬完全或部分替代,并全面展開適應性技術或工藝調整,降低合金制造成本。第四,全流程嚴格成本控制和物料平衡管理,強化工藝廢料的回收。
在對有色金屬加工項目過熱投資仍然沒有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加工企業自身務必要高度重視在建項目產品方案調整和按戰略發展規劃轉型升級的新產品開發建設方案。
在此過程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如果沒有真正屬于高精度、高附加值的品種可選,銅板帶材和銅管材要謹慎進入。“十一五”以來,這兩類產品在建項目較多,市場需求并不旺盛。截止到2012年,我國銅板帶材生產能力只有260萬噸/年,實際產量只有190萬噸/年。而在“十二五”期間,計劃建設的300多萬噸銅加工材項目中,“高精銅板帶”就占了120萬噸。板帶材在銅材各品種中,產能過剩相對比較嚴重。
其次,國內壓延銅箔市場總量不大,目前不足5萬噸。而且下游的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產業,迫于成本壓力,已經對銅加工行業提出加快電解銅箔產品技術進步,從而取代部分壓延銅箔的需求。在各行業基本上都進入微利時代的背景下,壓延銅箔市場需求量的增長將是十分理性而緩慢的。目前國內在建和擴建壓延銅箔項目總產能已逼近10萬噸,發達國家在中國占據的高端壓延銅箔產品市場,還很難在短期內推出。所以貿然投資進入壓延銅箔產業,也是有較大風險的。
第三,海水淡化用白銅管。雖然國家加快海水淡化工程建設的決定帶來了發展機遇,但膜法制造海水淡化用白銅管制造成本高、項目投資大,短時期內不會形成很大市場需求量。即使幾年后需求量有所增加,在我國目前已達250萬噸/年產量的銅管產業中,仍是一個占不到10%的小品種,不適于大規模投資建設。
第四,目前產量最大、總體技術狀況和產品質量一般的銅線桿,落后產能較多,應逐步退出。考慮到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電力工業發展指數極高,每年對導體材料需求都有很大增長幅度,而其他材料對導體銅材的取代十分有限,所以高品質銅線桿在技術上和市場上都有較大發展空間。因此,高品質銅線桿企業只要采用短流程加工工藝、整體技術先進、產業鏈完善并能兼顧廢雜銅再生利用,在確保足夠的銅含量和有效控制氧含量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這樣高起點的銅線桿及線纜項目,發展機會將是各銅材品種中最大、最穩定的。
以產學研相結合 做好轉型升級
研發新產品,實現轉型升級是難度很大的一項事業,不可能是今天、明天,或者是今年、明年一蹴而就,而是未來一段歷史時期銅加工產業發展的主旋律。這事不能總是喊,需要刻不容緩的行動。新產品開發難度大、周期長、有風險,搞不好不僅未能在短期內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反而會背上新的包袱。對此,一些長期以來只習慣于做傳統產品、開發傳統市場的大多數企業是否已經做好充分的心里準備?如果出現風險,是否有強大的心臟?另外新材料的研究和試制,需要全面、扎實的技術支持,最有效的方式是產、學、研緊密結合,擴展智力資源,同時實現企業與院校間的風險共擔、利益分享。
當前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大環境非常好,對產業升級而言,出現了非常有利的時機。企業一方面要加大本身的科技投入,另一方面應該充分利用有利的環境條件,籌劃有效方案積極應對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的投入,尋求政府支持,抓住轉型發展機會。
中國經濟面臨深層次調整,世界經濟同樣面臨深層次調整,雖然大多數國內外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又一次觸底反彈,開始恢復,但有色金屬加工工業曾經經歷較長時期非常規的高速發展,十幾年來發展指數遠遠高于很多行業水平以及全國平均水平。我們在這一輪調整中所感受到的沖擊,將不亞于2008年四季度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必須要有較長時間克服困難的準備。在此形勢下,有色金屬加工企業必須強化自律意識,全行業抱團取暖。所以建議在困難中的企業,少打小算盤,盡快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產業提升上去,從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水平和再生能力,迎接產業全面升級后的新競爭、新挑戰。調整結構、實現轉型升級,將是對企業的又一次嚴峻的考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