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醫藥產業路上中國應爭做領跑者
2014/3/14 11:05: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生物醫藥產業路上中國應爭做領跑者在前不久,國家兩部委下發通知叫停基因檢測服務,僅有的優勢也變得捉摸不定。所有問題的癥結在于:國家在戰略規劃、資源配置、評價體系等方面的頂層設置如何完善,從而促進中國全面建立應對國際競爭的真正實力?
在美國,基因測序市場不僅起步早,而且發展勢頭迅猛,每年接受各類基因檢測的人數超過700萬人次,使得美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降低了70%,直腸癌發病率降低了90%。中國的基因測序產業雖然起步稍晚,但在基因檢測技術水平上卻并不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但發展至今,除了華大基因,中國的基因測序市場主體仍以中小型研究機構和企業為主,這些機構和企業大多停留在科學研究階段,面向公眾的檢測項目少之又少,缺乏市場運作經驗,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強大競爭力。
此外,國內基因測序企業在基因檢測技術的關鍵設備上仍依賴進口,沒有自主研發生產能力,一旦被上游企業“卡脖子”,仍將缺乏還手之力。
在政策環境上,中外基因產業也面臨不對稱競爭。美國政府以及相關監管部門一直在全力推進基因測序產業的配套政策升級,不僅建立了嚴格的FDA評審制度,還推出了支持實驗室自主開發的檢測標準,為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保駕護航。而在中國,國家監管部門仍對基因測序技術保持謹慎態度,在具體的配套政策上一直有諸多限制,再加上學界和產業各方對這一新學科新業態爭議不斷,導致中國基因測序產業發展難成體系。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于軍對此有一個形象比喻:基因測序技術與整個產業的關系,就好像飛機和航空業一樣,憑借現有技術水平,我們能夠制造出飛機,但如果沒有機場、飛行員等各個方面的配套,依然不可能飛上天空。
科研創新和政策法規創新相結合,才能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基因新技術的推廣及應用,并不應該成為生物經濟發展中的出頭之鳥,反而應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國已經進入生物經濟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重要關口,需要抓住生物產業變革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在某些領域實現趕超和反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國煤炭市場困境重重
- 下一篇:汽車“三包”執行近半年 兩成車主有過維權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