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汽車強國夢”專家呼吁制定國家戰略
2014/3/20 10:27:5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實現“汽車強國夢”專家呼吁制定國家戰略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汽車強國夢”成為汽車界代表和委員們熱議話題。業內一致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從大到強轉型和升級的歷史關頭,審時度勢地調整產業規劃和實施汽車強國的發展戰略已經迫在眉睫。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我國工業化水平與質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汽車強國夢”成為汽車界代表和委員們熱議話題。大家一致認為,加快自主創新是實現我國“汽車強國夢”的關鍵。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3月10日正式發布了《制定汽車產業強國發展戰略的建議》,提出當前階段迫切需要制定建設汽車強國的國家戰略。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今年全國“兩會”汽車界代表委員座談會上表示:“我國已經是汽車大國,但不是汽車強國。‘汽車強國夢’一定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里實現”。
具備強大市場基礎
苗圩說,我國已經是汽車大國,但不是汽車強國。有機構預計,到2025年,中國汽車產能將達到5000萬輛,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國是汽車強國。要實現“汽車強國夢”,要有一兩家汽車企業進入世界汽車行業前幾強、有一些技術能夠引領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在全球汽車產業實現局部領先。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制定汽車產業強國發展戰略的建議》明確表示,我國汽車產業現在已有足夠大的規模和良好的基礎,完全具備建成汽車強國的可能性。目前,我國汽車產業具有體量大、技術密集、發展潛力大的突出特點,對實現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對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目標具有深遠影響。而在以新能源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與產業變革中,汽車產業也將發揮引領作用并成為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建議》認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應該是從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求出發,規劃汽車產業的中長期發展目標;根據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律,構建以中國品牌汽車為重要內涵的汽車產業體系,要在開放競爭中解決自主創新能力弱和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這是建設汽車強國的核心條件;要在發展中解決資源、能源、環境、交通等問題;努力建設和諧汽車社會,從汽車產品大量使用的實際出發,制定發展規劃。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徐平表示,汽車產業無論是從產業生產、供給還是消費層面都必須加以重視和發展。我國的汽車市場剛性需求旺盛,雖然大城市限購,但三四線城市需求仍然非常旺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汽車產銷2200萬輛,穩居世界第一;汽車行業總產值超過6萬億元,稅收貢獻超過1萬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13%;直接和間接帶動的就業超過400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的12%;汽車整車產品銷售超過2萬億元,占全國商品零售總額10%以上。
“最為重要的是,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6600多美元,已經具備乘用車普遍進入普通家庭的條件,為我國實現汽車強國奠定了強大的市場基礎。”徐平同時建議,我國實現“汽車強國夢”要有整體戰略,要進一步明晰汽車工業的戰略任務、戰略目標和戰略路徑。
提升自主品牌創新能力
近年來,在世界500強企業的評選中,不乏中國汽車企業的身影,從東風、北汽等國有企業,到以吉利為代表的民營企業,中國汽車企業在利潤表現等方面的考量中并不遜色。但是,結合研發能力、品牌溢價等方面,“局部領先”尚未成行。此外,從2013年10月開始,由于受到合資品牌下探、市場微幅增長以及消費者尚未完全樹立起對自主品牌的信心等影響,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一路走低,引發業內擔憂。
2013年自主品牌汽車乘用車共銷售722.20萬輛,比2012年增長11.4%,低于乘用車總體增速;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3%,占有率比2012年下降1.6%。進入2014年,自主品牌在市場占有率方面依然不見起色。今年1-2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21.31萬輛,同比下降0.9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40%,占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4.78個百分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自主品牌是“汽車強國夢”的核心,要在改革開放前提下增強中國汽車產品、品牌的競爭力,降低對國外產品的依賴。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14年的汽車市場會從高增長過渡到平穩增長。這種情況下,自主品牌汽車面臨的市場環境將更加“惡劣”,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必然會受到更加嚴重的沖擊。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世界上的科技強國、經濟強國無疑不是汽車強國。”董揚強調,雖然我國仍處在汽車產業普及的前期,市場空間巨大,但汽車產業發展已遇到巨大挑戰。就外部因素而言,面臨資源、能源、環境、交通問題越來越嚴峻的約束;就內部因素而言,自主創新能力弱,國際競爭力不強的問題十分突出。要解決上述問題,除汽車企業自身努力外,還需要相關產業的配合和國家綜合配套政策的支持,以促進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完善汽車發展體制機制
“希望由國務院牽頭,推進汽車強國戰略實施,將多頭管理的機制捋順,確保中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董揚表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將是汽車強國戰略的重點任務,政府要改變多頭重復交叉的情況,簡化市場準入建立起綜合指向促進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的稅收以及管理體系。同時,國有汽車企業也要繼續深化改革,提高效率,加大自主創新能力。
知名汽車評論員賈新光表示,建設汽車強國關鍵在于強化自主創新,做強自主品牌。所謂的自主創新就是要建立獨立的技術體系,包括獨立的研發隊伍、獨立的研發機構、獨立的知識產權、獨立的技術體系等。技術不獨立就沒有自主可言,而獨立的技術體系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建立。
其實1994年出臺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就提出,國家鼓勵并支持汽車工業企業建立自己的產品開發和科研機構,通過消化吸收國外技術,形成獨立的產品開發能力;對于企業集團之間聯合開發重大科研項目,國家在科研開發資金上給予支持。2004年出臺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再次提出,激勵汽車生產企業提高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遲亦楓表示,兩版汽車產業政策的傳承和發展,既說明了發展戰略的必要性,也印證了建立獨立的技術體系的重要性。在汽車產業大發展的今天,制定新的強國發展戰略已成為當務之急。
業內認為,規劃和實施汽車強國的發展戰略已經迫在眉睫。目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口、市場、改革等三大紅利優勢已經明顯減弱,能源、環境、基礎設施等影響發展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從大到強轉型和升級的歷史關頭,審時度勢地調整產業規劃和實施汽車強國的發展戰略已經迫在眉睫。在內外環境劇變的嚴峻情況下,中國汽車產業要改變主要依靠外生性增長的模式,不斷形成積極的內生性的增長機制,才能完成轉型升級的過程,才有機會融入新變局、實現新增長、探明新出路,實現由大變強的戰略目標。(本報記者 于大勇報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