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國鋼鐵行業角度看融資礦現象
2014/4/2 14:08: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我國鋼鐵行業角度看融資礦現象近期,融資礦現象成為鋼鐵行業內的熱門話題,有行業人士認為融資礦的存在不僅直接推高了港口礦石庫存,加劇了礦石價格下行壓力,還存在較大的金融風險,并可能引發金融機構進一步收緊對鋼鐵、礦石貿易領域的信貸門檻。對此筆者以為,評判融資礦現象,不僅要看到其存在的風險因素,還需要從其產生的根源,分析其對行業起到的積極影響,才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融資礦的出現,與2013年以來國內鋼鐵行業的低迷與金融機構收緊鋼鐵相關行業信貸有著密切的關聯。由于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鋼材消費需求不足,2013年以來國內鋼材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鋼鐵行業效益明顯下滑。而在淘汰過剩產能和環保政策的影響下,銀行普遍收緊了對鋼鐵行業的信貸,導致鋼鐵企業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資金緊張困難。在此背景下,部分礦石貿易商和中小型鋼廠,利用銀行對國際貿易授信額度較為開放,利率較低的便利條件,通過鐵礦石進口貿易開展融資活動。以進口一船10萬噸鐵礦石為例,按照當前市場價格,進口方可通過銀行開具的信用證通常為3-6個月,在支付一定的保證金后,獲得約一億元的資金,而在扣除2%左右的利率和財務費用后,其實際獲得的現金可達到9800萬元左右,并可在3-6個月內自由支配。對于企業而言,這筆資金可視為一筆利率較低且更易獲得的短期貸款,從而緩解其資金緊張的局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企業的“救命錢”。
不可否認,融資礦的出現,直接導致了礦石庫存在下游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仍逆勢增長,并可能對后期市場價格形成較大的下行壓力。但還需要看到,融資礦的出現,畢竟緩解了相當部分鋼鐵企業的資金困局,甚至挽救部分企業于死亡邊緣。須知,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鋼鐵行業的發展狀況影響著諸多上下游行業,而盡管政府提出了化解產能過剩的目標,但其根本目的在于實現鋼鐵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而非對鋼鐵行業實施“休克式”治療,且產能淘汰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做好大量的輔助工作如解決企業關停后人員工作、收入問題,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如果大量鋼鐵企業因資金鏈問題而突然倒閉,必將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融資礦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中小企業因資金鏈問題而突然倒閉,對于后續政府部門有條不紊的推動產能淘汰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準備時間,因此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此外,還需要看到,雖然融資礦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但與銅融資或其他傳統的大宗商品融資形式相比,融資礦的風險其實相對較低。首先,鐵礦石價值低于銅或其他融資商品,且其應用領域較為狹窄,并非極為適宜的貿易融資商品,其應用于融資,僅僅是近期部分鋼鐵企業或礦石貿易商為緩解資金緊張而采取的權宜之計,并不具有長期實施的可能性。其次,由于鐵礦石具有體量大、單位價值低的特點,因此融資礦的出現已經導致國內港口庫存量激增,部分港口甚至已經超負荷運轉,庫存空間有限,融資礦繼續增長的可能性極小。最后,融資礦大部分仍是建立在真實貿易活動基礎上的,開展融資礦活動的多為鋼鐵企業或礦石貿易商,與其主業并沒有脫離,投機性因素相對較小。因此,融資礦的風險其實遠低于其他大宗商品,并不需要過度解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