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業提檔升級切勿一擁而上
2014/4/15 9:42: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鋼鐵業提檔升級切勿一擁而上1月30日,工人在內蒙古包頭鋼鐵(集團)公司厚板生產線上工作。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市場消費能力走低的大環境下,包鋼集團注重結構調整和清潔生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降本增效,企業在收獲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煥發出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新華社記者 張 領攝
經濟日報4月14日訊 (記者 李景)無論是在經濟效益的壓力下,還是在環保問題的緊約束前,鋼鐵行業都到了必須轉型升級的緊要關口。2014年,全行業要在漫長的轉型升級之路上堅定前行。而需要重視的是,在鋼鐵業提檔升級的道路上,一定不要一擁而上
進入2014年以來,隨著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和經濟增速放緩,鋼材需求增長乏力,鋼材市場依舊供大于求,鋼材價格“跌跌不休”。反觀2013年,鋼鐵行業經濟效益同比略好于2012年,總體上實現扭虧為盈,但產能過剩、鋼價低、效益差的整體狀況并未改觀。
在鋼鐵業產能過剩中,結構性過剩問題顯得十分突出,其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而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領域市場競爭力不足。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冶金部副主任陳子琦表示:“面對低端產品競爭激烈,產品的附加值比較低,部分高端產品還需要進口等情況,還是要調整產業的結構性問題,讓行業恢復到有序生產和良性競爭中。”
事實上,在轉型升級調整結構方面,最能看出實效和成果的就是產品檔次升級。陳子琦認為,鋼鐵產品的升級分為兩大方面,首先在量大面廣的建筑用高強鋼筋方面,應當用400MPa級及以上級高強鋼筋全面淘汰335MPa級普通鋼筋。“我們如果一年用一億噸335MPa級鋼筋,就會多消耗1000萬噸鋼材,相應消耗1600萬噸鐵礦石,以及800萬噸煤炭,這樣的高污染、低效能對全社會的節能減排不利。而從行業盈利能力角度講,雖然400MPa級高強鋼筋比335MPa級普通鋼筋的每噸銷售額增加不多,但由于數量大,產品升級就能轉化為盈利能力。”陳子琦進一步表示,改善提高量大面廣鋼鐵產品的檔次和質量將支撐下游行業轉型升級,同時減輕環境資源壓力,提升制造業競爭力。
其次,在高端鋼材市場的開拓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目前來看,寶鋼研發生產的第三代汽車高強鋼,能夠對下游汽車產業的減量化制造起到關鍵的作用;制造業用的高牌號取向硅鋼,品種和產量也在進一步拓展,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專利技術,在應用上基本滿足了下游國家電力裝備制造業的需要;首鋼生產的X80級超厚度管線鋼實現國產化,滿足了天然氣管線輸送的需要。
除此之外,一些特鋼開發也取得了突破,比如低鎳鐵素體不銹鋼板帶材、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關鍵鍋爐管材等品種的生產工藝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
陳子琦強調:“在目前淘汰落后產能需要一個過程的現實情況下,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無論對鋼鐵行業自身的轉型升級,還是更好地滿足下游產業轉型的需要,都會起到關鍵性作用,并且產品升級換代更是鋼鐵行業利潤水平改善的重要組成部分。”
需要重視的是,在提檔升級的道路上,一定不要一擁而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認為,目前行業內的企業需要繼續提高自律性,投資生產不能扎堆,“以前是一窩蜂地投資低端鋼材,現在又有延伸到高端鋼材的趨勢”。
中期研究院鋼鐵行業分析師劉潔表示,國內高級鋼鐵的生產能力取得了一定進步,但集中上馬高端項目也容易引起過剩。“以中厚板為例,近幾年大型鋼企上了一批產能,但由于該產品市場需求有限、專用性強,導致產能過剩。所以轉型升級的內涵不止于高附加值產品,畢竟量大面廣的低端產品占據了市場半壁江山,所以還是應該以市場為導向,高低端產品差異化經營。”
總體來說,局部產能過剩的危險需要警惕,但增加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品種仍然是未來升級的主要方向。想要做到這些,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先進技術的應用開發。陳子琦表示:“我國鋼鐵行業存在的問題在于雖然硬件裝備先進,但技術水平低,好的裝備沒有生產出好的產品。比如,國內建設了大量熱連軋、冷連扎、鍍鋅線等現代化板材生產設施,但生產汽車用先進高強鋼的水平和檔次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轉型升級畢竟不是拼環境、拼資源、拼設備,最終還是要拼技術、拼創新。”
談及創新升級,目前部分鋼企也在商業模式上探索服務功能,注重與用戶和產業鏈的緊密銜接,比如寶鋼就在與汽車廠商聯合開發汽車用先進高強板,如此一來,鋼企逐步向服務型制造發展,由單純的產品制造商向服務商轉變,實現自身價值提升。
另外,產業前端的一些專業化分工和電子商務、物流也都是深化轉型的機遇。陳子琦介紹,目前寶鋼、鞍鋼、河鋼集團等建設了若干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將原先簡單的鋼貿商銷售方式向與社會緊密銜接轉變,推進與用戶的深度融合。
“在過去高利潤的時代,企業不甚關注這些問題,但面臨著現在的困境,企業要從生存的角度重新審視過去粗放的發展方式。真正的轉型升級恰恰是在這些點點滴滴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改進中逐步實現的。”陳子琦說。
唐鋼:從“灰頭土臉”走向清潔
本報記者 李 景 實習生 白文站
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內涵豐富,其中綠色轉型、節能降耗是影響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方面,也是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山鋼鐵集團是綠色轉型中的佼佼者,通過幾年時間,曾經的“傻大黑粗”、“灰頭土臉”變成了如今“世界上最清潔的鋼廠”,曾經的污染源變成了今天的風景線。
不過,綠色轉型也絕非易事,首先必須徹底轉變經營理念。隨著污染問題的凸顯,唐鋼曾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但好在企業及時確立了“將環境視為生命線”的發展方向,以實現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的循環經濟為目標,通過完善的能源管理手段和先進的技術集成應用,不斷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實現了轉型。
所以,唐鋼很清楚污染問題的根源是能源問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僅是鋼企破解環保投入與生產發展矛盾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唐鋼積極推進生產工藝流程再造,主要工序全部采用清潔生產新技術,全面強化能源管理和利用,通過流程再造和技術改造,最大限度節約和回收一、二次能源;通過充分利用余熱余能,提高自發電能力;通過實施能源合同管理和高耗能裝備節電改造,全面降低能源消耗;通過建設能源管控中心(EMS)、ERP系統、PI系統無縫連接,以系統的實時數據為基礎,實現科學管理和調度。
此外,唐鋼注重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投資3.2億元建設了華北地區最大的城市中水與工業廢水處理項目。并且著力提高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建成4條60萬噸產能的高爐水渣超細粉生產線,年可生產高附加值超細粉240萬噸,剩余高爐水渣全部外銷,實現了高爐水渣綜合回收利用率100%,年產值2.1億元,利潤5000余萬元。
唐鋼還為減輕城市壓力主動削減能耗,通過實施技術改造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種余熱余能用于自發電,還充分利用自身水處理中心處理中水的優勢,將城市再生水作為生產唯一補充水源,減少了生產用新水消耗,緩解了唐山市作為缺水城市的用水壓力,同時也解決了社會再生水排放的難題,改善了城市環境。
總之,綠色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了對能源利用、資源回收、社企融合、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的理性認識和措施保障。當唐鋼披上綠衣,帶來的不僅是企業的效益,也真正地減輕了城市的環境壓力。
“咸魚翻身”還須加把力
林火燦
鋼鐵業的頹勢仍在繼續。
3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1.7%,增速同比放緩8.9個百分點;鋼材產量同比增長4.9%,減緩9.3個百分點。
在生產增長放緩、價格繼續下跌的形勢下,鋼鐵業的盈利狀況繼續惡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兩個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只有103.4億元,同比下降26.1%,與主營業務收入10986.1億元形成巨大反差。
事實上,鋼鐵行業交出這樣的成績單,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方面,今年前兩個月,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開工率低,市場需求放緩,鋼鐵行業的市場自然難有起色。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籠罩在鋼鐵業頭頂的陰霾。工信部原材料司發布《2013年鋼鐵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我國已有煉鋼產能近10億噸,產能利用率僅72%,明顯低于正常水平。
此外,由于我國鐵礦石資源對外依賴度高,導致了鋼鐵行業的鐵礦石國際貿易價格偏高、企業生產成本攀升等問題,“瘋狂的石頭”已經成為壓在我國鋼鐵行業肩頭最沉重的擔子。
在這些不利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鋼鐵業要想“咸魚翻身”并不容易。目前,有兩種思路得到較為普遍的認同,一是堅定不移地化解過剩產能,通過壓減產能,減少市場供給,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另一種思路則是,引導企業依靠科技創新,研發高端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走差異化的競爭路線。
從理論上講,這兩種思路都是解決鋼鐵業面臨困境的重要方向。但問題是,在具體的執行中這兩種思路卻都是“看上去很美”,實際卻面臨諸多問題。例如,一些地方在追求GDP的沖動下,化解過剩產能的動力不足,即便賣一噸鋼鐵賺的錢還不夠買一根冰棍,企業照樣開足馬力生產。而在高端產品的研發方面,由于關鍵的核心技術難以突破,越來越多的企業又開始把研究重點轉向重復研發其他企業的產品,造成新一輪的同質化競爭。
盡管面臨種種嚴峻形勢,鋼鐵業的日子還得照樣過。關鍵的一點,仍然在于化解產能過剩。2012年,我國鋼鐵產能利用率為72%,2013年,產能利用率并未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化解產能過剩的工作進展幾乎“原地踏步”。當下,化解產能過剩呼聲越來越高,政策的緊箍咒也越念越緊。鋼鐵業不能再聽之任之了。而在此過程中,既要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市場決定落后產能過剩產能的退出。同時,也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有形的手”該出手的時候就得出手,不要為了狹隘的局部利益,錯過了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好時機。
此外,在加快鐵礦石發展規劃,降低鐵礦石對外依存度,提高鐵礦石海外談判話語權等方面,鋼鐵業也應該有針對性地發力。
總之,要走出微利困局,鋼鐵業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