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發展 我國汽車業成為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
2014/6/13 9:42:5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年發展 我國汽車業成為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5月28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信息發布會暨十年發展回顧”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等行業人士出席會議。會議期間發布了2013年機械工業百強和汽車工業三十強名單,其中,上汽、一汽、東風、北汽、長安等企業位列汽車工業三十強前五名。同時,與會嘉賓共同回顧了機械工業和汽車工業十年來走過的路程,并對行業未來發展建言獻策。頂壓前行 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穩步增長
王瑞祥表示,2013年,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在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和外部環境依然復雜的背景下,機械工業百強和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度調整轉型升級,成為行業抵御風險、穩步發展的中堅力量。
王瑞祥介紹了2013年機械工業百強和汽車工業三十強的情況。他說,2013年機械百強前十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均達到300億元以上,十家企業合計主營業務收入占百強企業的52.16%,合計利潤總額占百強企業的42.37%。
汽車三十強前十位企業營業收入規模均在500億元以上,其中8家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排名前十位的企業營業收入占比高達89.16%,合計利潤總額占比高達91.86%。三十強企業利潤總額達2094億元,比上年大幅增長23.86%。整體來看,在內外壓力下,大企業的發展勢頭仍好于2012年。
蔡惟慈表示,目前,汽車工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2945家,而在這些企業中,30強企業占總數的0.23%,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卻占到55.33%和39.67%,集中度明顯高于機械工業。
十年發展 汽車業成為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
董揚表示,近十年是我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十年,產量從2004年的507萬輛,提高到2013年的2212萬輛,年均增長17.8%;連續四年刷新全球汽車生產新紀錄,我國汽車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
另外,十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國際地位大幅提高。2004年我國汽車產量占世界汽車產量的比重為7.9%,2009年我國汽車產量成為全球第一,2013年首次超過2000萬輛,比重提高到25.3%,已成為世界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董揚表示,在這10年的發展中,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一直領跑行業,2004年我國汽車工業營業收入為1.08萬億元,2013年達到6.32萬億元,年均增長21.7%,其中三十強企業占行業比重保持在50%以上,成為行業主導力量。
同時,在這十年中,中國品牌也取得長足進步。2013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22.20萬輛,其中30強企業銷量達到689.65萬輛,比10年前凈增561.90萬輛,年均增長20.6%;30強企業生產的中國品牌乘用車品牌數量為237個,比10年前凈增128個。
談及今年汽車工業運行的形勢,董揚認為,2014年全年汽車產銷量將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預計有望達到2400萬輛,同比增長8%~10%左右。面對今年自主品牌份額下降的事實,董揚認為,中國品牌現在備受質疑,但回顧2013年,自主品牌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在內占比并不低,在2200萬輛中占到近1100萬輛,幾乎占據半壁江山。現在,自主品牌發展的確面臨很多困難,很多中國品牌在向高端化方向發展,在這個發展階段中呈現了兩極化的態勢,只有少數企業實現盈利,多數企業中國品牌還在賠錢,但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另外,董揚認為,中國品牌的困境根源在于品牌太多,而相關政府部門對中國品牌的發展只有號召,沒有規劃。
未來發展汽車業面臨難得機遇和嚴峻挑戰
展望汽車工業未來發展,董揚認為,汽車工業將面臨難得的機遇,也將迎來嚴峻的挑戰。
董揚表示,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為汽車產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帶來諸多利好;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國民收入倍增的計劃也將帶來汽車市場的可持續增長。
然而,挑戰也不能忽視,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60%,而汽車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度又居高不下。同時,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環境、交通等問題越來越嚴峻的約束。
面對現在的情況,董揚認為,必須要有國家戰略引導。他說,有國家戰略指引,有體制和政策保障,再通過8~10年的努力,將可能實現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轉變。(本報記者 孫煥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我國新能源立法的現狀及展望
- 下一篇:車市庫存預警暗藏隱憂 自主品牌乘用車困境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