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金融駛入發展快車道 掣肘因素待解
2014/7/4 11:26: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汽車金融駛入發展快車道 掣肘因素待解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汽車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我國銀行業與汽車金融業有了統一協調的組織,汽車金融再次成為行業熱點。專家表示,近幾年,我國汽車金融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52%。在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汽車金融正成為汽車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的有力手段。同時,隨著公眾消費觀念的逐漸改變、理財意識的不斷加深,我國汽車金融市場正迎來快速發展期。
政策助推汽車金融發展
“截至2013年末,國內汽車金融公司由最初的3家發展到17家;總資產規模由2005年的60億元發展到2600億元。其中,經銷商批發貸款從25.7億元增長到556.3億元;消費者零售貸款從12.8億元增長到1818.5億元。”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表示,我國汽車金融業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其全面專業化的服務特點贏得了社會大眾的歡迎,實現了快速發展。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專業的汽車金融公司在汽車信貸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批發領域,汽車金融公司可以憑借與經銷商的特殊授權關系,為其提供資金服務,減緩了經銷商的資金壓力。在終端市場,相比商業銀行,雖然汽車金融公司的利率高一些,但汽車企業可以提供包括貸款利息補貼在內的多種購車優惠方案,以吸引消費者。
據了解,我國汽車金融業最初是由汽車制造商向用戶提供汽車消費分期付款。1998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等政策,使這一時期的汽車消費信貸實現平均200%的井噴式增長。受汽車降價、征信體系不健全等影響,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汽車消費信貸發展步入調整階段。2008年1月實施的《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對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的準入條件、業務范圍和風險管理等做出較大修改和調整,增加了汽車融資租賃業務,從而形成汽車金融公司的三大核心業務——零售貸款、批發貸款和融資租賃,并允許汽車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券,進入同業拆借市場。
“《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以及我國信用體系建設逐步開展,汽車金融公司運營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從而推動汽車金融業務的規范健康發展。”楊再平表示,國內汽車金融公司的業務范圍在不斷延伸,除針對新車的批發融資業務和零售貸款業務外,還開辟了二手車貸款、汽車融資租賃、經銷商展廳融資等特色業務,較好地滿足了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有效地促進了汽車產業的發展。
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全國已營業的17家汽車金融公司總資產超過281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9億元,總貸款超過265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7億元。1-3月,月度環比平均增幅為3.2%,保持了逐季平穩上升趨勢。更為難得的是,汽車金融公司資產質量保持著良好狀態。截至2013年年底,汽車金融公司整體不良貸款率僅為0.45%,遠低于商業銀行約1%的不良貸款率。
新華信國際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汽車行業分析師回玉梅認為,汽車金融對汽車銷售起到杠桿作用,信貸消費提前了人們的購車時間,加快車輛更新速度。同時,隨著國人消費習慣的改變,貸款消費成為正常的消費方式,汽車信貸的比例進一步上升,汽車金融對銷售的作用日益提高。
“金礦”有待進一步挖掘
“雖然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發展很快,但商業銀行仍是中國汽車信貸的主體。但由于銀行業務種類較多,汽車信貸在其內部并不被重視。更為嚴重的是,商業銀行的最終目的只是獲得存貸款利差,不能保證對汽車企業持續和穩定的支持。”崔東樹坦言,汽車消費信貸因其專業性強、風險構成復雜,其風險和成本一般高于普通的財險項目,在國外汽車消費信貸主要由專業化的汽車金融公司提供。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我國汽車金融的規模還相對較小。單從車貸滲透率角度分析,歐美主要發達國家的車貸滲透率已經達到50%以上,而我國只有15%左右。
汽車金融公司是發達國家現代汽車銷售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員,其依托整車企業,服務于整車企業的市場開拓,帶動汽車消費需求的增長和整車企業生產資金的盡快回籠,使整車企業的再生產能夠在較為寬松的市場需求環境中順利進行。
汽車金融分為廣義汽車金融和狹義汽車金融。廣義汽車金融主要指圍繞汽車生產、供應、銷售、消費和售后五大環節而展開的綜合性的金融支持服務,包括資金籌集、信貸運用、抵押貼現、證券發行和交易以及相關保險、投資活動。狹義汽車金融重點圍繞汽車的個人消費信貸或者其他汽車消費信用而發生的、靠汽車抵押或者個人信用而獲得金融支持,是以個人汽車消費信貸為主要內容的資金或者經濟活動。
據了解,汽車金融是國際上汽車產業鏈中利潤率最高的環節,汽車金融公司為整車企業貢獻的利潤率高達30%-50%,而汽車金融業務所帶來的利潤占到全球汽車行業利潤的24%左右。
“汽車金融在國外已發展為一個圍繞汽車生產、供應、銷售、消費和售后五大環節展開的綜合性產業鏈,但在我國汽車金融的主要業務還集中在消費信貸和企業融資,也就是個人業務和企業業務。”崔東樹表示,我國的汽車金融發展空間很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促進我國汽車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拓展融資渠道成重點
“資金是汽車金融公司經營和發展的命脈。我國金融業的市場化改革才剛剛起步,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還未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國內汽車金融業的發展。”崔東樹表示。
據介紹,我國汽車金融公司融資主要依靠股東增資、股東存款、銀行借款、同行拆借和發行債券。雖然股東增資可操作性強,但易受到股東資金實力和發展策略限制;對于汽車金融公司,只能接受股東單位3個月以上存款;而同業拆借只能解決短期資金問題,難以長期運作;銀行借貸是融資的主渠道,但資金成本高,會削弱汽車金融公司的競爭力,同時受商業銀行信貸策略影響較大;部分汽車金融公司試圖通過發行金融債或資產證券化產品解決融資難題,但規模甚微。
“由于汽車屬于移動資產,在監管上有一定困難,在我國汽車金融發展歷史上確實出現了一車多貸、壞賬頻發的事情。因此,汽車金融不僅要考慮對汽車市場的作用,還要考慮金融安全方面。”回玉梅表示。
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目前國內汽車金融公司主要從事私家車的消費信貸業務,很少涉足商用車的信貸業務。因為申請私家車的消費信貸,申請人只需提供身份證、工作證明、收入證明等信息即可,且審批流程時間較短;商務車的貸款申請,則需要審核申請企業的經營業績、公司規模、所在行業發展等多項指標,風險較高,加之缺乏足夠的風控人員,汽車金融公司一般都不涉足。
“由于目前商業融資成本普遍較高,汽車金融公司融資渠道單一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崔東樹認為,基于上述原因,相關部門應適當放開對汽車金融公司海外融資的限制,利用一些國家低利率貸款來緩解融資難題。
業內認為,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國應加快發展汽車金融業務。中國汽車金融業健康發展需要建立以汽車金融公司為主體的汽車金融市場,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立法,完善法律制度,同時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本報記者 于大勇報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七月車市回歸平淡 自主品牌或明年迎反彈
- 下一篇:全球電動汽車熱度排名:美國引領發展